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臻 付彬 莎妮
現如今,護理學基礎教學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如學校和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傳授,日常教學階段重點關注學生的基本技能,忽視對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fā)展要求。故此,為了培養(yǎng)更多護理學專業(yè)的人才,教師應及時更新教育理念,重視任務驅動法與任務督學的運用,以此解決護理基礎教學問題,大幅度提高教學水平。
一、任務驅動法
(一)概述
任務驅動法主要是根據課堂安排、教學內容、人才培養(yǎng)目標等,將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轉變?yōu)橐粋€或多個學習任務,通過合理化設計任務流程,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發(fā)現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并能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正常情況下,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時,教學流程包括設計任務、任務分析、劃分學習小組、實施任務、解決問題、評價等。通過有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克服“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模式的弊端,并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自主探究意識,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理論來源
任務驅動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fā),我們一致認為知識傳授和學習屬于雙向過程,不能僅僅依賴于教師主動傳授,還需要學生在特殊情境下借助現有學習資源,科學加工和處理知識點。此理論重點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發(fā)揮引導作用,保障師生之間良好互動,以此高質量完成教學目標[1]。
二、任務督學的特點
具體學習階段,教師能夠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設計共同學習任務,學生可以利用現有學習資源主動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轉變學習狀態(tài)。設計總體學習任務時,教師可以將總目標劃分成多個小目標,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完善基礎目標中得到提升[2]。
三、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的優(yōu)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運用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在探索和完成任務期間主動與同學、教師交談,自主學習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不斷提升,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更多知識點,還會具備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護理學基礎教學重點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yè)技能,此種教學方法可以模擬真實的實踐情境,完成學習任務期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臨床、護理等工作流程[3]。
(二)提高教學質量
若想保障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及時改變教學理念,從多個角度剖析教學重難點內容,并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設備的運用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教師通過展開系統(tǒng)性的學習,知識儲備量不斷提升,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教學質量。
(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以“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主,而任務督學和任務驅動法則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重點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任務驅動下展開自主合作探究。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此種教學方法優(yōu)勢顯著,能夠激發(fā)自己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狀態(tài),實踐操作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運用現狀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實施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教學法,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但教師需要靈活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理念,整合現有教學資源,設計科學合理的任務,導致課前備課壓力較大,往往需要提前幾個星期準備。譬如,設計護理實踐任務時,教師需要利用閑暇時間,運用多種方法搜集和整理臨床案例,再有針對性地設計任務,并制作課后評價表格。但由于教學任務量較大,并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難以設計有效的學習任務,無法保障課堂教學有序推進。另外,在學生自主探究、協(xié)作學習階段,教師、學生之間需要展開互動、交流,整個課堂氛圍較為活躍,極易出現個別學生“溜號”等情況,教師無法及時、正確地引導,導致整體教學質量較差,未能達到預期要求。
五、護理學基礎教學中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的實踐運用
(一)設計任務
為了優(yōu)化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實踐運用效果,讓學生吸收更多護理學知識點,增加知識儲備量,教師要重視任務設計環(huán)節(jié),以教材為依據,設計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任務是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際工作中,教師應重點考慮任務的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綜合性、吸引性、操作性等特點,確保任務內容與學生綜合能力相符合,避免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護理學基礎教學期間,教學內容存在較多理論性強的知識點,教師應有效融合新舊知識,搭建實踐操作平臺,促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點。并且在設計任務期間,教師應著重提升任務的吸引性,以此吸引更多學生參與任務討論環(huán)節(jié),主動與同學合作探究。教師還應考慮任務的創(chuàng)新性,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思考的空間,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
譬如,教學“肌肉注射”這一內容時,教師應根據教學經驗,借助現有教學資源,并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制定綜合性較強的任務,將新舊知識點有效融合,提出“定位臀大肌和實施肌內注射”這一問題,細化教學流程和目標。具體而言:(1)詢問臀大肌位置確定的方法,以及可以進行肌內注射的位置;(2)肌內注射流程,設計問題: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或者注射階段進針的深度和角度,以及皮下、皮內、肌內注射的區(qū)別;(3)肌內注射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怎樣觀察用藥反應等。
(二)創(chuàng)設情境,分析任務
當學習任務設計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多角度分析任務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及時調整不合理之處,之后與學生進行溝通,引導學生初步分析任務,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再根據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的教學特征,圍繞教材實際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譬如,教學“床單元的準備”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明確任務實施階段所需材料,創(chuàng)設合理化任務情境,再引導學生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同時,教師應利用學校資源創(chuàng)造真實的醫(yī)院學習環(huán)境,并向學生講解醫(yī)院環(huán)境的基本情況,闡述床單元準備和整理的要求。
