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 要: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對初中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成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目標,需要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實現思維培養目標。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培養開放性思維的重要意義,然后提出了培養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改革。以期能夠通過教學改革實現培養開放性思維的目標,能夠全面提高初中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初中英語;開放性思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3-0238-04
傳統教學中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僅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更加重視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支持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和興趣。因此,要針對英語教學改革模式展開研究,以實現培養開放性思維的目標,全面提高初中生核心素養。
1.培養開放性思維的重要意義
開放性思維能夠幫助學生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和文化內涵,以客觀理性的態度對待文化差異,改變學生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思維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個人成長。開放性思維的培養關系到學生的創新能力、邏輯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是初中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構成,具備開放性思維更能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定式,轉變思維視角,提高學生思維創新性,能夠切換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對學生學習和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初中英語課堂通過對英語知識的教學,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習俗,擴展學生的見識,讓學生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建立更完整的價值觀。英語教學在培養開放性思維上具有獨特的優勢,促進學生在文化碰撞中創新思想,以更開放性視角看待文化差異,從而建立文化自信,促進初中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2.基于開放性思維培養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1)教學模式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改革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承擔著引導者、連接者、參與者的角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要意識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能夠在英語課堂上自主探索英語知識。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以開放性思維為抓手,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式,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為持續性吸引學生學習,調動其學習興趣,要不斷充實課堂教學內容,以得到學生的關注,提高音樂課堂質量。
第二,以教師為引導者。教學改革基于教學實踐,需要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出引導者角色的功能。學生對新鮮事物保持較高的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走神、跑題的行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及時介入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給予引導,幫助學生跟隨教學設計和教師引導,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情神態和互動情況,及時給予正面引導。學生沒有思路時,就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第三,堅持情境性教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需要堅持進行情境性教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建立良好的語言環境有重要意義,對開放性思維的培養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教學改革還需要堅持建構語言情境,能夠充分發揮出情境優勢引導學生,在語言氛圍下學習英語知識。通過建構語言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在熟悉的情境下學習英語知識,從而遷移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對教學情境的創設還需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習經驗出發,能夠引導學生遷移知識,快速進入情境中。如在“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生日歌、小蛋糕、氣球等裝飾材料,通過提前布置教室營造生日氛圍,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到課堂情境中,為后續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進入教學情境后,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思考不同國家慶祝生日的習俗,讓學生以開放性思維進行自主學習,查閱相關資料形成調查報告。情境性教學能夠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為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更能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第四,促進思維外顯化。思維具有隱蔽性特征,對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很難從行為上觀察到,需要促進思維外顯化,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公開,通過思維外顯化了解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成果,了解學生思維過程,幫助教師找到培養開放性思維的關鍵。教師要打破傳統以培養音樂知識為目標的教學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建立教學情境、融入生活知識等不同方式,引導學生保持開放性思維去學習和發現,靈活應用知識積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教師可以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展開教學,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實現思維外顯化,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拆解問題和分析問題,不斷質疑已有觀點,豐富開放性思維。教師通過分析思維導圖了解學生的思維習慣,找到開放性思維培養的關鍵和不足,不斷完善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方案。
(2)教學內容
第一,深度挖掘教材內容。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深度挖掘,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知識,培養學生高階思維,擴展學生思維深度以及知識面,不局限于教材文本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建立終身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如在“What do you know about robots?”教師可以從機器人延伸至科技發展,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思考50年后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機器人會發展成什么程度,鼓勵學生大膽暢想。在課堂上可以播放《流浪地球》電影,讓學生大膽想象未來的世界。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頭腦風暴討論,暢想未來的世界,從機器人延伸至未來發展,讓學生以開放性思維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習新詞匯、新知識,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立足于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打破思維定式,進行大膽想象。鼓勵學生以作文形式總結頭腦風暴討論結果,運用開放性思維進行總結。經過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對課內外知識進行銜接,讓學生開闊視野、深度思考,積累更多元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第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課堂上充分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能夠擴展學生知識面,并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初中生感興趣的內容,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展開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在“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Mickey mouse”“doraomen”“HarryPotter”等動畫人物形象出發,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形象展開教學,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調查學習資料,能夠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擴展知識儲備。
