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詩歌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學習現代詩歌,可以獲取知識,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而提升語文素養。文章從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現狀、學習現代詩歌的意義、初中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路徑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旨在探討初中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
作者簡介:陳海霞(1987—),女,江蘇省淮陰中學教育集團清浦開明中學。
現代詩歌形式較為自由,情感較為濃烈,篇幅較為短小。現代詩歌的教學與其他文學體裁的教學有所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詩歌、咀嚼文字、品味詩歌等形式,挖掘詩歌蘊含的豐富情感。
一、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學生在講臺下聽講,這種教學方式不適合現代詩歌的教學。現代詩歌是一種內涵豐富,但比較難讀懂的文學體裁。教師如果在講課的時候采用單純地向學生講授詩歌的意思,并書寫大量板書的方式,就很有可能會讓學生感受不到詩歌的魅力,這樣就減少了詩歌教學的趣味性,導致詩歌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設計符合現代詩歌特色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體現現代詩歌的魅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1]。
(二)忽視現代詩歌教學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閱讀課文分為教讀和自讀兩類。比如,七年級上冊教讀的現代詩歌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自讀的現代詩歌有冰心的《荷葉·母親》等;七年級下冊教讀的現代詩歌有光未然的《黃河頌》等。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現代詩歌篇目比較少,再加上考試基本不考,所以部分教師不愿意花過多的時間在上面,一筆帶過,甚至視而不見。這就導致現代詩歌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語文學習不僅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從中學習文化,進而提升語文素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現代詩歌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現代詩歌的過程中充分了解中國的文學、文化,并感受其中的魅力。
(三)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相比起來,大部分學生更喜歡波瀾起伏的小說類文學。學生在閱讀小說的時候,能夠將自己代入某一個人物,與人物產生共情,所以閱讀的興趣比較濃厚。現代詩歌雖形式自由,內涵豐富,但學生對此的閱讀興趣不高。
教師的少教或不教會讓學生覺得學習現代詩歌沒有用處,所以學生閱讀現代詩歌的興趣不高。除此以外,現代詩歌的情感往往不是通過淺顯的閱讀就能感知到的,而是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反復咀嚼與品味,這一過程往往比較緩慢,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現代詩歌感興趣的時候,就能夠從中體驗到豐富的情感,學習的效果會更好。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現代詩歌的興趣,讓學生在現代詩歌里“暢游”。
二、學習現代詩歌的意義
(一)豐富學生的思想
現代詩歌具有文學性、思想性,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通過閱讀現代詩歌,學生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樹立審美意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可以培養愛國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
以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余光中的《鄉愁》為例,閱讀詩歌,學生能體會詩人對祖國深深的懷念,感受詩人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由此可見,學習現代詩歌意義重大。
除此之外,很多現代詩歌蘊含著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這可以讓學生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有精神的寄托,從而在成長和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
(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詩歌的韻律非常明顯,蘊含音樂之美,可以用唱的方式表現;詩歌的語言非常優美,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部分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經常會有很多的“廢話”,顯得語言特別冗長,閱讀起來讓人覺得枯燥乏味。學習現代詩歌,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學習如何用優美的語言表達情感,使作文具有可讀性。另外,學習現代詩歌還能幫助學生更加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而有些現代詩歌的感情是比較隱晦的,需要反復咀嚼才能感受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
以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余光中的《鄉愁》為例,學生讀完知道此詩是寫鄉愁的,可是這種情感有多深刻,學生可能并不明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抓住“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帶領學生反復咀嚼,讓學生體會詩人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當學生在學習現代詩歌的時候,學會了抓住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也就能提高理解能力,更容易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三、初中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路徑
現代詩歌不像散文那樣好懂,也不像文言文那樣晦澀難懂。教師需要結合現代詩歌的特點進行教學。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
教師要關注互聯網時代語文教學的變化,創新語文教與學的方式。目前,很多教師開始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也有部分教師覺得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會浪費時間,導致課上講的內容太少。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教師科學地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課堂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現代詩歌的興趣。
