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梅
相對于完整的家庭,單親家庭學生更容易產生過分早熟、社交困難、品行障礙、偏激等一系列問題。本文結合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探討如何用特別的愛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一、做單親學生的“知心者”
(一)內心恐懼,筑起圍墻
對于一些單親小學生來說,由于家庭成員缺失或者家庭關系破裂,造成了自己的“特殊性”,他們在社區承受著附近居民的輿論壓力,在學校害怕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歧視,甚至規避著同學間的家庭話題交流。漸漸地,與眾不同的家庭結構帶來的恐懼感不斷地沖擊著他們弱小的心靈,使這些單親家庭學生在心靈上筑起高墻。情感封閉最終導致這些小學生行為或者性格出現一系列問題。
(二)行為叛逆,期待關注
小學生一般很難理解父母分開的原因,并且認為父母關系的破裂會使自己被家長中的一方或者雙方拋棄。由于家庭結構的失衡,單親家長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充當雙角色,或者把孩子托付給老一輩,并且出于經濟壓力,常常忙于工作。這樣使得單親家庭監護人對孩子缺少管教。并且周圍人群的一些“玩笑”更加劇了單親小學生被拋棄、被放棄的恐懼感。部分單親子女迫切需要關愛和陪伴,渴望得到大家對自身價值的肯定。甚至為引起他人的關注,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從而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二、用愛澆灌,用心靈贏得心靈
(一)默默關注單親學生的心理狀況
班主任對單親小學生的關懷應是一個長期、動態化的過程,從而使班主任能根據每個單親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地、有效地為其制訂專屬的教育指導。但是這種關注要注意尺度和隱私,默默地私下觀察;否則會給敏感脆弱的他們造成二次傷害。通過觀察,基本可以判斷出他們的心理狀況和生活狀態。當發現不妥的地方,教師可先與其密切交往的同學、班干部等加強交流,從側面了解其近期在校的情況,更好地剖析他們的心理狀況,并提供相應幫助。
(二)給予更多的愛,精準關懷
學生的行為糾正和心靈引導是一個“回環反復”的過程,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愛心貫穿整個過程。對于單一的強制管理和訓誡懲罰, 單親小學生很容易對教師產生厭煩的抵觸心理,但是通過了解單親小學生的個人情況后,班主任心貼心的交流、賞識教育與嚴慈相濟,會讓他們與教師們拉近心靈距離。一次近距離談話、一次循循善誘的教導,都會讓他們感受到關愛。
(三)用心聯系,凝聚育人合力
1.家校合作,優化親子關系
家庭氛圍和父母的關懷呵護對單親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經常的親情交流、父母陪伴和傾聽是優化親子關系的良好活性劑,有助于提高孩子們的主觀幸福感。除了通過微信、短信、電話等遠端方式,實地考察的家訪更能促進家校合作。另外,班主任也需要提醒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對另一半進行言語攻擊,詆毀雙方,否則孩子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傾向。
2.教學合作,專業幫扶
每所學校按教育部要求,都需要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重要保證。班主任除了可以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取經,豐富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識外,還可以搭起單親小學生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溝通的橋梁,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使單親小學生面對面地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傾訴煩惱和困惑,還可以拓寬渠道,進行信封留言和網絡留言請教。
(四)優化班級氛圍,使其融入集體
溫暖、和諧的班集體可以讓單親學生敞開心扉、走出痛苦與孤獨,甚至擺脫單親家庭的心靈包袱。班主任可以通過開設教育主題會議,例如:“伸出手,幫朋友”“集體關懷,我踐行”等活動,讓學生們懂得集體的重要性,學會關愛身邊的同學,并對需要幫助的單親家庭同學伸出援助之手。
教師同其他學生要用集體的力量幫助單親小學生走出心理陰霾。班主任可以通過鼓勵他們的班級好友或者班干部多親近他們,讓他們有傾吐的對象,用友情彌補親情。或者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興趣小組或者其他集體活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集體的關懷,找到自身的發光點。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