摘?要:跨境電商順應了“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趨勢。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絲路電商”不斷發展,已成為“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排頭兵,并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新亮點。近年來,廣東省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探索政策創新、業態創新和集約發展,為廣東省外貿發展帶來強勁新動力。廣東省跨境電商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策略促進跨境電商轉型升級,取得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跨境電商;產業融合
中圖分類號:F72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21-018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1.181
1?引言
廣東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也是經濟大省、外貿重鎮,外向型經濟發達,廣東省企業一直以來都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活躍因子。廣東省近年來努力打造成為“一帶一路”戰略樞紐、重要引擎與經貿合作中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粵企不斷“出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攜手共謀發展,在產品貿易、投資、輸出技術與管理等方面開展合作。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廣東省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與“一帶一路”沿途國家不斷深化經貿交流合作,進出口貿易增速明顯。廣東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從2013年的1.11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04萬億元,8年增長83.8%,占廣東省外貿總值的比重從2013年的16.4%提升至2021年的24.7%,廣東省外貿進出口成為支持廣東省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動力。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后,廣東省外貿企業在拓展“一帶一路”市場時獲得新動能,與“一帶一路”貿易蓬勃發展。廣東省充分發揮作為數字經濟和互聯網大省的優勢,不斷創新跨境電子商務制度與模式,外貿伙伴持續增多,足不出戶就實現“買全球、賣全球”,跨境電商規模、應用水平、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水平均穩居我國前列,跨境電商也為廣東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增添新動能。廣東省跨境電商呈現規模化、專業化、集聚化發展特點,內生動力和創新能力日益增強,逐步成為全省外貿發展新增長點。廣東省企業借力新業態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跨境電商成為進入東盟、中亞、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的敲門磚。廣東省跨境電商規模從2016年的22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310億元,年均增長70.8%[1]。
2?“一帶一路”背景下廣東省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跨境電商已成為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2],廣東省近年來充分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結合自身產業和電商優勢,不斷創新跨境電商制度、管理、技術、服務、業態、模式、機制,提升跨境電商便利化水平,多方位精準發力助推跨境電商發展,推動廣東省鏈接世界的“網上絲路”越鏈越廣。2022年,廣東省跨境電商綜試區總數位居全國第一,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全覆蓋,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成為全省外貿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跨境電商正在為廣東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增添新動能。
2.1?跨境電商快速發展
廣東省擁有天然的地理優勢,靠近港口,貨物進出口便利。廣東省是跨境電商企業最多的省份,現有相關企業9291家,在跨境電商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廣東省近年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跨境電商相關企業的發展,跨境電商已成為廣東省外貿發展的新動能。廣東省外貿進出口在2017—2021年總額一直穩定在萬億美元規模以上,連續36年在全國名列第一。2021年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8.27萬億元,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1/5,與2020年相比增長了16.7%[3]。
進出口總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外貿新業態也在蓬勃發展。2016年廣州、深圳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廣東省跨境電商規模從2016年的228億元飆升至2021年的3310億元,持續領跑全國。累計已建成海外倉超300個、面積超200萬平方米。廣東省地區的跨境電商公司很多是品類“隱形冠軍”,廣州、深圳、佛山地區有很多公司在自身經營的品類中是跨境電商平臺的頭部賣家。
2.2?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增長快速,民營企業接棒主導地位
廣東省對外貿易國際市場日趨多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快速增長。東盟在2020年成為廣東省第一大貿易伙伴。2021年,廣東省對“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額為20419.76億元,同比增長16.27%,占全年廣東省進出口總額的24.70%。廣東省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外貿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表現出強勁的活力和競爭力,2018年成為廣東省第一大外貿主體,占比超過外商投資企業。廣東省民營企業2020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15萬億元,占同期廣東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的65.4%。2021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突破2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正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最大的經營主體。
2.3?不斷出臺政策支持
不僅規模在不斷擴大,廣東省還在積極探索跨境電商創新發展路徑,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跨境電商相關企業的發展。廣東省近年來多措并舉打造對外貿易發展新引擎,探索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廣東省穩外貿若干政策措施》《廣東省內海關全面落實兩會部署?支持廣東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若干措施》《關于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廣東省高質量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行動計劃》等文件。廣東省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臺一系列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支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新政策,為廣東省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指引,進一步推進廣東省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促進廣東省貿易新業態擴容提質,為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添動能。廣東省出臺政策時,重視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協同。以提高區域間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增強區域間跨境電商聯動程度,有利于實現不同地區之間的優勢互補[4]。
