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紅科
摘? 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初中語文教學可以融入國學經典誦讀內容。如此可以使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推動國學經典的傳承與弘揚,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建立文化自信心,增強民族認同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同時,學生通過誦讀國學經典能夠深入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從而發展語文核心素養。文章對初中語文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的有效整合途徑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
一、初中語文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整合的意義
1. 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國學經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設計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打造具有文化意義的語文課堂,可以讓學生體會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感悟國學經典傳達的情感,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產生表達欲望。思考的過程也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積累會越來越豐富,從而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應用更豐富的語言表達情感,逐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將國學經典融入初中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接觸和了解更多的國學知識,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使之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同時,國學經典中的語言通常優美且富含哲理,通過誦讀,學生的審美情趣也能得到提高,這對于語文學習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誦讀國學經典也會對學生的寫作產生積極影響。學生學習國學經典中的經典名句,并將其運用到寫作中,可以更好地在寫作中抒發情感,提高寫作水平。
2.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時能夠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修養,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國學經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包含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智慧和道德倫理,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思想品質、人文素養的重要素材。國學經典中的故事典故、人物典范、思想觀念等內涵豐富,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對于個人道德修養的啟迪,還是對于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引導,都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和生動的實例。同時,國學經典中的優美文句和精妙韻律,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審美能力。在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體驗到詩詞歌賦的音韻美,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語言的敏感性和掌控力及審美水平。因此,通過誦讀國學經典,學生可以在積累豐富的國學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充實內心世界,從而在認知、道德、情感、審美等多方面得到發展。
3. 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在文化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顯得愈發重要。國學經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反映了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同中華文化。國學經典誦讀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而且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的問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誦讀國學經典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學習古人的智慧和精神,汲取其為人處世的經驗,從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綜上所述,將初中語文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整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而這,正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和目標,也是國學經典誦讀的價值。因此,教師需要明確兩者整合的意義,探索實施路徑。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整合的途徑
1. 將教學內容與國學經典誦讀相整合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在很多方面都能夠體現出與國學經典的融合,如唐詩宋詞。教師應該帶領學生深入感悟詩詞歌賦的深刻含義,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和背誦。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既能夠增加知識的儲備量,還能夠提高閱讀理解和解題能力。教師還應該充分挖掘教學內容與國學經典有關的內容。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取自四書五經,這些經典著作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誦讀四書五經可以幫助學生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和哲理,了解傳統文化,啟迪人生智慧。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講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結合時代特征介紹文章內容,促進學生深刻認知文中的人物形象。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誦讀《儒林外史》中的作品,讓學生體會諷刺手法蘊含的深刻意味。
2. 將教學方法與國學經典誦讀相整合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特點探索符合學生學習的方式,具體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在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營造學生經典著作中的情境,使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文字傳達的意境美。基于此,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國學經典與情境相結合,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或者用生動形象的講解提高文章內容的可視化及形象化程度。多媒體教學工具的采用能夠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給學生呈現直觀的畫面,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第二,學生在誦讀國學經典時,需要進行反復誦讀,循序漸進地體會國學經典傳達的意境,進而通過誦讀提高讀寫能力。第三,在國學經典篇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抄寫經典篇目回味不同作者的別樣人生與情感表達。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卜算子·詠梅》這首詞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其中的字音、詞義問題,再讓學生反復朗讀,對詞的內容形成初步認知。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梅花的形象,同時介紹詞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置于詩人的處境思考問題,進而深刻感悟作者孤高傲世的情懷。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閱讀感受。通過分享,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詞的理解程度,從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誦讀和抄寫作業,使學生在課余時間鞏固學到的知識。學生可以將課內學習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從而更好地領悟國學經典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
3. 創設語文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相結合的環境
根據“孟母三遷”的故事可知,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影響。為了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的有效整合,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國學經典學習環境,提供符合學生學習要求的互動交流平臺。首先,教師要重視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設計科學合理且具有創新性的教學環節講解國學經典內容,為學生創設氛圍濃厚的國學經典學習環境。其次,教師要經常和家長交流,向家長說明誦讀國學經典的價值,與家長協作督促學生進行國學經典的閱讀和學習。另外,學校可以組織國學經典閱讀和競賽活動,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展示國學經典故事、朗誦經典詩歌,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經典著作的熱情。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表演的形式表現國學經典內容,加深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認識。
三、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國學經典誦讀,并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相關內容,采取相應的整合方案促使語文內容與國學經典誦讀有效融合。當然,國學經典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不斷探究國學經典誦讀的教學方法,進而更好地推進初中語文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整合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丁建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典誦讀的途徑漫談[J]. 學周刊,2019(8).
[2]祁亞榮. 國學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教學的結合策略[J]. 甘肅教育,2018(6).
[3]侯芳. 探討國學經典誦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措施[J]. 參花(下),2019(10).
[4]牛海娟. 國學經典誦讀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 教書育人,2019(25).
[5]汪瑞紅. 國學經典誦讀和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分析[J]. 課外語文,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