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璽蓉



摘要:生態農業建設是實現甘肅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構建了農業生態化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熵值法對2011-2020年甘肅省農業生態化水平進行了測度,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具體判別了三系統協調程度,分析了影響甘肅省農業生態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甘肅省農業生態化發展態勢良好。三系統耦合協調度呈上升趨勢,整個系統從嚴重失調向瀕臨失調過渡。影響甘肅省農業生態化發展的障礙因素主要是經濟層面與生態環境層面指標。應進一步發揮一體化產業鏈優勢,為農業生態化發展注入人才新活力,加大現代農業技術創新力度。
關鍵詞:農業生態化;評價體系;耦合協調;障礙因素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1-0045-05? ? ? ?中國圖書分類號:X322;F327? ? ? 文章標識碼:A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重視生態特色產業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發展要從節水、科技創新入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同年,《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七大體系,使農業綜合競爭力增強[1]。
近年來,甘肅省農業向好發展,農作物產量穩中有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強,農民收益不斷增加,鄉村振興穩步推進,但在農林經濟和生態建設協調發展方面逐步凸顯出一些問題,制約了甘肅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據此,本文通過科學合理地構建農業生態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分析甘肅省農業生態化水平發展現狀,并進一步探討農業生態化內部系統之間的協調關系,這對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參考價值。
1 指標體系構建
農業生態化強調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的協同發展[2]。現有研究中關于農業生態化發展綜合指標評價體系通常借助了微觀層面的投入產出分析,從農業生態效率、經濟條件、資源條件、環境條件方面選取指標[3]。通過參考已有研究,本文結合甘肅省農業發展現狀,借助宏觀層面影響農業生態化的直接因素,從經濟、社會、生態方面選取指標構建農業生態化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文中研究數據來源于相關年份的《甘肅發展年鑒》及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部分數據結果經計算得出。
1.1 經濟水平指標
地區經濟的發展為農業生態化提供資本支撐。經濟水平指標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地區經濟的直接體現)、人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農業占GDP的比重、人均糧食占有量(這三項指標反應了農業投入產出間的關系)、財政支農支出(政府財政支出中關于農業發展的支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這兩項指標反映農村居民生活水平)[4]。
1.2 社會發展指標
社會發展指標囊括了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勞動者數量及質量、教育醫療衛生社保等方面,為農業生態化提供了民生保障。文章研究的社會發展指標包括農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程度畢業人數*農村年末常住人口數/年末常住人口數)、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比重、每萬人農村醫療機構床位數、每萬人農村低保人數。
1.3 生態環境指標
農業生態環境指標反映了農村環境狀況及生態修復情況,是衡量農業生態化不可或缺的維度。文章研究的生態環境指標包括治污投資占GDP比重(地方財政對環境保護的支出與地方GDP的比值)、農用化肥施用強度、農膜使用強度、農業機械使用強度(這三項指標充分反映農業資源的使用情況)、耕地有效灌溉率(耕地、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水平)、農業成災率。
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2.1 熵值法
第一步:對農業生態化各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搜集整理,形成i*j矩陣
第二步:標準化處理各指標數據(見公式2、3)
正向指標:
eij=(2)
負向指標:
eij=(3)
第三步:計算第j個指標的熵值(見公式4)
Hj=Zij=(4)
式中,Hj表示熵值,Zij表示各指標所占比重,z為評價樣本數,該研究中樣本數為19
第四步:計算各指標權重(見公式5)
Wj=(5)
第五步:計算農業生態化綜合評分(見公式6)
F=∑Eij*Wj(6)
2.2 耦合協調度模型
第一步:計算經濟、社會與生態三系統的權重,分別用a、b、c表示(見公式7-9)
Wa =(j=1,2,3…,5)(7)
Wb =(j=6,7,8…,14)(8)
Wc =(j=15,16,…,19)(9)
第二步:運用線性加權法計算經濟、社會與生態三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見公式10-12)
Ua=∑Wa*eij(10)
Ub=∑Wb*eij(11)
Uc =∑Wc*eij(12)
第三步:計算經濟、社會、生態三系統耦合度(見公式13)
C=(13)
第四步:構建經濟、社會、生態三系統協調度模型(見公式14)
D=?T=xUa+yUb+zUc (14)
式中:D為協調發展度, T 為協調度指數,x、y、z為待定系數, x + y + z =1,鑒于三系統重要性程度相同,故將待定系數取為x=y=z=1/3。
2.3 障礙度模型
為了進一步探究拉低農業生態化水平的因素,本文引入了障礙度模型進行分析。H j 越大,表示該指標對農業生態化發展的障礙程度越高,按照從大到小排序可以確定障礙因子的主次關系。
