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枝
(東莞開放大學,廣東 東莞 523000)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2015年國務院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對 “互聯網+”的內涵進行了界定,即“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1]?!盎ヂ摼W+教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育新模式,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2]?!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創新網絡教學模式,開展高質量高水平遠程學歷教育。[3]
“互聯網+教育”的本質是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面向學習者個體,提供優質、靈活、個性化教育的新型教育服務[4]?!盎ヂ摼W+教育”發展戰略既給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危機和挑戰。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建設開放、靈活、優質、實用、高效、豐富的網絡課程資源,是提升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任務。本文以廣東開放大學“現代企業管理”課程為例,對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實踐進行分析與反思,總結經驗與不足,提出“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互聯網+教育”開放、共享的特性高度契合現代遠程教育的辦學理念,為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強有力的支撐。首先,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支持現代遠程教育辦學的靈活性和開放性。遠程教育一直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地區,這與“互聯網+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目標是一致的。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現代遠程教育可以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輸送到偏遠地區,通過網絡技術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進行全程引導,使得“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成為可能,讓移動學習變得更為便捷。其次,網絡交互技術有效解決了遠程教學過程中情境互動不足的缺陷。遠程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界限,一方面學習者可以自由地選擇學習資源和控制學習進度,極大地調動了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時空分離下的學習情境障礙、交互障礙又影響著學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網絡交互技術應用于遠程教育教學,通過學習者與學習資源的交互、學習者與教師的交互、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內在驅動力和興趣,促使學習者主動參與教學,改進了學習者的學習體驗,進而提高學習質量。再者,大數據技術可以準確地記錄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幫助現代遠程教育更好地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規律。隨著大數據、學習分析技術的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利用在線學習平臺獲取學習者考勤、使用學習資源、參與課堂活動、完成作業、參加考核等情況,通過數據分析進行及時干預,實現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目的。
“互聯網+教育”給現代遠程教育帶來發展新機遇的同時,也推動著整個教育體系和框架的變革,對現代遠程教育的競爭力提出新的挑戰。首先,多元教育主體搶灘網絡教育,擠占和分割現代遠程教育的市場份額。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普通高校開始采用混合學習方式,通過MOOC、SPOC等方式將其教育產品輸送給學習者,或者直接開辦網絡教育和繼續教育,服務對象越來越廣泛。另一方面,大量的民辦教育機構進入在線教育、遠程教育市場,憑借其更加靈活的管理和服務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學習者。現代遠程教育正面臨著前有強敵、后有追兵的艱難境地。其次,“互聯網+”時代學習者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要求更高,現代遠程教育的教育質量亟待提升。經過多年的實踐,現代遠程教育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學習資源不夠豐富且質量不高,教育教學質量備受質疑。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化、數字化的網絡學習資源大量涌現,學習者在快速、便捷獲取多元化學習資源的同時,很容易淹沒在海量的資源里低效率學習,開發和建設契合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優質學習資源,是現代遠程教育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此外,“互聯網+”時代學習者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需求日趨增加,對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支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模式雖然是“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根據教學設計提供教學資源和學習引導,但本質上仍然是教師主宰的單向知識傳遞,難以真正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個性化學習要求現代遠程教育必須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興趣與學習動機,更加注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習者的學習場景進行精準化的個性教學,并提供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優質學習支持服務。
1.以學習需求分析為基礎