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光未然的《黃河頌》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黃河奔流不息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黃河的磅礴氣勢;也可以播放歌曲《黃河頌》的視頻,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以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余光中的《鄉愁》為例,此詩句式整齊,形成回環往復的節奏。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配樂朗誦詩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詩人的愛國熱情。
教師在課堂上科學地運用多媒體開展現代詩歌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深入體會現代詩歌的畫面美、韻律美;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現代詩歌產生興趣,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
(二)精心設計課堂活動
如果課堂過于單一,學生就會產生疲憊感,很難從課堂中學到知識,而且學生還很容易在課堂中出現走神的現象,最后,學生可能只學到教師所教授的30%~40%的內容,甚至更少。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使課堂變得更加有趣,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開展朗誦比賽。具體來說,在教學了一些現代詩歌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說:“在下周二的第五節課,我們將舉辦一次朗誦比賽,每個同學都能參賽,同學們可以選擇學過的現代詩歌作為朗誦內容,進行有感情的朗誦,朗誦之后由班里的同學一起投票,選出最具感情的參賽選手。”朗誦比賽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多多練習。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越來越深刻地感受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這也是學生學習現代詩歌的一種有效路徑。朗誦比賽可以增強現代詩歌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感受學習現代詩歌的快樂,從而愛上現代詩歌。
(三)聯系實際生活
語文教學應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部分現代詩歌的語言比較晦澀,學生可能比較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將現代詩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意思。
實際上,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十分貼近。教師可以將教材的現代詩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拉近學生與詩歌的距離,讓學生明白詩歌離生活并不遙遠。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冰心的《荷葉·母親》為例,教師可以聯系學生與母親的情感進行教學。教師可以說道:“同學們平時在家里的時候有沒有觀察過自己的媽媽更喜歡什么東西?同學們對媽媽的情感是什么樣的?”學生聯系日常生活感受詩歌,可以提高理解能力,也可以更好地感受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當然,在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時,教師要根據詩歌的內容決定怎么引導學生,不能不切實際或離題太遠地生拉硬拽。
(四)反復咀嚼詞語
現代詩歌的語言與現代散文的語言一樣,都需要來來回回地咀嚼。在反復咀嚼的過程中,學生才能體會現代詩歌的滋味。
以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余光中的《鄉愁》為例,教師可以抓住“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中的“淺淺”一詞,帶領學生反復咀嚼,提問學生:“為什么詩人用‘淺淺來形容海峽?”有的學生回答:“‘淺淺的海峽是詩人深深的鄉愁,詩人希望祖國統一,并堅信祖國會統一。”
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冰心的《荷葉·母親》為例,教師可以抓住“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中的“慢慢”,帶領學生反復咀嚼,讓學生體會母親的體貼和無私,理解詩人以荷葉比喻母親,贊頌偉大的母愛。
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咀嚼四個“定然”和一個“定能”,讓學生理解詩人肯定的語氣。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道:“請同學們咀嚼‘不信,請看那朵流星中的‘朵,思考能不能把‘朵換成‘顆;再請同學們分析‘淺淺和‘不甚寬廣寄托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五)反復品味意象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品味現代詩歌的意象,讓學生在理解詩歌意象的基礎上,把握詩歌的主題。
以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余光中的《鄉愁》為例,詩歌的意象有“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這四個意象的不同。
以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為例,詩歌的意象有“土地”“河流”“風”“黎明”,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意義。
以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為例,詩歌的意象有“破舊的老水車”“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品味這些意象,分析詩人的情感脈絡。
(六)適當進行拓展
在現代詩歌的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拓展延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現代詩歌的興趣與積極性。
以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為例,教師可以以詩人個人的生平經歷、詩人創作此詩的背景等材料作為導入的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除此之外,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愛情有懵懂的向往,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林徽因與徐志摩之間的情感故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林徽因。
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光未然的《黃河頌》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特別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保衛黃河》。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述光未然創作組詩《黃河大合唱》以及冼星海譜曲的過程。如此,學生更容易想象黃河波濤滾滾的畫面,體會中國人民在抗戰時期磅礴的愛國激情。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詩歌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因此,現代詩歌的教學不容忽視,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方法教學現代詩歌,研究教學現代詩歌的有效路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發現現代詩歌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田治鶴.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探究[J].文學教育(下),2022(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