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冰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春申中學,江蘇蘇州 215143)
在以往較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活動主要以教師為主體,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語言講解與知識灌輸來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則通常為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地理知識內容,卻并未主動進行探究和思考,導致教師的主導性傾向尤為明顯,極易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來優化課堂結構和內容設計,且隨著當前教學改革的推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也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其中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對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活動并將之融入到課堂活動設計之中。
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并積極探索,從而使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實現與學生的互動教學并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常常因為教學內容和自身經驗等原因,無法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學習活動,因此要深入了解并分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并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課堂活動內容;結合現實生活中常見問題設定活動形式;根據學生學習程度和課堂效果來調整教學內容(或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活動)。
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盡可能多地學習并掌握地理知識。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后,一切的課堂活動設計都要以此為中心進行。由于初中地理學科涉及的知識較多,因而其教學課堂活動種類繁多,各類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應遵循目標導向的基本原則,根據課堂活動的類型和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層次和教學課堂氛圍等因素,使學生能夠主動融入地理課堂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和探究的基礎,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內容缺乏了解和學習的興趣,無論地理教師課堂活動設計的知識內容如何豐富、活動形式怎樣多樣化,都極有可能難以實現課堂教學活動的目標。因此,地理教師應針對地理教科書的內容,為各學習層次的初中生制定出合理清晰的學習目標,然后,結合初中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個人特色以及學習特點等進行思考,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上要堅持趣味性的基本原則,創設課堂情境,鼓勵讓學生能夠全情投入全過程,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知識內容的熱情。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地理教師將教科書中的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可以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得到直觀且有效地提高。所以,地理教師設計課堂活動時也要遵循生活化的基本原則。地理學科也極為注重實踐性,大量的地理知識內容需要學生通過實際的教學課堂活動來進行操作實踐,從而可以使其得到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初中地理教師不僅需要重視操作實踐,還需提高對于地理知識理論教學的重視程度,使學生可以用知識理論輔助實踐操作。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課堂活動設計中,地理教師需積極創新,有針對性地采用合理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啟發學生的地理思維邏輯,使其在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獲得快樂。
地理屬于應用價值較高的一門基礎學科,地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包括氣候溫差以及周邊地形和日常降水等,與廣大群眾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學情境既包含了教學活動的特定物理空間,也包含了作為教育活動自身的一部分社會環境?!耙詫W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情境設計理念提倡將相關問題呈現于現實的情境當中,所提出的問題對于學習者而言有著現實意義,而且應當是在實際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存在,創設活動情境則是關聯現實日常生活的一種主要活動方式。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對于課堂教學地理知識內容的研讀分析,創設出與學生現實日常相關聯的課堂活動情境,通過這種將地理知識內容與學生相關聯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初中生對于學習地理知識更加積極主動,從而主動對其進行學習探索和研究,使其感受并體會到地理知識內容的魅力,有利于促進后期地理教學活動的進行。
新課標思想提倡善用教科書開展教學活動而非單純依賴于教科書內容,這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實施打下了理論基礎?!耙詫W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內容多元化,范圍十分廣泛,涵蓋了課堂內外以及學校內外甚至是通過互聯網絡連接的全世界,這便為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問題設計開辟了更為廣闊的設計空間。面對著無邊無際、浩瀚無邊的相關地理資源,初中地理教師在借鑒和整合的同時,必須以地理課程教學標準為依據,把握學科特點,設計出與學生的認知邏輯相一致的優秀的教學方案。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地理教師要全面地了解學生對于地理知識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掌握的實際學習狀況,而發現并提出問題則是一種極佳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初中地理教師找出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并對今后的教學工作進行指導和調整。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活動問題的設計中,首先需確保課堂活動問題的多樣化,而對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初中生,設計提出的課堂活動問題也應考慮其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針對性地進行活動問題的設計,其次,為了掌握課堂活動問題的導向,初中地理教師則可以采用簡單的口語交流問答的方式,或是通過合理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設施裝備進行輔助從而完成課堂活動問題的設計和實施,從而使初中生可以在課堂活動之中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并使其對地理課堂活動設計的問題產生濃厚的求知欲,以此促進其對于地理知識內容的學習和探究。
