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趙嵐
[摘要]在傳媒生態發生巨大變化的當下,時代和社會也對傳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應有新目標、新理念和新手段,以滿足時代和社會的新需求。目前,我國諸多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因此,文章基于各高等院校開設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育教學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并試圖提出可行的方案措施,以期為高等院校培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提供借鑒。
[關鍵詞]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創新復合型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終端的不斷演進、新媒體的不斷變革,傳統媒體受到巨大的沖擊,許多傳統媒體開始積極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以期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在此背景下,作為培養傳媒人才主力軍的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也需要求新求變,其只有革新教育思想、明確培養目標、優化教學模式、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質量,才能滿足時代和社會的新需求。
一、新業態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育背景
21世紀以來,我國新聞傳媒業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其中廣播電視行業更是碩果累累、成績斐然,由此促進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育的蓬勃發展。諸多高等院校紛紛開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每年為新聞傳媒行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2021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廣播電視從業人員中本科及大專學歷82.70萬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6.93萬人[1]。
但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廣播電視行業的生存空間被擠壓,為了謀求發展,廣播電視媒體開始跟上時代的步伐,向互聯網平臺轉型。根據教育部在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相關文件中提出的高等院校須積極匯聚優質教育資源、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努力建設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推進專業內涵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有關要求,以及李克強總理2023年3月5日提出的關于“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創新,支持中西部地區高校發展,深化體教融合”[2]的相關建議,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既面臨巨大的挑戰,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
二、目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困境與問題
當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存在短板: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以及滿足傳媒生態和市場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培養理念的局限性與固化困境
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固化,培養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都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編”和“導”這兩方面的能力,依舊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在專業教學上注重培養學生節目策劃、劇本撰寫、素材采集、節目制作、后期合成等方面的能力[3]。當下,我們正處在“多媒體時代”“圖像時代”“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時代”,高等院校不能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作為一般的藝術專業教育來看待,廣播電視專業人才只具備“編”和“導”的能力則難以適應當前時代的需求以及傳媒生態。新的思維理念、新的文化觀念、新的信息獲取途徑都促使高等院校必須樹立“新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的觀念。因此,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高等院校不能僅強調教學環境的建設,而忽視教學理念的更新,須樹立創新性思維和觀念,推進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培養方案的單向度發展窠臼
目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培養的人才須是創新復合型人才,而跨學科教學則是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但當下多數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課程設置上缺乏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一直以來,廣播電視編導人才教育的主流教育觀念是“專才”培養觀念,即專業的單向度發展。基于這一觀念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教育,對人才的培養滯后于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未能及時了解市場發展形勢,導致學科發展越發無法適應行業和社會對創新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當下的廣電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考慮廣電媒體的發展‘痛點,結合當下的技術要求,增進專業課程與相鄰學科的深度融合,掙脫單一人才培養模式的窠臼,以開放式思維進行課程與專業設計,針對性地培養出具有媒體融合思維的復合型人才。”[4]
(三)培養體系尚處探索窘境
目前看來,我國諸多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育觀念與人才培養沒有跟上傳媒實踐發展,培養體系尚未成熟,培養的人才在很多方面不能滿足行業要求,在人才培養規格、培養理念、培養層次、培養措施、培養手段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探索。
在新時代下,媒體形式發展日趨多樣化、節目制作主體更加多元化,要想培養出的人才既具有創造性思維,又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能推動廣播電視事業向前發展,各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需要做到培養體系貼合時代要求、明確培養方向、改進教學模式,既要重視對學生采、寫、編、攝、評、說、播等專業技能的培養,也要將理論教育、實踐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同時,各高等院校還須將具有顯著優勢的專業與地域資源相結合,在凸顯學校特色的同時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培育出更多能夠適應行業發展的創新復合型人才。
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構想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行業的進步,傳媒人才的培養模式亟須創新和改革,以此滿足新時代的人才需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環境的構建,高等院校針對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須及時反思,探尋解決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發展定位和方向更加明晰。
(一)清晰鮮明的培養目標
高等院校只有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創新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對開設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有清晰鮮明的培養目標。“對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培養應當從社會實際需求出發,對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培養要考慮綜合社會經濟、傳媒、科學專業以及高等教育體制多方面的因素。”[5]新時代要求高等院校培養的廣播電視人才是具有職業道德、具備媒體素養、掌握專業技能、擁有創新精神的創新復合型人才。
(二)創新發展的教學理念