第三,增加生活化知識點。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具有工具性功能,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英語知識點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能夠營造英語學習語言環境,增加英語訓練的機會,更能引導學生應用英語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使用開放性思維解決問題,以開放性視角看待問題。如在“Travel”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實際連接到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Where do you want travel to?”鼓勵學生回憶自己印象深刻的旅行或者最想去的城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大膽暢想自己的旅行,以開放性思維回答問題,在回答問題過程中能夠鞏固英語知識,培養開放性思維。教師在教學期間增加生活化知識點,將英語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能夠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又如,在“Do you like bananas?”教學中,主要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到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讓學生在課堂上開闊視野,了解到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差異,在生活中能夠以開放性思維看待文化差異,尊重其他國家的飲食文化,如印度人不吃牛肉、英國人不吃鴿子等特殊文化。在課堂上增加生活化知識點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以開放性視角看待文化差異,以包容性心態接受知識,更有利于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第四,重視傳遞文化內涵。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有意識地挖掘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建立文化意識,正確看待文化差異,為開放性思維的培養奠定基礎。英語學習本身就是接收文化信息,教材知識也蘊含著一定文化內涵,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度挖掘文化內涵,讓學生意識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引導學生從中西方文化差異中建立文化自信,升華情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An old man try to the mountains”為例,教師借助于愚公、女媧、后裔等著名神話故事,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深厚背景,向學生傳遞傳統文化。同時可以對比西方神話故事,通過對比中西方神話故事的差異讓學生了解到文化差異,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更能建立文化自信,提高其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通過對文化內涵的挖掘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升華情感,讓學生能夠從閱讀思維進階到文化思維,更能培養學生注意轉變思維角度,進行深度思考,能夠以開放性思維進行思考和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開放性思維的培養和引導。
(3)教學方法
第一,關注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到初中生思維發展特點,選擇適合初中生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開放性思維的培養目標。初中生正處于認知發展階段,逐漸擺脫形象思維,能夠在頭腦中使用語言文字重建過程解決問題,這一階段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強烈的階段,容易形成自私等不良思維習慣,更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培養。初中階段作為培養開放性思維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了解學生認知特性,從學生學習偏好以及需求出發設計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環節。這一階段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自我意識強烈,對事物看法比較自我,很難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自我反思。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對學生學習成果給予謹慎評價,引導學生從客觀角度看待學習成果,學會自我反思,能夠在反思中更客觀的看待自己,以開放性思維看待自己和他人。
第二,組織開放性小組討論。初中生處于自我意識強烈的青春期,對他人意見和觀點存在排斥態度,思維不夠開放,更缺乏接受其他意見的包容心態,因此教師培養開放性思維還需要借助小組互動活動,開放性小組討論促進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教學中以4~6人為以討論小組,鼓勵學生互動討論、互相協作,分享自己的觀點,在討論過程中頭腦風暴,充分發散思維,培養學生保持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接受他人的意見,在討論和沖突中重新看待自己的觀點,接納他人的意見。如在“Halloween”教學中,要求教師以四人一組進行討論,通過自主學習梳理萬圣節的習俗特色,能夠了解萬圣節的特點。對萬圣節來源、文化、習俗等進行總結,制作思維導圖,讓各個小組利用多媒體設備分享自己的討論成果,并對思維導圖進行解釋說明,更直觀地分析各組討論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又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賽,以“洋節熱”為話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互相交流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在辯論活動中對鞏固英語知識和口語能力,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以包容和開放態度接納他人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經過辯論互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培養,重新建立文化的認知,培養開放性思維的同時,更能讓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得到成長。
第三,注意探究式問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探究式問題對學生思維進行引導,通過問題引導對學生開放性思維進行培養,參與到學生探索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探究式問題引導,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展開思考,一步一步得到問題的答案,建立開放性思維。在互動提問環節中,學生自主探究尋求答案,以求真、批判的態度思考問題,從不同角度和方向考慮問題,養成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問題的習慣。如“The library is on the left of the playground”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①Where is the library?②Where is the science building?③Where is the sports hall?④Where is the dinning hall?”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的分析,學習表達位置的詞匯。然后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理想的學校布局,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學校布局。學生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自己的校園設計,讓學生大膽發散思維,有的學生提出,學校不僅有食堂、運動場、圖書館,還可以增加公園、游泳館、科學宮、文化中心等,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開放性思維進行自主探究、大膽想象,充分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思維,跳脫課堂環境和思維定式。
(4)教學氛圍
第一,建設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建設一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通過師生關系的建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言,勇敢和教師互動討論,擺脫傳統師生關系的約束,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有賴于教學環境,傳統教學環境下,學生不敢和教師自由討論,影響教學設計的實現。教師主動營造平等民主的關系,更能建設開放性教學環境,鼓勵學生質疑和爭論,在質疑互動中促進思維的碰撞和發展,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形成。基于平等師生關系的建設,在課堂上建設活躍自由的氛圍,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活躍課堂氣氛,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見,尊重他人觀點,重新審視自己的觀念,才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思想的包容度。
第二,引導學生自信積極的發言。開放性思維的培養需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在互動中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支持自己的論點,并通過傾聽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思維體系,建立開放性思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自信積極地發言,通過發言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形成開放性思維。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小組匯報方式,要求學生輪流匯報本組的討論成果,在匯報中提高學生自信心和表達能力,能夠實現思維和思辨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大膽鼓勵害羞、不敢發言的學生,重點關注這部分學生,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在教師引導下促進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建立和提升。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能夠幫助教師了解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情況,了解教學設計的成果,對開放性思維和英語課堂教學具有指導價值。因此,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了解培養情況,從不同角度、不同主體以及不同方位進行引導,更有利于完善培養策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建立學生檔案,收集階段性評價結果,了解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情況,便于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設計,了解階段性教學成果。定期對學生開放性思維培養情況展開調查,觀察學生行為、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模式,了解學生開放性思維發展情況,收錄在檔案中。不僅由教師進行評價,更需要由學生本人、同學進行互相評價,通過多主體評價更全面了解學生的表現和思維習慣,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通過動態化評價機制能夠更真實地了解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培養情況,反饋學生思維發展動態。除此之外,學生也需要對教師教學設計進行評價,學生作為英語課堂的主體,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評價,更能幫助教師了解課堂教學的不足,不斷完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實現開放性思維的培養目標。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培養初中生開放性思維十分重要,初中英語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著力于培養初中生的能力和思維。在教學模式上積極推動改革,以培養開放性思維為目標展開教學設計,充分融入生活化、開放性知識充實教學內容,積極構建平等、活躍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更要展開多元化教學評價,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推動初中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鳳娟.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學周刊,2023(06).
[2]朱海波.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構建[J].校園英語,2021(12).
[3]柳育紅.開放性思維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探析[J].河南教育,2022(05).
[4]馬雪蕊.初中英語教學中開放性思維教學模式的運用實踐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2021(11).
[5]季石英.基于開放性思維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的措施探究[J].考試周刊,20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