以往主要以教科書為中心進行開展教學,新課程標準則提出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興趣和需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教師不能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居高臨下的角色,而是應成為師生間相互尊重的伙伴、平等對話的朋友。因為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是用課本知識來進行教學活動,這就需要初中地理教師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當初中地理教師在進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活動教學設計時,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課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了解學情后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于本節課內容的活動主題及設計好活動方案等。課程標準要求地理教師在課前要做好相關知識儲備工作,比如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對重點難點進行分析理解并提煉知識要點;還要對教學內容組織、呈現方法技巧、評價方式和學習結果等方面設計活動方案。因此,當完成了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后,地理教師應及時對課堂活動的具體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和總結以及歸納整理,并對課堂活動進之中出現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并且對于在課堂活動之中表現較為優異和進步的同學給予表揚,有助于培養學生更加自信地學習和探索。與此同時,地理教師也可以設計并開展相關的課堂活動匯報總結以及心得感悟等總結反思的活動,了解學生對于地理知識點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掌握的實際情況,強化并鞏固學生已理解掌握的知識內容,從而改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之中所出現的缺陷與不足之處。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地理課堂活動教學也改變成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目前這種教學模式還處在探索的初級階段,所以當前國內教育界對于活動教學的類型還未能形成統一的分類。根據初中人教版教材的地理知識內容和教學特點,大致可以將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分成三大部分,分別是:語言類課堂活動、實踐類課堂活動、探究類課堂活動。不同的課堂活動形式和教學重點都有所差別,因此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知識內容進行靈活設計。
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中,為便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初中生在此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個人的學習方式與地理思維,以達到教育與教學的目的,需注重語言類課堂活動教學設計。比如,地理教師在講解“文明中心——城市”這一篇重要課文時,便可以設計如下活動:通過調查城市人口數量分布情況,了解人們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在城市建筑中尋找城市建筑歷史遺存,了解各種不同類型歷史建筑的特點;通過收集身邊常見的地理事物,提高學生對地理、自然與生活間關系的認識。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當各小組討論完成后再進行小組間的總結分享,從而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內容。而在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講授新課時要根據課標要求精心設計活動,并且要根據教材知識內容合理地開展組織活動。
實踐具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的特性。因此,地理知識與操作實踐的關系十分密切,所以在進行初中地理課堂活動式教學的設計時,地理教師應通過設計相關的動手操作實踐類的課堂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全面認知和體驗。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觀察氣象變化和水力發電廠等,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去了解并感知自然地理知識,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內容。比如,初中地理教師在講解《天氣與氣候》這一課時,地理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地理課堂實踐操作活動的課題,組織學生觀測近三日內氣溫的溫差變化,并對此進行分析,弄清楚每日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以及雙方間的溫差程度以及天氣溫差的變化是由于受到何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借助開展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地理課堂實踐操作活動激發并鍛煉學生的地理思維。
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地理教師只是作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角色存在,而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主角。學生是課堂活動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需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和創造者,但不能完全依賴學生,應激發并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地理教師在講解《地球上的氣候》一課中“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時,教師便可以通過設計探究類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提出:在我國時常會出現北方地區冬季有降雪情況,而大部分南方地區卻較為溫暖無雪的問題。這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合作討論。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后可以發現:不同季節的氣溫是不一樣的且氣候差異較大。地理教師將此信息以活動方式導入,讓學生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主題理解后,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全球氣候變暖”?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到“探究、發現、實踐”這一過程中,使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增強,并且在這些活動中學會了合作與交流,并能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初中地理課堂活動設計應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并能滿足他們對地理知識的各種需求。當地理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活動設計時,需仔細研讀明確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重點和疑難點,同時要掌握初中學生的學習特征,通過靈活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索欲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提高地理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