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芳
一、背景
(一)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需求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發布表明了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與時代需求,需要職業學校提升辦學質量,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效益。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部分,隨著規模不斷擴大,辦好公平有質量、類型特色突出的職業教育顯得格外重要。
(二)職高數學課堂改革
數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也是人們勞動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學科,能幫助人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在新課改下,數學課程的內容有了相應的調整,教學內容由基礎模塊、拓展模塊兩部分構成,上課課時大大壓縮,內容含量卻沒有減少,還新增了許多內容,這些都體現了數學作為工具學科的實用性與必要性。
針對這種情況,如何組織教學,如何設計教學,筆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二、理論基礎
(一)概念界定
“非課堂”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和學習活動中,結合相應的學習情境,從多維度、全方位的情意、氛圍、問題背景等各個方面引導學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二)理論依據
1.“以生為本”的學習理論
以學生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宰者,在職業學校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數學認知進行重構,明確學生才是知識的探求者,富有個性,活力四射,只有學生自己探索,其能力品質、思維素養才能得到發展。
2.認識的直觀原理
“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的著名觀點。說明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直觀化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讓學生如臨其境,通過鮮明具體的形象,幫助學生形成感性思維。
3.事物之間聯系的觀點
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生活中經常可以找到數學資源。若是有了數學情境,就可以改變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排斥,愿意聽老師的“下回分解”。內容上的親近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感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恰當的課堂“玩一玩”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有序推進。
(三)實施原則
1.意識與無意識統一原則和智力與非智力統一原則
無意識與意識統一,智力與非智力統一,其實就是一種精神的集中與輕松并存的狀態。這時,人的想象在自由馳騁,情緒在隨意起伏,感知在慢慢積聚,技能在與時俱增,這正是情境教學要追求的效果。
2.愉悅輕松體驗性原則
該原則根據認知活動帶有體驗性和人的行為效率與心理激奮水平有關而提出。該原則要求教師在輕松愉快的情境或氣氛中引導學生產生各種問題意識,展開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尋求答案,分辨正誤,這一原則指導下的教學,思維的“過程”同“結果”一樣重要,目的在于使學生把思考和發現體驗作為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強迫或負擔。
3.師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則
該原則強調兩個方面:一是良好的師生關系,二是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情境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學生也必須充分了解教師,彼此形成一種默契。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自主性側重于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新精神。
三、實踐的思路與路徑
(一)實踐的基本思路
了解自己與學生的個性—選擇教學內容—制定目標,剪輯教材—確立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二)實踐的路徑
1.豐富教材資源:個性編寫,重構教材
由于數學教材側重點是講述數學概念以及知識運用,注重邏輯性和嚴肅性,忽視了趣味性、生活性,不能兼顧中職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必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加工,重構教材內容,“添油加醋”。
(1)聯系實際,活用教材資源。例如,對高一第一章數學(基礎模塊)函數的實際應用通過舉例進行了情境的重構和編排。模擬旅行社為大家準備了兩家酒店,一家是時尚豪華的A大酒店,另一家則是古色古香的B客棧。這兩家的房價都是160元,早餐費另付,需要20元。當然這兩家酒店分別向游客提供了優惠條件,A酒店采取訂一贈一,即訂一個房間贈一張早餐券。而B客棧則實行打折方式,在總價基礎上打9折。現在需要30間房間,至少30張早餐券,請比較哪個酒店更優惠。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來講解。
(2)合理重組,優化教材資源,在課程導入階段設置懸念。例如,在講授“終邊相同的角”時,開展轉盤抽獎活動,引導學生領會,無論指針轉多少圈,獲得獎勵都與箭頭最終位置有關,從而引出平面直角坐標系,將平面分為四個部分,將角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研究,只需觀察終邊所在的位置。接著學生上講臺抽獎,期待箭頭停止的位置,回答終邊的位置,并書寫角度進行歸納。
(3)適度開發,創生教材資源。例如,在“排列組合”的教學中,創設了這樣的情境:我國的汽車牌照前兩位數代表省市地區,如杭州市的車牌號前兩位為浙A,后五位數每一位都可以是數字和大寫字母。
模擬知識競答闖關活動,闖關成功,可以為家庭贏得一張免費車牌。第一關:杭州市可以發放多少張車牌?
第二關:李明想要選擇個性化車牌,要求將自己姓名的首字母LM按順序連在一起,其余三位要從數字中任意選出,共有多少種選擇方案?
第三關:本市擁有私家車的家庭越來越多,交通管理部門需要將車牌號碼進行擴容,想出了一種新的汽車牌照組成辦法。例如:每一個汽車牌照必須由三個不重復的阿拉伯數字和三個不重復的大寫英文字母組成,有多少種方案?
一則與出行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引出三個數學問題,題目答對還能贏得車牌,學生興趣盎然,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既加深了對實際生活的理解,又體會到知識的用途。
2.盤活學生資源:百花齊放,各顯神通
檢測與展示是盤活學生課程學習的有效方式,小組展示、分組討論、上臺演示是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方式。
(1)激活學生經驗性資源。如在“函數的應用”這節課中創設情境:旅行社要包機回杭州,包機費需要15000元,旅行社向每位游客收費900元;若旅游團的人數多于30人,則給予優惠,每多1人,每人收費減少10元,旅游團的人數介于30~75人之間,請問旅游團的人數為多少時,旅行社可獲得最大利潤?
