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真,朱玉玲,高莉麗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42)
教育部要求學校將思政理念貫穿到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去,從而進一步去推進整個教育體系的建設與發展,解決專業課程教育與學生思政教育之間的不平衡問題,確保全員在教育方面能夠有更全面、更有格局的育人觀念。
藥物制劑技術課程是高職院校醫藥相關專業學生在實際進行專業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學習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藥物制劑的基本原理、一些處方的設計、相關藥劑的制備等內容。藥物制劑技術課程的實際內容相對比較豐富,對于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講,本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圍繞課程內容進行課程思政的綜合設計,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優秀醫藥行業工作者。
從專業課程這一角度分析,學生的專業課與學生的未來職業需求是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的,學校開展藥物制劑技術的思政教育可以使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與專業技能和未來職業之間有更加緊密的關聯[1]。在一般的高職院校中,專業課的學習人數要比思政課程的學習人數少。專業課基本是小班教學,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要更加深入一些。教師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專業課中可以從側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強化專業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使價值體系更完善。
當前,部分高職學生對思政課程并不重視,覺得思政課“夸夸其談”,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極其不利的。學校將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與思政課程進行融合也可以間接加深學生對思政相關理念的理解。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往往是在初入學校的低年級學生中開設的,這些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比較少,在思想方面尚不成熟,且對于思政理論的理解與應用都極為有限。高年級學生面對未來的就業壓力,往往對這些理論性占比較大的學科不感興趣。教師可以將藥物制劑技術這門學科的思政元素與思政教育課程進行結合,從而實現協同育人的教育效果,在幫助高職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能夠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總體上講,學校在課程思政視域下落實藥物制劑技術教學,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而不是僅局限于專業知識的積累上。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其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將與藥物制劑技術有關的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內容聯系起來。
藥物制劑技術這門課程的相關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設計時,必須秉承“做良心藥,做放心藥”的準則,結合實際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價值體系、藥學工作者相關的職業素養、中醫藥文化發展歷史、藥學相關的科學思維等思政元素[2]。同時,在課前導學、課堂教學以及課后作業等不同階段,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方式將這些思政元素的價值放大。教師可以借助大作業的方式,也可以借助話題探討的方式,從而真正引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對藥物制劑技術這門課程的自信,促使學生在專業課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更強的動力和更積極的情緒。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熱情,真正幫助學生擁有相關的職業精神。
藥物制劑技術課程是藥學類相關專業的課程,作為一門傳承歷史極為悠久的學科,其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有大量的歷史人物涌現,且與其研究相關的科學故事也有很多。藥物制劑技術課程也是交叉融合性極強的一門課程,除了與醫藥有關之外,其與分子材料學、化學等學科也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這意味著學生在學習藥物制劑技術課程時,要掌握大量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其中主要包含了與藥學相關的一些基礎理論知識、醫藥學的綜合應用以及與藥學相關的一些法規。除了理論方面的,在實踐層次上,藥物制劑技術課程也與藥物的研發生產、藥物質量的控制以及藥物的銷售使用等有密切的聯系[3]。因此,在進行藥物制劑技術課程的思政實踐設計時,教學人員必須挖掘相關的思政元素,創建集成文本、視頻、音頻、案例等為一體的課程思政資源庫,以便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更方便地應用。
在開展藥物制劑技術課程的思政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思政元素在實際課程教學中的融入方式,要盡可能地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思政元素的導入,以便于學生能更容易理解相關內容。針對相應的理論課程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動畫等來使原本平鋪直敘的內容變得更加立體。例如,教師可以將一些與醫藥相關的熱點話題融入藥物制劑的制作原理教學中,從而突出課堂教學的全面化。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將直白講述與委婉講述結合起來,直白講述主要是進行一些“道理,價值觀”的直接引入,委婉講述主要是將價值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教師可以采取諸如案例探討、自主探究等方式來幫助學生從一些真實事件中發現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引導其對道德法治、藥物質量安全進行思考,從而在安全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職業素養等方面能夠有所提升。
在給學生講解“膠囊劑的制作的過程”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反面事例來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品質不過關的藥劑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嚴重危害,又會為自己帶來哪些不利之處,從而引起學生的強烈共鳴,促使其能夠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樹立起更強的藥品質量安全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藥物研究的歷史來幫助學生感受藥物對于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增強其對于職業的自豪感。教師可以借助醫生幫助病患用藥的案例來引導學生及時樹立起服務病患的意識。
