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愛華
(江蘇省儀征中學,江蘇儀征 211400)
在生物教學課程的開展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教師是創新教學開展的關鍵。首先,教師應通過對生物知識的總結,將內容進行進行簡化分析,從而保證教學的形式以及內容更加生活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其次,教師應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生物學科的教學理念進行融合,并不斷地滲透到教學的日常工作中,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發現生物學知識,進而促進理解和吸收。本文就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出發點,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明確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對生物學科學習的重要意義,探究如何更好地開展生活化教學,以及新型課程的創新發展。
基于生活開展教學,簡而言之就是指以生活為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在教學中將課本課程與生活互相聯系,為學生提供一個貼近生活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的內容與方式。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中,創建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在目前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下,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也發生了重大的改革,以為社會培養對口人才為教育目標,以社會就業以及生活的實際情況為導向,培養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基于此,在高中生物課程中開展以生活而教的教學理念,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物知識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實踐應用作用,可以將生物學知識踐行其中,有助于發揮重要的實踐作用。正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將以生活而教的教學理念與高中生物結合起來,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融合生活。
從傳統意義上來講核心素養指的是一個人成就某件事的必備因素,它主要指的是個人的內在品格。對于高中階段教育中的學生來說,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的建立,是學生進入社會工作、生活所必須具備的精神品格,重點強調了學生的品德修養,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創新能力等。總的來說,核心素養是學生思維方式、技能知識、價值觀以及自身情感表達的集中體現,對于推動學生的學業以及培養其接受知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核心素養的理念也展現了目前教育部門重視并關注的素質教學方式,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以及與時俱進的特點,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生物教學是指在生物課程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育學生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的潛能,并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利用活動的形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還可以讓教師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生物學習水平,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核心素養下的生物課程教學不是簡單的注重教學成果,還要強化學生能運用生物學知識,對復雜、未知問題的解決能力。
在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中,“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是目前教學中的主要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課堂與學生相結合。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與評價原則,從多角度、全方位對學生展開綜合評測,這對于生物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極大意義。
生活化教學講究教學與生活化的結合,所以借鑒的生活化場景一定要高度貼合教學,且突出教授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下面以《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為案例展開分析。
教學片段: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組“大頭娃娃”照片,并通過新聞報道等引出震驚全國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教師講解:新生嬰兒出現“大頭”甚至死亡的最終原因與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相關,所以無論是對于成年人還是嬰幼兒,蛋白質都是我們人體機體發育的重要成分,而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作為人類生命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分析:導入環節應當與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緊密相連,所以針對這一案例可以作出以下修改:教師在向學生展示“大頭娃娃”照片后,可以引導學生與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聯系,并對出現“大頭娃娃”的原因展開小組討論,最后進行小組發言。同時還應當培育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了解了“大頭娃娃”產生的緣由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平時在購買食品時發現哪些食品的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呢?在人體中蛋白質主要發揮什么作用?通過這些鋪墊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對于本課堂的興趣,而且還能夠逐步引導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同時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回顧初中生物課程中關于蛋白質的知識點,通過生活案例將重點轉移到“蛋白質”相關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從生活化教學情境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并掌握新知識。
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一定要以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為基礎,同時結合學生已經具備的生活經驗,這就意味著教師不能以老師的角度營造生活化情境而忽視學生實際。下面以高中生物課程《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展開分析。
教學片段:首先在導入環節,教師會直接以圖片水毛茛為導入,并提問“水毛茛水中的葉子與空氣中的葉子葉形有什么不同”“這種差異是否是由于基因組導致”。
分析:雖然此次以圖片為導入,但是重點在于很多學生并不了解水毛茛,所以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就很容易進入誤區,如一些學生會片面地認為水毛茛水中的葉片就是根部組織,雖然教師會對此作出解釋,但是由于涉及到學生從未接觸過的知識,所以效果并不理想。一些生物資源在我國的分布存在差異性,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結合當地的生物資源設計相關教學情境,利用這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設置問題,學生興趣更高,并能學以致用獲得成就感。
高中生物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作用。在教學課程開始的導入環節,是引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的關鍵,也是課程開展成功的基礎。基于此,利用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案例,作為導入素材,不僅能起到良好的導入作用,還能提升學生的關注度,利于開展后續的教學課程。生物課程的開展,不能單純地利用生物學習思維理解問題,因此在開展教學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生物課本的內容,通過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教學,或者利用生活中發現的規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問題進行交流和探索。生物課程本就源于生活中的演變,講解過程中結合學生熟悉的案例或者事物,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滲透教學的方式更能滿足目前新課標下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學過程中講解題目與生活的聯系,無疑是解決教學效果不佳的直接手段。在實際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令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利用有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的興趣。此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減輕學生對超負荷知識學習的壓力,還能在滲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課程的導入環節直接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態度,合理利用生活的實例進行講解,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利用趣味性的內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所謂“知識源于生活”,生物知識更是如此。在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可以發現,教學課程中諸多的內容都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緊密聯系。在教學課程的開展中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案例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生物知識,并應用于生活的實踐中,一方面提升生物課程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學可以通過提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制定教學教學目標以及提出相應的貼近生活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細胞癌變》一節時,提出“癌變的產生與人們日常生活習慣有哪些聯系?有效的預防措施有哪些”等問題。面對目前癌癥發病概率的逐漸增加,細胞發生癌變的問題不管在醫學教學還是生活角度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因此,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思考,讓學生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與生活現象的關聯,進而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在新課標政策的要求下,要進一步提高課堂質量和課堂效率。在核心素養當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生物核心素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在當前課程教學中,教師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吃透教材內容,在開展教學內容講解時,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知識的探索與研究當中去,無形中提高學生的生物實踐能力。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更加順其自然,減少對學習的壓力,在核心素養培養中得到有效落實。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增殖》以及《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時,為了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細胞變化的過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情景教學,或者也可以利用動手操作的方式,利用橡皮泥,模擬細胞的分裂,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利用開展情境教學的方式,更有利于帶動學生的多層次分析,提升教學課程的接受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高中生物的核心素養下,為了更好地學習生物學知識,就需要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利用信息化技術生動、形象的特點,在課堂上的講授過程中利用新穎的方式突出教學的重點和主體,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加深學生印象,從而幫助學生記憶。利用信息化的優勢更好地創新生活化的教學課程,將生活中常見的知識應用于到高中生物的教學課堂中。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在降低教師手工備課的壓力以外,還能讓生活化的生物案例通過動態化的教學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物核心素養下,生物作為重要的實踐課程,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更應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探索能力。基于此,通過多媒體播放動態視頻,可以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人類、動物的演變過程以及生物概念的相關解釋,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容易見到的生物學知識,用便捷易懂的方式學習生物課程。此外,教師利用多媒體授課前,可以通過課件備課的方式,將課堂學生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重點標注,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相關的動畫、圖片和思維導圖等,加強學生對特定知識點的理解。
例如,使用多媒體的現代化科技手段,將高中階段學習的生物學知識、名詞,改變成歌曲,讓學生運用熟悉的旋律以及喜聞樂見的方式學習生物知識,讓學生提升對生物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在娛樂的過程中吸收多樣化生物知識元素。
綜上所述,生物作為高中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知識思考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在生物核心素養下,創新教學為生物課程提供了發展方向,以往的生物課程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進行對比,暴露了教學策略中的問題。另外,優化教學課堂也有利于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提高對教學形式創新優化的重視程度,并對目前的教學方法以及優化方案進行分析研究,通過與生活、實踐以及信息化技術有效融合,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問題講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以及加深問題的理解,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