第一步:定義指標偏離度(見公式15)
Dij =1-Xij (15)
式中,Xij 表示經標準化后的第i年第j項指標的值,它衡量了指標偏離目標的程度。
第二步:定義障礙度模型(見公式16)
Hj =Wj*Dij*100%/∑Wj* Dj(16)
式中,Wj 表示各指標權重
3 結果與分析
3.1 甘肅省農業生態化評價分值分析
2011-2015年甘肅省農業生態化水平呈增長趨勢,由0.22增加至0.46。2015-2016年呈下降趨勢,由0.46下降至0.4。2016 年 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通過示范區的建設,帶動農民參與發展生態農業[5]。在此背景下,2016年以來甘肅省農業生態化成效凸顯,由0.4增加至0.78(見圖1)。綜上所述,甘肅省農業生態化發展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具有廣闊的提升和發展空間。
3.2 經濟-社會-生態三系統耦合協調關系分析
本文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出甘肅省2011-2020年影響農業生態化發展的經濟-社會-生態三系統間耦合協調(見表2),并參考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對于耦合協調度區間劃分(見表3)。可以看出,甘肅省2011年三系統處于嚴重失調狀態,2012-2015年三系統之間處于中度失調狀態,2016-2019年三系統之間處于輕度失調狀態,2020年處于瀕臨失調。
3.3 障礙指標分析及結果
排名前五的障礙因素合計超過了50%,說明對農業生態化的負向影響顯著(見表4)。如表所示,2016年以來經濟層面部分指標和生態層面部分指標以及社會層面農業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對農業生態化發展障礙度較大。2020年,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比重和農業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成為影響農業生態化的主要阻礙因素。
對上述模型結果具體分析來看,排名前五的障礙因素分別是人均糧食占有量、農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農業機械使用強度、耕地有效灌溉率和農業成災率。這些指標在2011年至2020年期間對農業生態化發展產生了較大的負向影響。經濟層面的指標中,農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對農業生態化發展的影響最為顯著。同時,農業機械使用強度也是一個重要的障礙因素。這些指標反映了農業資源的利用情況和生產方式的變化,對農業生態化產生了不利影響;社會層面的障礙因素主要集中在農業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農業勞動力的教育水平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對農業生態化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生態層面的障礙因素主要包括耕地有效灌溉率和農業成災率。耕地有效灌溉率的低下和農業成災率的高發對于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性產生了負面影響。綜合來看,這些障礙因素對農業生態化發展的影響較大,需要在政策和實踐中加以關注和解決,以促進農業生態化水平的提升。
4 結論與建議
文章得到以下結論:一是自2016年以來,甘肅省農業生態化水平逐漸提高。二是甘肅省農業內部三系統愈加協調,但仍處于瀕臨失調狀態。三是影響甘肅農業生態化內部系統協調度的因素主要有經濟層面部分指標、社會層面指標中的農業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態環境層面部分指標。
為此,要使甘肅省農業邁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應從以下方面優化:一是通過全產業鏈數字平臺的搭建,實現全產業鏈上中下游緊密聯系,以達到共享信息、共創品牌、供給渠道和責任主體可追溯的目的,進一步發揮一體化產業鏈優勢。二是通過人才引進政策和農業企業補貼政策筑牢科技和人才支撐,例如,落實財稅政策、強化金融扶持政策,為技術創新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企業應通過技術引進和自我開發加強農業技術開發,進一步加大現代生態農業技術創新力度,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提質增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使甘肅省在布局綠色現代農業的基礎上,走好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之路。
參考文獻:
[1]中國甘肅網.甘肅省委省政府印發《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EB/OL].(2021-10-27)[2021-10-27].https://bai
jiahao.baidu.com/s?id=1714737869483683844&wfr=spider&for=pc.
[2]康志林,邵瑞鑫.基于鄉村振興的河南省農業生態綜合評價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12):210-218.
[3]劉瀟凌. 湖南省農業生態化發展水平評價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8.
[4]徐曉莉,外力·依米提.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我國農業生態與農業經濟的協調發展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2019(10):9-11.
[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 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EB/OL].(2016-
01-28)[2016-01-28].http://www.moa.gov.cn/ztzl/2016zyyhwj/2016zyyhwj/201601/t20160129_5002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