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從而保證能夠向社會持續輸出專業人才。在此過程中,高等院校必須根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科的特點進行改革探索,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理念上實現從以知識傳授為主向以培養能力為主的轉變。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實踐,如果只通過理論教學來培養學生,那么所培養的人才會難以滿足行業需求。所以在學生的學習成績考核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更加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最重要的一環。此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高低也是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效果評價的重要評判依據之一。因此,在教學理念方面,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在保留廣播藝術和電視藝術方面基礎課程的同時,順應當前影視藝術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優化廣播電視業務方面的理論、應用課程。只有如此,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所培養的專業人才才能滿足新時代市場及用人單位對其提出的新要求。
(三)“研創結合”的一體化前沿教學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具有專業特殊性,其須與行業、產業接軌,實現產學研相結合。高等院校可以主動與各大媒體單位建立合作關系,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為學生授課,邀請行業一線從業人員為學生講述前沿內容,也可以把電視節目現場作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在感受專業現場氛圍的同時學習專業知識。高等院校和媒體單位可以有序組織學生參與節目制作,在激發課程體系活力的同時,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從實踐中學習行業前沿知識,進一步提升其專業實踐能力。
此外,高等院校還應重視藝術市場發展規律,積極關注并有序組織學生參與國內外各類戲劇節、藝術節。“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自己創作短片時多一個角度,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平衡自己的藝術表達與觀眾的接受度。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從營銷的角度思考如何把一部電影的核心價值提煉出來并與觀眾進行有效連接。”[6]只有這樣,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影視編導藝術作品劇作、表演、拍攝、傳播的一體化機制,不斷培育精品課程,促進整體教學質量和效果的穩步提高。
(四)“學授互動”的二元化綜合培育
隨著廣播電視技術的不斷發展,其與相關的媒體技術突破了技術的壁壘,已經能夠互相兼容,但是由于高等院校體制與廣播電視行業體制存在諸多不同,更新和引進先進的廣播電視設備并及時用于教學還存在諸多困難,加上教師隊伍的知識更新不能與行業實際情況有效接軌,所以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仍有較大的完善空間。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課堂的主體,教師的教育方式、教學能力、綜合素質都會對學生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能力的提升產生影響。目前,主流的“主導—主體論”教學模式認為教學對象,即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育者,即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然而,課堂真正的意義在于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所以,高等院校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中,還需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要規避傳統“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的弊端,在授課中教師要主動引導課程教學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增強教學的嚴謹性、先進性與科學性,以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辯證能力,培養學生大膽創新的思維和意識。因此,授受互動的教學過程、二元解構的教學模式、對話引導的教學方法、注重過程的教學評價體系、有效的教師教學行為都將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方法。
四、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措施
針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目前存在的問題,文章認為高等院校應基于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的要求和學校本科教學建設與改革規劃,從基礎層面、核心層面和保障層面三個層面,有效實現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一)基礎層面—完善專業學科建設,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高等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須以學科建設為基本前提。一方面,高等院校應整合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科建設力量,及時更新校內教學實踐設備,搭建好教學實踐平臺,以便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提供真實的媒介實踐環境。另一方面,各大高等院校還應促進學術資源共享,加強校際合作、校地合作,以此促進本校的學科課程體系建設。
(二)核心層面—增強專業品牌建設,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高等院校應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科優勢,立足地方經濟發展概況,不斷提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品牌價值,多層面、多渠道、多維度宣傳品牌,利用地域資源,充分彰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術特色和專業實力,努力打造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特色品牌。高等院校應以人才培養模式成就專業品牌,以專業品牌建設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三)保障層面—夯實專業隊伍建設,保障人才培養模式的開展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和實踐,始終離不開人。其一是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有了良好的教師引導,專業人才培養才能順利開展。對此,高等院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行業前沿的知識與技術,形成對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正確認識,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還可以聘請行業優秀的從業者到學校任教。采用這種校外引進和校內培養相結合的形式,高等院校可以切實建設好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師資團隊,保證人才培養的順利開展。其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采用創新性教學方式。教師要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保障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形成。
五、結語
目前,高等院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培養理念具有局限性,人才培養模式亟須完善,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未來的發展。為了培養出適合現代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創新復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必須明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教育教學手段,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等院校只有從根本上認清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現存的問題,才能逐步從改革實踐的探索中發現過往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從而在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培育工作上實現創新發展,建構新媒體時代創新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新模式,源源不斷地為行業提供需要的人才,實現傳媒行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規劃財務司.2021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EB/OL].(2022-04-25)[2023-03-19].http://www.nrta.gov.cn/art/2022/4/25/art_113_60195.html.
[2](兩會受權發布)政府工作報告[EB/OL].(2023-03-14)[2023-03-19].http://www.news.cn/2023-03/14/c_1129432017.htm.
[3]鄭瑩瑩.大數據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13):61-62.
[4]胡澤方.媒體融合背景下廣電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2(22):189-191.
[5]吳楊爽.基于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07):92-93.
[6]朱娟.淺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的“制片思維”培養[J].戲劇之家,2022(27):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