廣東開放大學“現代企業管理”是開放教育??乒ど唐髽I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課程廣泛涵蓋了現代管理創新成果,與其他管理課程存在一定的交叉內容,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和綜合性較強的課程。通過學習需求分析發現,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以在職成人為主,學習目標除了提升學歷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對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要求較高。因此,“現代企業管理”網絡課程建設以培養實踐性的特色人才為目標,通過理論教學、案例分析、實踐活動等教學環節,使學生正確、深刻地理解并全面系統地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備良好的管理思維、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以培養管理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復合型企業管理人才。由于學生來自于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工作時間和學習時間不同,學習自主性要求較高,再加上學生在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習進度和學習方法也不盡相同?!艾F代企業管理”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課程網絡教學平臺提供所有的文字資源和多媒體資源,配套導學資源,方便同學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開展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學習進度,真正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依托高水平、多維度課程建設團隊
為確保網絡課程的專業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團隊整合校內優秀教師資源以及企業專家,組建了一支高水平、多維度的課程建設團隊。課程建設團隊成員專兼職結合,實踐經驗豐富,專業優勢互補,知識結構全面,負責課程定位和課程框架搭建,完成各類課程資源建設,包括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資源呈現形式、視頻錄制等。企業專家負責收集企業案例,完成案例分析、實操實訓、拓展資源等。為保障網絡課程在廣東省的推廣使用,省內各地市開放大學課程輔導教師也加入到課程教學團隊,便于更充分地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完成教學工作,實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
3.基于模塊化的資源設計與開發
課程研發團隊根據開放教育學生的特點,自行開發編寫了集紙質教材、視頻資源、電子書為一體的跨媒體教材《現代企業管理》。教材以項目和工作為載體,減少工作崗位不直接應用的知識,增加技能性知識,用實際案例解決理論問題,通俗易懂,集“講、讀、研、用、練”一體化,更好地適應了精講多練、強調能力和能動性的繼續教育網絡課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網絡課程資源與教材同步建設,與教材深度融合,是對教材內容的詮釋和拓展,以及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剖析。網絡課程資源分為10個知識模塊。每個知識模塊都包括重難點導讀、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課程練習、習題庫、案例分析、實操實訓、拓展資源等內容,很好地滿足了學生的在線學習需求。
4.提供個性化、精準的學習支持服務
在資源支持服務方面,廣東開放大學“現代企業管理”網絡課程建設了包括課程說明、教學團隊、教學大綱、考試方案、教學日歷和學習指引等在內的導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依托網絡教學平臺,課程教學團隊成員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跟蹤學習過程,有效評價學習效果,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精準的學習支持服務。在完成一個知識模塊的學習之后,學生可以通過課后練習進行自測,完成自測后可以查看具體答案解析,對于學習中的疑問,可以到答疑區或是討論區進行交流或提問。課程討論區設置了實時討論區與非實時討論區,實時討論區要求課程輔導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討論,通過學生與學生協作、老師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產生的疑難問題;非實時討論區為學生提供自由分享和交流的空間,使參與討論更加容易和自由,為學生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機會和消化他人觀點的時間。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與師生進行交流,讓學習更有“溫度”。
5.建立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現代企業管理”課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各占課程成績的50%。形成性考核包括課程作業和網上學習活動兩個部分,課程作業每兩個知識模塊設置一次,從題庫中隨機抽題組卷,由系統自動評分, 成績占形考總成績的90%;網上學習活動包括實時主題活動和非實時主題活動,具體形式包括網上重難點問題討論、案例分析與討論、實操實訓練習、社會調研等,成績占形考總成績的10%。終結性考試即期末考試,達到課程學習要求即可取得本課程的學分。
廣東開放大學“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內容根據現代遠程教育理論開發和建設,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現代遠程教育新理念,課程設計注重“網絡學習為主,自主學習為主”的特征。教材和網絡課程資源內容通俗易懂,理論闡述以“夠用、實用”為原則,盡可能從管理崗位的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減少崗位不直接應用的理論知識,增加應用知識和技能內容,突出課程的實用性和應用性。課程重視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恰當地應用經濟生活中的各種實例來研討和分析理論問題,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踐教學進一步培養和鍛煉學生運用管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過實踐,“現代企業管理”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已初見成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提高了學習效率,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從教學實踐來看,“現代企業管理”網絡課程仍以原生性資源為主,生成性資源有限,教師針對學習者學習行為反饋的內容和學習者在交互過程中生成的內容未能很好地生成課程資源。在學習跟蹤與反饋方面,對學習過程的關注和診斷不夠,未能根據學習軌跡及時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學習伙伴之間的交互活動不多。
有效的網絡課程建設離不開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的指導。要實現網絡課程建設的創新,就要將新興的學習理論運用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從學習理論來看,早期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環境刺激對學習的促進作用,關鍵是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強化學生行為。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習的影響,因此網絡課程資源應采用不同風格的多種形式呈現,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通過個體或者群體協作建構而獲得的,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更是學習的引導者,要注重學習情境的創建,鼓勵學生通過協作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5]。繼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之后,喬治·西蒙斯提出了與互聯網環境密切相關的聯通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不再是一個人的活動,學習是連接專門節點和信息源的過程[6]。