(三)劃分小組,分工合作
進入劃分學習小組階段時,教師需要參考具體的學習內容,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點、態(tài)度等情況,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之后委派學習能力強、溝通能力強的學生為小組長,再向小組成員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同時,劃分學習小組期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任務的理解情況,將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學習小組,之后由組長細化學習任務。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充足的學習資源,共同搜集與任務相關的資料,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學習計劃。
組建學習小組后,教師以教學目標為核心,逐一下發(fā)學習任務,并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護理學知識相關內容,每個學習小組分析和探討任務探究的價值,以及怎樣實施完成學習任務。此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各個流程,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自主合作學習
自主合作學習中,學習小組長應起到帶頭作用,根據小組成員學習能力布置不同的任務,并且在具體實踐階段成員之間共同研究和協(xié)調,指出不同階段的操作要點。同時,在遵守操作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小組之間深度溝通,便于每個學習小組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在小組合作探究階段,小組成員以學習任務為核心,積極闡述自身的想法;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深度理解任務問題,使其發(fā)散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另外,自主合作學習階段,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掌握每個小組問題解決進度和現存問題,及時給予正確的指導,使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
(五)解決任務問題,鞏固練習
教師下發(fā)學習任務后,應仔細講解相關知識點,指出任務的重點和難點,再正確引導各個小組制訂并完善任務解決方案,推動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譬如,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圍繞本節(jié)課核心內容,引入關于“床單元準備”的典型案例,再系統(tǒng)化分析患者的基本情況,從而選擇最恰當的床單元,并引導學生深度探討操作流程,研究怎樣擺放物品。另外,方案制訂和優(yōu)化后,教師需要結合任務驅動學和任務督學的特點,督促學生按照方案流程開展實踐操作,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親身體驗床單元準備流程,不斷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外,在學生操作階段,教師應展開系統(tǒng)化觀察,重點查看學生的操作是否存在無效動作或錯誤行為。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點和基本技能,小組長可帶領小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統(tǒng)一展開練習,不僅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還能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
(六)實施成果檢查和教學評價
任務解決方案實施后,每個學習小組應結合實施成果,展開系統(tǒng)化的檢查和評價,并積極聽取其他小組和教師提出的意見。而為了保障實施成果檢查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教師應科學安排實踐操作順序,當其中一個學習小組進行操作時,其他小組需要仔細記錄、評分,重點記錄操作不合理行為,并且全程錄像,便于學生后期查詢。進入課堂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時,教師需要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全面總結每個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系統(tǒng)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探究問題解決方法。在具體評價過程中,教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設立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從不同角度分析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
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習小組組長發(fā)言,重點闡述任務完成階段存在的問題,并總結任務完成的完整性和質量性。設置小組長發(fā)言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幫助教師清楚了解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之后由教師展開匯總和分析,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表現情況,準確指出不足之處,促使學生能夠發(fā)現與他人之間的差距。不僅如此,教師還需制定過程化評價體系,完善評價體系內容,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另外,教師需要結合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的基本特征,制定可行性較高的過程評價體系,重點關注學生課堂參與度、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明確指出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時代快速發(fā)展背景下,教育領域的發(fā)展方向發(fā)生改變,要求各個學校落實素質教育理念,重視引進新型教育方法和教學設備,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開展護理學基礎教學時,教師應掌握任務驅動法和任務督學的運用要點,立足于實際教學內容,科學設計任務,合理安排學習環(huán)節(jié),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促進護理課堂教學高質量開展,這樣學生能夠吸收更多知識,實踐操作技能也能不斷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星,曹衛(wèi)潔,郭洪花,等.基于任務驅動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研究課程中的應用[J].醫(y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22,5(2):126-130.
[2]曹麗,吳巍.基于循證實踐的任務驅動法在急診護理本科教學中的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2,40(1):72-74.
[3]何前平,馬楊君.Seminar、案例教學法聯(lián)合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門診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22(3):110-112.
(作者單位:來賓市衛(wèi)生學校)
編輯:陳鮮艷
注:本文系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職《護理學基礎》活頁式實訓教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GXZZJG2022B2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臻(1971—),女,漢族,廣西賓陽人,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學、教學管理。
付彬(1991—),女,漢族,湖南寧鄉(xiāng)人,碩士研究生,助力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學。
莎妮(1988—),女,壯族,廣西來賓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