有部分同學這樣解:設旅游團的人數為x人,利潤為L元。L=x[900-10(x-30)]-15000=-10x2+1200x-15000=-10(x-60)2+21000
當且僅當x=60時,Lmax=21000,答:當旅游團人數為60人時,旅行社可獲得最大利潤為21000元。
還有同學是這樣解的:
設旅游團的人數每多x人,每人收費減少10x元,利潤為L元,L=(900-10x)(30+x)-15000=-10x2+600x+12000=-10(x-30)2+21000
當且僅當x=30時,Lmax=21000,答:當旅游團人數為60人時,旅行社可獲得最大利潤為21000元。
(2)引導學生情感性資源。數學場景貼近生活,合適的情境能給學生提供鍛煉的平臺,使得學生認為數學是“有用的”。學習完正余弦定理基本知識后去解決信號塔的高度問題。他們選擇在校園的足球場上尋找與信號塔塔底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觀測點,使其觀看塔頂的仰角分別為45度和60度,并測出兩點間的距離。學生運用三角板定點,AR測距儀量得兩觀測點間的距離為20米。通過圖像可以知道,△ABC中已知兩角一邊,結合正弦定理可求另一邊,隨后給出解答——信號塔高約47.32米。課上愿意展示的學生上臺,他們利用希沃白板的三角板功能將空間圖形轉換為平面圖形,完成了建模的過程。
(3)運用學生信息性資源。“自己學十遍,不如教人家一遍。”數學課程的學習不是孤立的,利用釘釘作業功能,將作業布置到班級群里,讓學生分小組定期完成若干個實際情境的項目,作業精心設計,少而精,緊扣章節內容。作業提交后,及時批閱、點評,學生在線上可以互相討論、修改。如討論“排列組合”時學生舉一反三增加了第四關:如果車牌里三個字母必須合成一組,三個數字也必須合成一組出現,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選出多少種方案?
3.豐富教師資源:有效翻轉,創新教學
數學課程學習不是單向的活動,翻轉課堂的本質是“以學促教”,也就是將知識基本獲得的過程放在課外,知識內化和深入的過程放在課內,學生在課堂內是高效的吸收和升華。
(1)更新知識儲備。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教材也富有時代氣息,涵蓋文化、旅游、航天、歷史等方面。教師是課程學習的引領者,必須有靈敏的時代嗅覺,博覽群書、精通專業,這樣才能傳道授業解惑。
(2)提升教學能力。教師不僅要有厚實的數學功底(理論知識和文化知識),更要具備站穩講臺的各項基本能力,將數學情境合理化,將數學知識與方法化抽象為具象,將課本內容二次編排,融會貫通。
(3)創新課堂評價。評價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對于中職數學的學習,既要有傳統的分數檢測的評價體系,又要有開展數學研討活動的評價體系,還要激發學生“會做+會說”的評價,讓學生樂在其中,達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三)實踐結果與分析
以作者所在學校2020級旅服(實驗班)和2020級商貿(對照班)的96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兩個班在2020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前的摸底考試(教務處提供樣卷)中成績的方差和平均值基本相同,可以認為是數學學習水平起點相同的兩個平行班。實驗后,對會考的內容進行測驗,兩個班的考試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兩個班成績的總體方差有顯著差異,說明這兩個班的成績差異顯著。其中,實驗班后測均值為44.78分,對照班后測均值為35.75分,相差超過8分,說明實驗的實施對于基礎差、起點低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實驗取得較為成功的結果。筆者也做了一個調查:對知識點的理解從實踐前的39.7%上升到實踐后的56.5%;對課程的興趣從實踐前的18.8%上升到實踐后的45.5%;對解題的幫助從實踐前的20.6%上升到實踐之后的67.8%。
四、經驗教訓
(一)情境創設要有目的性
情境創設是圍繞著知識點和方法進行,這就要求教師設計教學需要有清晰的教學目標,是信息學習還是探究問題?是解決問題的技能還是兩者兼具?如果教師忽略了教學的目的,看似課堂氣氛很活躍,結果卻迷失了教學目的和任務。
(二)情境創設要有可操作性
對職高生來說,好動是他們共同的特征,在數學活動中動腦,在動腦中求知,因此需要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情、活躍他們思維的情境。如在正弦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第一課時)這堂課中,有些教師用紙包火腿腸讓學生用刀切,結果當紙展開時,紋路和正弦線不太吻合,學生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結果教師只能又花了十分鐘時間草草講解正弦線的畫法。
(三)情境創設要有系列
日常的教學常常按照課時來設計,是否可以在一個小章節或者一個大章節里用一個情境來貫穿?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職高,生源相對較好,學生掌握分塊知識的同時學有余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數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相聯系,教師可以設計和選擇與職業相關聯的情境,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以上是作者在教學創新中的一點體會。實際上,創設情境的目的僅僅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嗎?一節數學課真正吸引學生的是什么?如何科學地處理好教學情境的生活味與數學化的關系?等等,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去思考、去探索。
參考文獻:
[1]陳權,陳瑜斌.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01.
[2]李祎.數學教學生成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作者單位: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