教師除了可以在相應的理論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理念來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提升之外,在給學生講解相關的實驗課程時,也可以引入一些藥劑學實驗來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素養[4]。教師可以在校內建設仿真實驗室,借助開放性更強的仿真設備來模擬出真實的藥物生產環境。學生身處這樣的環境中,能在一個個的情境中完成不同的崗位工作,如環境檢查工作、藥物生產前的準備工作等。教師要借助這種更加真實的實踐性教學來幫助學生不斷增強其依法制藥的意識和職業自豪感。
在進入實驗室之前,相關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嚴格遵守實驗室的規章制度,穿戴好專用的服裝,盡可能地避免出現一些安全隱患。在做實驗時,學生會被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要相互監督,養成檢查實驗藥品質量、數量,檢查器材完好性的良好習慣,要確保實驗藥劑的量是充足的,相關的輔助材料以及設備也要完全符合實驗規定。學生在制作藥物制劑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流程去執行,實驗前以及試驗后,學生都要洗手清潔,保護自己,避免污染藥品。
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整個實驗過程,對實驗的結果進行科學記錄,要如實地對每一個數據進行收集,不能為了實驗數據好看就隨意對其篡改。還有一點是必須要注意的,那就是學生在做相關實驗時,對于一些已經廢棄的產品,學生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對其進行回收,不得隨意將其從下水道丟棄,避免這些廢棄的藥劑污染了周圍的環境。
在完成實驗室部分的學習之后,學生可能會離開學校進入到企業的生產車間去進行實訓。在實際實訓過程中,學生要按照相關的生產要求進行操作。教師要引導并監督學生的一切行為,從而引導學生能夠樹立起“安全第一”的生產意識,也能夠重視藥品生產的嚴謹性,真正生產出符合質量標準的藥劑。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教師如果一味地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各種思政理論的灌輸,學生很容易有逆反心理。因此,教師要采取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融入教學內容的方式,借助案例分析、行為約束等來幫助學生真正落實這些思政理念,從而快速地與其融為一體,真正在道德素養方面獲得進步。
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極為有限的,因此,教師需要有更充分的準備以及更多的方式來進行課程思政的落實。教師可以借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這種模式,彌補因為時間與空間受到限制而無法發揮課程思政良好作用的缺陷。教師可以在相關的平臺上開發與藥物制劑技術相關的數字教學資源,設計一些比較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分享給學生[5],學生在課下的閑暇時間里自主進行這些課程資源的學習。這既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也是幫助學生養成更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積極發揮自己的示范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真處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問題,在潛移默化中感染、改變學生,使其能夠有更高尚的職業道德。
藥物制劑技術課程的思政教學在設計并落實之后,還需要有相應的評價體系,才能夠真正確保相應的設計可以取得預期的成效。在進行課程評價體系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不必專門為了課程思政去創建一個評分版塊,而要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評價標準中去。在設計活動以及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活動完成情況以及作業質量等方面了解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學科能力,再與學生的課程思政教育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相應設計的實際教學成效也就能夠一一顯現。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社會中某一與藥劑制作相關的案例進行探討,從其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與其他學生的辯駁過程中去了解學生的綜合素養。在開展相應的活動時,教師可以不參與辯駁探討,但必須及時意識到學生的思維傾向,能夠在發現不尋常時對學生進行及時引導,從而使課程思政的落實更具效率,也避免學生因為陷入思維誤區而出現一些比較極端的想法。
當然,教師也應該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要從過往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在技術上的表現等逐漸轉變為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學生的文化內涵以及職業素養。在相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從學生那里獲得的德育相關的信息、反饋等來調整、優化教學方案。教師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挖掘更多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元素,不斷在學生的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營造出一種更加濃厚的課程思政氛圍,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高職院校在藥物制劑技術課程的實際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的設計與思考是極為必要的,可以幫助相關專業的學生樹立起更加正確的價值觀,在職業道德與素養方面有更多的提升。學生要抵御各種利益誘惑,堅守本心,不斷為全人類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去奮斗。在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專業教學的過程中,相關教育工作者要從藥物制劑技術這門課程的內容中不斷挖掘思政元素,并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去將其不斷放大,從而帶給學生更加深遠的影響。除了理論上的引入之外,在學生的各種實踐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引入。教師可以借助各種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的實際行為,使其養成更科學的習慣,真正將思政理念融入自身的行為中,在職業素養與綜合品質方面有長足進步。教師也需要不斷地從學生的表現中去分析學生獲得的成長,并持續改進、優化相應的教學方案,為學生的更多進步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