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允勝 廈門市同安區西洪塘小學
為了讓家長放心“雙減”政策的實施,隨后推出了課后延時服務,西洪塘小學從小學生目前在延時服務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出發,并圍繞這些問題在課后延時服務課堂中開展了花樣跳繩的相應對策。作為一項具有時代特征的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表演價值以及競技價值。花樣跳繩在常規跳繩的基礎上,綜合了多項現代體育文化,如體操、舞蹈、音樂等新元素。且花樣跳繩與常規跳繩一樣,器材簡單、不受場地限制、便于攜帶,參與運動的練習者可以充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1]。因此,這項新興體育運動項目一經在我校延時服務課堂教學中推出,得到了師生們一致好評。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但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通常只突出了體育健身的功能,而忽略了體育育人的價值。花樣跳繩作為延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于“雙減”的精神,育德于樂,以樂養體,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并在活動中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對手;在協作中學會交流、溝通;在比賽中學會拼搏進取。在融會貫通中將體育精神遷移到各種文化學習中。
強烈的體育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內在動機已成為體育活動的重要的觸發媒介。目前,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運動受到嚴重阻礙。實際上,通過課后延時服務課堂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花樣跳繩的引入彌補了體育項目的多樣化,給學生更多的選擇,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并激發學生深入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雙減”政策頒布后,各地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這一專項整治活動的開展不僅減少了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訓練的時間,也進一步減輕了課業負擔。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課堂,可以為其參與體育活動的不足增添動力,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當天課業學習活動結束后,參加花樣跳繩可以提高學生心肺功能,減少課堂學習靜坐給身體造成的負擔。此外,運動產生的多巴胺可以給學生帶來快樂,消除學習帶來的疲勞感,促進腦部發育。
花式跳繩與其他體育活動相比,形式相對簡單,但是花樣眾多,對于小學生來說,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體力和精力來練習。對花樣跳繩不感興趣大體上分為兩部分,其一,大部分學生對花樣跳繩的認知錯位,學生對跳繩停留在傳統的并腿單搖上,認為單調無趣;其二,部分對體育活動本身就不感興趣的學生而言,更不會對花式跳繩產生興趣。因此,如果教師在延時服務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固化教學方式,將會很難激發學生對花式跳繩產生興趣,嚴重時還將導致學生出現“我不喜歡跳繩”、“我不想參與”“我更喜歡看書或畫畫”等消極想法,自然也就不利于在延時服務課堂進一步開展花樣跳繩教學。
由于我國開設花樣跳繩課程的時間相對較短,輔助教材和設施不夠完善。完善的教材是課程順利進行的主干,但目前還沒有完整的小學獨立的花樣跳繩教材。學生在學習花樣跳繩時則主要依靠教師的講解和活動指導。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對學生花樣跳繩訓練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此外,一些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落后,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運動場地和科學有效的運動器材。因而,這也對教師花樣跳繩的指導和學生的跳繩實踐制造了無形的障礙。
我國開設花樣跳繩課程的高校并不多,因此這也是缺乏專業花樣跳繩教師的一個原因。由于高校缺乏相應的培訓體系和花樣跳繩課程,這項運動只能由民間或者對這項運動感興趣的群體自發學習,進而提高群體的運動水平。此外,在花樣跳繩這項運動中,明顯呈現女多男少的趨勢。然而,在校內教育體系下的男教師又明顯多于女教師。因此,由于缺乏專業、高水平的花樣跳繩教師,小學延時服務課堂教學中的花樣跳繩課程也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實際的延時服務課堂活動中必須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確保小學體育延時服務課堂的高水平實施。并選擇更多學生感興趣的,有助于提高學生體質的項目,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實現延時服務課堂活動的整體效果[2]。此外,教師應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喜好和能力水平,將參加延時服務課堂活動的學生分成多個興趣小組,并根據小組內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教育計劃。這樣既能有效拓寬學生的選擇范圍,又能提高延時服務課堂活動的有效性,對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1.1 寓教于樂,元素融合
小學生通常對探索新事物有著無盡的興趣。體育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為花樣跳繩教學注入有趣的元素。游戲化教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一,游戲化教學能第一時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對花樣跳繩的學習充滿期待。其二,小學生缺乏學習集中力,游戲化教學可以集中小學生分散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學習花樣跳繩的注意力;花樣跳繩很關鍵的要素就是于音樂的融合:其一,音樂對于人的靈魂的陶冶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歡快的節奏自然的帶給你快樂和積極的心境;其二,運動和音樂有著無法分割的關系,音樂可以消除壓力,律動提升運動能力。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跳繩競技游戲。如跑步跳繩競技游戲,教師可以要求參加比賽的學生在規定的跑道上進行,讓學生在跑步同時進行跳繩,完整比賽所用時間最短的學生獲得勝利。如交叉跳繩競技游戲,教師可以要求參加比賽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跳繩,跳繩次數多的學生獲得勝利。如音樂跳繩競技游戲,教師可以要求參加比賽的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改變跳繩的方式,且同一種跳繩方式不允許出現3 次,否則挑戰失敗。因此,學生們想要在音樂跳繩競技游戲中獲得勝利,必須在平時刻苦訓練中學習多種跳繩技術,以此來強化自己的跳繩技術。