聯通主義學習理論的提出與 “互聯網+教育”的背景緊密相關,其核心是利用互聯網將各種學習資源進行有效聯合,實現知識的聯通。在聯通主義學習中,知識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學習就是連接的建立和聯通網絡的形成,學生主動參與,從而產生新的知識的創新。具體到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應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豐富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完成學習活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尋找有價值的知識節點和學習同伴,構建聯通的知識網絡并實現知識的創新。廣東開放大學“現代企業管理”網絡課程資源按照知識模塊進行建設,一個知識模塊就等同于一個知識節點,不同的知識模塊組合方式可以搭建出廣度、深度、難度不同的課程學習資源,較好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學習需求?,F代遠程教育學生大多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應鼓勵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貢獻自己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在學習過程中創生新觀點、新知識,并生成課程資源。
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只有契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才會有生命力。首先,現代遠程教育要與普通高校、政府機構、行業企業等開展廣泛合作,共同開發網絡課程和學習資源,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確保網絡課程建設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其次,鼓勵學生參與網絡課程建設,在學習活動中貢獻自己的知識和實踐經驗,使網絡課程從預設性課程走向生成性課程[7]?,F代遠程教育學生大多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基于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可以將他們的實踐經驗匯聚起來,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評價和創新能力。例如,“現代企業管理”在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中,不僅收集大量的企業案例完成案例分析,還引導和鼓勵學生提供親身經歷的案例作為教學資源,尋求問題解決方案,促進學習與工作的緊密結合,進一步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此外,還可以廣泛吸納其他社會成員參與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可以是精英階層也可以是草根群體,使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課程資源更豐富多樣、更具特色、更接地氣,更好地實現網絡課程與社會深度融合。
課程團隊建設是網絡課程建設和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廣東開放大學“現代企業管理”網絡課程正是借助于課程團隊實現網絡課程資源的建設和管理,為保障網絡課程在全省的推廣使用,省內各地市開放大學課程輔導教師也加入到課程教學團隊,便于更充分地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完成教學工作,實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因此,現代遠程教育課程團隊成員應該包括責任教師、校內外學科專家、行業專家、課程輔導教師、技術人員等,不僅要進行課程資源設計、開發和制作,也要提供各種學習支持服務。課程團隊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體差異,對學習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挖掘,真正做到從學習需求出發,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開展協作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效能、改善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效果。但由于現代遠程教育很多教師都是身兼多職,工作任務繁重,有時對于學生的疑問無法及時予以回復,討論區活動也只是完成評分而未給予針對性的點評,不利于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再加上部分教學點的學生學習參與度不高,反饋數據難以收集,導致無法根據學習情況做出個性化分析。針對這一問題,應重視對輔導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學平臺使用和學習數據分析的能力,同時也要對輔導教師職責提出明確要求,對支持服務的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服務時間應當折算為相應教學工作量,確保整個學習支持服務工作高質量運行。此外,還應深入挖掘教學平臺功能,比如嘗試根據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智能推送學習資源,對于沒有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及時發送提醒通知,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又能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使輔導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和提升個性化支持服務。
“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F代遠程教育可以借鑒MOOC的發展模式,逐步開放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網絡課程資源的共享。目前,廣東開放大學“現代企業管理”網絡課程已經在粵港澳大灣區課程聯盟和國家終身教育智慧平臺陸續上線,且在爭取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必須充分保持本校的辦學特色,借助共享平臺做好宣傳工作。相關政府部門要針對網絡教育資源共享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規保障,確保網絡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有效建立。教育部門要強化頂層設計,從戰略高度做好網絡教育資源共享規劃,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網絡資源的重復建設。現代遠程教育還應大力推進優質網絡課程在農村地區的共享,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
現代遠程教育要抓住“互聯網+教育”發展契機,運用新興學習理論指導網絡課程建設,建設與社會深度融合的網絡課程資源,為學習者提供更多開放、優質、實用、便捷的網絡課程資源。組建符合現代遠程教育發展需要的課程團隊,優化團隊結構、健全管理機制,依托課程團隊提升網絡課程建設水平和學習支持服務水平,實現網絡課程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升級發展。構建網絡課程資源共享機制,發揮現代遠程教育在國家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大平臺上的主導作用,為建設學習型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