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紅



摘要:目的 探究應用于消化道出血行內鏡止血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以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出血接受內鏡止血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將編號為奇數的患者劃至對照組,編號為偶數的患者劃至觀察組,兩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止血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恢復情況及血清學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止血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止血時間、Hb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術前,兩組Hb、BUN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3 d和出院時,Hb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BUN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綜合護理應用于消化道出血行內鏡止血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消化道出血;綜合護理;內鏡止血術;護理效果
隨著近年來居民飲食結構的變化,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發病率逐年增高。該病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且復雜多變,在老年人群以及高危人群中有著較高的發病率[1~2]。患者以黑便、發熱、貧血、嘔血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需要展開及時有效的針對性干預治療[3]。目前,臨床多通過內鏡止血術對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治療,不僅可以快速確定出血點的位置,而且不會對患者造成明顯創傷,止血成功率較高[4~5]。但是,多數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經此療法止血成功后,有一定的再出血風險,如果未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工作,患者不僅有再出血的風險,還有會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6~7]。本研究旨在探究接受內鏡止血術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綜合護理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出血接受內鏡止血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將編號為奇數的患者劃至對照組,編號為偶數的患者劃至觀察組,兩組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5~68歲,平均(57.24±4.52)歲;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4~70歲,平均(58.78±4.6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接觸,通過宣傳小冊、口頭講述的形式普及疾病治療的相關知識,同時告知注意事項。患者治療完成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要做好病情的觀察,遵醫囑給藥、行常規監護。患者病情穩定后,以口頭形式對患者的生活、飲食進行基礎指導。患者出院時,從生活、用藥、飲食、自我出血征象觀察等方面進行指導,重要事項以書面形式記錄,發給患者,同時記錄患者的聯系方式,每月通過電話形式進行1次隨訪。
1.2.2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
(1)術前護理:收集患者資料,與家屬進行交談,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法。通過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病因和內鏡下止血的可行性、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療信心。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若存在絕望情緒、抑郁狀態等,可通過激勵法展開心理護理。例如,建立康復交流小組,邀請治療效果佳、治愈者到院與患者交流,提高患者康復信心,同時展開家屬干預,指導家屬為患者提供關愛及信心;若患者存在焦慮情緒、緊張心態,可通過疏導放松的方法展開心理護理,如在病房內播放舒緩的音樂、按摩患者四肢幫助放松等。做好術前準備,護理人員結合患者情況以及自身經驗,分析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評估發生風險,制定干預方法。
(2)術后護理:治療完成后,患者咽喉部可能會出現疼痛、異物感等,難免為此擔憂。對此,護理人員需告知這是正常情況,消除患者擔憂。術后指導患者進行口腔清潔,可含漱溫鹽水,或口含草珊瑚含片,避免感染,并告知患者癥狀于數日后即消失。術后嚴遵醫囑24 h內禁食,之后可選擇流質飲食。同時,要控制好食物溫度,以涼食、溫食為主,避免過熱;食物質地柔軟,不能過于粗糙,以免造成再次出血。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康復情況,將飲食逐步過渡至正常飲食。除此之外,護理人員要評估患者機體營養狀況,為患者提供充足營養,保證康復效果。患者休息環境應安靜、舒適,協助患者選擇舒適度最佳的體位,及時幫助患者翻身、按摩四肢、清理口鼻分泌物。叮囑患者在出現不適時及時告知家屬或醫護人員。當出現心悸、冷汗、頭暈等癥狀時,叮囑患者臥床休息,避免跌倒。對于臥床者,定時幫助其翻身,按摩受壓迫部位,避免深靜脈血栓、壓瘡的出現。在夜間需加強巡視,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出院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情況再次展開健康教育,例如,針對飲食不規律者加強飲食指導,對于用藥不遵醫囑者要求家屬監督用藥。護理人員添加患者及家屬微信,指導 其關注醫院公眾號,每日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相關知識。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止血效果:根據患者是否止血成功,分為有效、無效。(2)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3)比較兩組恢復情況:止血時間、Hb(血紅蛋白)恢復正常時間和住院時間。(4)比較兩組血清學相關指標變化情況:Hb、尿素氮(BUN)。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止血效果比較
觀察組止血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統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血清學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術后3 d、出院時,觀察組Hb顯著高于對照組,BUN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3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止血時間、Hb恢復正常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疾病。根據出血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上消化道出血、中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其中,最常見的是上消化道出血,發病率約65%。研究指出,對消化道出血發生與患者的飲食、心理、年齡等均有關[8]。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及時予以治療,內鏡止血術是關鍵治療手段。如何增強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風險、改善患者預后,仍然是臨床上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
綜合護理是臨床常用的護理手段,從心理、飲食、生活等各個方面對患者展開全面的護理,對影響患者康復的風險進行綜合考慮,并展開針對性的干預,促進患者康復[9]。本研究中,觀察組止血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綜合護理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中心,在術前、術后均重視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有效避免各種因素對止血效果的影響。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患者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相比常規護理,綜合護理更具針對性,可從不同階段、不同角度對予以患者護理,全程有效規避各類并發癥因素。觀察組術后恢復情況、血清學相關指標恢復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綜合護理實施了術前個性化健康教育、術后個性化干預指導和術中的緊密配合,能輔助手術的實施,提高止血效果,從而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血清學指標。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應用于接受內鏡止血術治療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僅有利于提高止血效果,還可降低并發癥風險,促進患者康復,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易歡,楊麗丹,鄭永紅,等.綜合護理在行內鏡止血術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4):193-195.
[2] 胡亞婷.對接受內鏡下止血術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8):240-241.
[3] 于盛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內鏡下止血的治療效果和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283.
[4] 湯駿姣.對接受內鏡下止血治療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時間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2):257-259.
[5] 李青.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行內鏡治療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再出血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9,32(18):160-161.
[6] 黃延春.內鏡下止血夾結合腎上腺素注射治療消化道出血的護理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6):142-143.
[7] 朱海靖.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內鏡下止血的護理配合[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7):117.
[8] 馬瑜華.上消化道出血內鏡下止血的治療及護理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8):87.
[9] 李琴,程春生,張嶇,等.治療性護理對消化道出血患者內鏡下止血效果的影響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9,14(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