2.4?搭建互聯互通經貿網
除了政策支持外,廣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網絡互聯互通穩步推進,效應日益凸顯。交通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支撐,廣東省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取得新突破,中歐、中亞、南亞班列市場化運作水平不斷提升,班列穩定運行,成為廣東省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的重要交通紐帶,在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支撐作用。“跨境電商+中歐班列”出口專列常態化開行,跨境電商專列具有時效強、成本低、運量大的特點,可實現貨物的集約化出口,有助于廣東省跨境電商企業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營成本,不斷提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輻射能力,快速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為廣東省外貿發展注入強大的發展動能。自2013年以來,廣交會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交流搭建橋梁和平臺,促進廣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規模持續攀升,結構不斷優化。
2.5?產業鏈完整且發展相對成熟
廣東省作為全國第一外貿大省,有完備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供應鏈體系在全國來說是最完整的,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有眾多優質的制造工廠、貿易商和服務商,企業抱團發展形成了產業集群,具備和沿線各國開展經貿合作的條件,有力推動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持續迭代升級。廣東省跨境電商產業資源豐富,處于珠三角的廣州和深圳一直是廣東省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活躍城市,兩地制造業發達,產業集中度高,僅廣州便有1000多個專業批發市場,逐漸從商品集散地轉變為供應鏈樞紐。依托廣東省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形成了紡織、電子、家電、機械制造、汽車、皮具、箱包、服裝鞋帽、休閑食品等一批跨境電商產業集群。
3?“一帶一路”背景下促進廣東省跨境電商發展的策略
廣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取得顯著成效,但也面臨各種挑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商發展水平不一,對跨境電商的態度和支持政策都不相同。推動跨境電商需要各國政府之間加強合作,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發展跨境電商營造良好的環境。廣東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電商要想不斷取得新突破,還需采取有效策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完善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在模式、內容、服務上不斷創新,打造跨境電商貿易產業生態,為粵企?“出海”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3.1?打造跨境電商貿易的良好產業生態
未來國際貿易競爭不再是企業和企業的競爭,而是上升到一種體系與體系、生態與生態的立體競爭。跨境電商發展不僅需要“政策紅利”,更需要制度創新和強化監管,企業規范自身行為,承擔社會責任,多方共同打造跨境電商貿易的良好產業生態,為廣東省跨境電商創造更多“生態紅利”。廣東省需打造一個包含制造商、零售商、消費者、物流商、支付商、技術、平臺等完整的跨境電商產業鏈,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不斷完善適用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電商產業鏈,整合供應鏈物流、倉儲、跨境支付、金融服務中心等,建設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把支付、物流、倉儲、配送等通通整合進來,形成一個包含整個產業鏈的生態經濟圈,打造生態經濟。在政府的引導下對廣東省本地相關跨境電商資源進行整合,規劃跨境電商產業園,形成產業聚集,融合與創新,打造跨境電商完整產業鏈和生態圈,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大力支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產業園區、直播電商基地等建設,吸引和集聚優質直播平臺、直播服務機構入駐,以“電商+產業”推動經濟發展,以“直播+電商”打開企業銷售渠道,推動跨境商品直播帶貨形成集群效應,引領本土直播達人帶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不斷完善發展電子商務生態。推進建設產業直播基地,完善大數據營銷、電商運營、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務,與電商上下游產業攜手共同發展。推進跨境電商信用體系建設,廣東省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改革特質,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多措并舉加強信用監管,不斷創新政府服務方式,努力營造平等的市場準入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促進跨境電商新業態健康有序發展。海外倉的建設也是跨境電商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跨境零售本土化的關鍵環節,支持企業建設海外倉能有效推動跨境電商發展。B2C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海外倉服務的興起,海外倉服務網絡需覆蓋國內外活躍的跨境電子商務地區。支持本地有條件的制造企業和傳統外貿企業依托海外倉積極布局全球供應鏈,以新渠道搶占新市場。海外倉的建立規避了貨幣政策、匯率、物流三大主要風險,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不同貿易對象的市場需求進行預測,提前進行產品的跨境調配,對保障供應鏈的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5]。企業還應利用數字平臺和數字技術升級業務模式,降低供應鏈管理和交易成本,開辟更高效、更靈活的跨界價值傳遞新途徑,促進全球化企業發展。
3.2?制定一套跨境電商產業支持政策
發揮廣東省制造業基礎深厚、供應鏈體系完備和物流網絡發達的產業優勢,培育發展更多跨境電商龍頭企業。結合廣東省特色產業帶,扶持更多“電商+產業”平臺,助力實體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跨境電商與實體產業的互利共生發展。制定財政與金融政策、總部經濟政策、招商引資政策等,以政策為引導,培育跨境電商產業生態圈,促進跨境電商產業快速聚集、融合、創新和發展。目前各地跨境電商政策都不是特別完善,相對零散。雖頒布了很多政策,但落地不多,企業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因此需加強相關政策調研與政策突破,深入研究把握跨境電商與跨境電商政策,促進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在海外倉建設、倉儲物流、通關便利化、稅收、金融等方面不斷創新,全方位推進廣東省跨境電商發展提質增效。探索“產業集群+跨境電商”試點,支持企業建設跨境電商供應鏈數字化協同平臺,提升廣東省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和公共服務能力。持續做好謀劃布局,出臺更多創新支持政策,加強部門協同、省市聯動,加強國際合作,拓寬跨境電商“朋友圈”,以跨境電商的提質增效助力廣東省貿易高質量發展“加速跑”。促進多鏈融合,加速政策鏈、供應鏈、產業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監管鏈的融合與對接,構建穩鏈強鏈產業“生態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動建設一批跨境電商直播基地,支持“跨境電商+直播帶貨”模式,抓住外貿風口,講好“廣東制造”故事,為廣東省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
