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新年伊始,《村委主任》雜志把鄉村文化的鏡頭對準了北方山區山西省朔州市下面高鄉。在“穩定煤炭產業、提升生態農業、建設養殖園區、引領家庭經營”的多元化發展戰略指引下,下面高鄉村經濟文化呈現了兼具創新活力和保育傳統的一派繁榮、自信的景象,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一2022年)》中所提出的集聚提升型鄉村社區的振興提供了樣本。
新中國成立的70多年里,下面高鄉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正是這些成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把國家比作一座大廈,那么鄉鎮農村就是整座大廈的地基。這里,有承載基層百姓生活幸福的泥土芬芳、炊煙渺渺,有生動的民間文化,有鄉愁和守望,更是黨和國家發展方針政策傳遞的“最后一米”,社會治理的末梢神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龐大而豐富的微循環。
今天,《村委主任》雜志進行特別策劃,與下面高鄉黨委、政府一道,深挖歷史文化,傳承現代文明,展現經濟、社會、生態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將對激發全鄉人民干勁,增強文化自信,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無論是城鄉融合發展謀篇,還是鄉村振興戰略,均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首先,農村的產業興旺需要農業從增產轉向提質,需要農村從要素供給向生態空間、文化傳承、新消費載體等轉變;其次,生態宜居、生活富裕,將激發更有活力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也將與產業興旺相互作用,從而推動新的鄉村文明的產生;再次,新的鄉村文明需要在鄉村振興思路指引下,與鄉風文明契合,這便要求推進鄉村振興發展,不能忽視甚至犧牲鄉土文化的獨立性和主體性,而應促進鄉村文化特色與城市現代文化融合,讓鄉風文明更具時代性、更富生命力;最后,治理有效將有效調動、高效組織各類主體參與鄉村振興,構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如果說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那么文化支撐就是治理有效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