3.1.2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小學生在身高、體重、運動能力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但力量、彈跳能力、協調等要素是小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小學生爆發力的直觀表現,與學生能否完整完成一個復雜的跳繩動作有關。出色的彈跳能力保證了小學生在跳躍時有足夠的高度和足夠的空間表演跳繩的各種花樣。協調能力的強弱關系到小學生能否安全控制自己的力量和彈跳能力。顯然,學生協調能力的不足會導致進行花樣跳繩就越容易出錯。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具體情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合理設置花樣跳繩的教學內容,對小學生實施分類教育。如,小學生的耐力、肌肉力量、彈跳能力都很優秀,但缺乏協調性,很難跳出“倒搖”、“ 扯花”、“ 雙飛燕”等技術性動作,教師可以讓學生著重練習“踩單車”,由此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以鞏固其跳繩基礎。再如,有的小學生手腕爆發力強,跳繩快,且有出色的彈跳能力,教師可以以“雙飛燕”為基礎,指導這類學生進行跳繩練習。此外,對于一些反應迅速,行動靈活,協調性好的小學生,教師可以指導這類學生進行“踩單車”“雙飛燕”“扯花”等動作的綜合練習。因此,教師需要針對不同能力小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跳繩教學,進而促進小學生個性化的跳繩能力的深度發展。
3.1.3 集體參與,玩出花樣
花樣跳繩的種類很多,舉辦各種跳繩比賽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實力,在培養學生的競爭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幫助學生成為一名真正的“花樣跳繩”高手。因此,體育教師可以在延時服務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跳繩教學的模式,組織學生分組互動。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又能使跳繩教學的氣氛更加熱烈[3]。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練習、嘗試、總結花樣跳繩的方式。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豐富學生花樣跳繩的方式,進而在積極的體育課氛圍中提高運動技能。
例如,以跳大繩為例,可以實現兩人跳、三人跳,甚至多人跳。學生在學習跳大繩并掌握跳大繩的技巧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8 字形”跳繩,這既能加強學生之間默契合作,又能突出體育運動的優勢。跳大繩活動的開展,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和理解“8 字形”跳繩的技巧。也就是沖進跳繩區域的學生要看準時機,當搖繩同學的胳膊搖到最高處時迅速沖進并完成跳躍后離開跳繩區域。此時,教師可以讓兩個同學搖繩,自己示范跳大繩的正確方法。然后教師讓學生熟悉跳大繩的練習,當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位置跳大繩后,集結“8 字形”跳繩隊伍。在此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差錯,影響“8 字形”的訓練。此時,教師應幫助出現差錯的學生改正,并強化跳繩技能,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應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改正以確保跳繩活動的順利進行。最后,教師可以提高跳繩的要求,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樹立良好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
為花樣跳繩延時服務課堂教學提供經費是保證課后延時服務課堂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輔助教材和良好的運動場地以及科學有效的運動器材對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順利開展有很大的影響,如教材設施發展不足會對順利完成花樣跳繩教學產生一定的阻礙[4]。因此,學校需要尋求多方的支持,為學校完善教材設施提供基礎,為教師的教學創造良好的大環境。
首先,尋求政府支持。作為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提出者,其財政支持是課后延時服務課堂活動的重要資金來源。在當前“雙減”政策的背景下,積極的財政預算資金可以提高課后延時服務課堂水平的比例,并以此完善花樣跳繩教材設施的建設。此外,負責課后延時服務的地方政府,可以根據自己的財政能力,為延時服務劃撥專項資金,確保資金來源穩定。其次,尋求家庭支持。獲得家長對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滿意度是最為重要的,同時,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費用也應該控制在家長能接受的范圍內,對有困難的家庭實行免費政策。同時,對有一定社會資源的家長可以聯系一些室內體育場館為學校提供免費場地和教學服務。此外,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家長自愿為學生護學,提高學生參加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安全性。
教師是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主導,是教育項目的骨干。花樣跳繩教師是花樣跳繩活動的直接實施者,均衡的師資隊伍力量有利于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課堂。花樣跳繩教師的教育意識和專業水平是課后延時服務課堂順利高效開展的決定性因素。為了保證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可行性,優質教師資源的引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配備高素質花樣跳繩教師進行課后延時服務是必然選擇。因此,要優化師資隊伍,提高花樣跳繩教師的專業性和綜合素質。只有專業素質過硬,才能進一步優化課后延時服務課堂。
首先,聘請花樣跳繩教師,豐富活動內容。研究[5]發現,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為減輕校內教師工作壓力,提高學生人均花樣跳繩教師數量,提高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質量。因此,學校可以對優質教育機構的花樣跳繩進行聘請,秉承“三公”原則,篩選相對穩定的花樣跳繩師資隊伍,聘請具有教師資格、運動技能豐富與理論知識儲備扎實以及體育教學經驗老練的教師,編入花樣跳繩師資隊伍,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其次,學校可以與高校建立共同培養機制,選派一些運動能力突出、理論知識扎實、有愛心與耐心和熟練掌握花樣跳繩項目的優秀實習生進行課后延時服務課堂教學。一方面,他們與學生年齡跨度小,可以清楚知道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求,并為其制定科學的方法和鍛煉計劃,進而調動學生的參與花樣跳繩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彌補學校花樣跳繩師資隊伍短缺、大班教學等問題,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后延后服務課堂活動的效果,通過實踐運用知識來彌補不足,擴大課后延后服務教師的儲備。最后,組織培訓,提升花樣跳繩教師素質。高效的課后延時服務課堂活動離不開專業化的教師體系,因此,花樣跳繩教師的綜合素質是課后延時服務課堂活動順利高效開展的保證。在“雙減”背景下,在保證花樣跳繩教師的綜合素質同時,及時促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提高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整體創新水平。
在“雙減”背景下,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開展充滿了機遇與挑戰,因此可以通過堅持以生為本,激發學生興趣、完善教材設施,尋求多方支持、優化師資隊伍,保證高效課堂等途徑,提高課后延時服務課堂的整體創新水平,實現“以體育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