3.3?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廣東省互聯互通新格局。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跨境電子商務融合發展,建立系統化的國際供應鏈體系,促進跨境電商高水平發展。港澳珠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等互聯互通重大基建項目順利通車運行,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一小時內點對點通達,暢通三地人員車輛往來、貨物通關、信息互聯,推進標準對接、跨境投融資,促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更好支撐保障大灣區跨境電商一體化發展。推動“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數字經濟一直是“一帶一路”合作的亮點,要打通有形和無形的關隘,打造以數字賦能貿易創新發展,有效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需同沿線國家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人才培育、數字經濟發展、網絡安全等方面加強合作,全面推動數字“一帶一路”建設。以外貿產業集群為依托,加快建立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廣東省本土跨境電商B2B出口平臺,加快廣東省優勢產品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3.4?以展會撬動產業融合發展
以展覽帶動產業發展,以展會促進跨境電商穩定發展,為跨境電商提供支撐。展會具有強大的關聯影響和產業帶動效應,國際上會展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因而要發揮展覽業的拉動作用與會展項目的乘數效應。廣東省要重視會展業的平臺功能,依托廣交會、海絲博覽會、文博會、高交會、廣東國際數字展覽館和粵商大會、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中國(深圳)消費品采購大會等平臺,打造更多更好的廣東省精品展,提升廣東省展會品牌影響力、國際化、智能化、綠色生態化水平。通過會展經濟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和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會展將促進廣貨市場的開拓,拉動工業持續增長,推動更大規模的產業集聚,帶動產業經濟蓬勃發展,加快廣東省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協同融合發展,從而提升制造業以及服務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競爭力。加快“廣州—東莞—深圳”展覽帶建設,握好各自的優勢定位,整合三地現有的會展資源,進行合理的城市展覽定位和分工,推動三地會展業集聚、互補發展,加強聯動、強化互動,特色化、差異化構建“會展+”生態圈,建設成中國南方最具競爭力的中心展覽帶,打造會展產業集群,構建會展業都市圈,在大珠三角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不斷創新會展業發展模式,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運營,促進展會線上線下相結合發展,推動數字化產業鏈等新興產業與會展融合發展。推動廣東省會展業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速在東盟區域布局建設境外廣東省商品展銷中心,支持企業開拓東盟市場,促進廣東省企業“走出去”,暢通“雙循環”,構建新優勢。
3.5?培養與引進跨境電商人才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重視人才培養。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數字化貿易逆勢增長,數字經濟為諸如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而要想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就必須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保證數字化領域人才的質量和素質。因此要大力度支持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廣東省各級政府、高校、協會、企業協同合作,協同培育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隨著大數據技術在跨境電商行業的深入應用,跨境電商從業者還需要掌握Python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數據挖掘和文本分析等智能電商分析技術[6]。適當提高人員準入門檻,從源頭上篩選出一批真材實料的技能型人才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給企業和人才在不同領域創新發展提供平臺,為企業和人才的發展所需提供必要的政策、技術、資金等核心要素支持。加大力度引進培育高層次跨境電商緊缺人才,對跨境電商平臺運營、供應鏈運營管理、信息技術產品開發、海外媒體投放等跨境電商人才提供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人才在落戶、子女入園入學、金融稅收、創業扶持、醫療、停居留、出入境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
4?結論
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業態,具有快捷、安全和強大供給能力的優勢,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已達成業界高度共識,跨境電商成為外貿創新發展的排頭兵。粵業要運用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為廣東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為廣東省外貿發展提供新空間、新動能,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先鋒力量。
參考文獻:
[1]昌道勵,陳曉,賓紅霞.廣東:續寫春天的故事?爭創更大的奇跡[N].南方日報,2022-10-11.
[2]李健欣.跨境電商發展制約因素與優化對策研究——以廣州跨境電商發展為例[J].商展經濟,2022(5):19-20.
[3]李剛,洪秋婷.廣東外貿邁上8萬億元臺階[N].人民日報,2022-05-13(10).
[4]李愷懷.京津冀經濟圈跨境電商協同發展與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經濟,2022(7):112-113.
[5]卓詩琪.供應鏈安全視角下寧波跨境電商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三江論壇,2022(5):21-31.
[6]王珊君.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創新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2(5):57-58.
[基金項目]本文是2021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類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廣東跨境電商發展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1WTSCX208);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課題“粵港澳大灣區高職校企協同育人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13628);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命運共同體構建路徑研究”(項目編號:GTXYZ2102)科研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李政(1977—),男,湖南邵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