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道鳳
核心問題是數學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好的核心問題可以明確整節課的中心和重點,使整節課的內容串聯在一起。但核心問題如果設置得不好,則會影響整個教學流程,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有效設置核心問題,教師能有效地組織課堂,引導學生開展探索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認知框架。
一、小學數學教學設置核心問題的意義
教師如果能熟練地設計核心問題,并以核心問題為驅動進行教學活動,就能更好地抓住教學重點,減輕教學負擔,做到有主次地講解。教師也能將更多精力放在對核心問題的講授上,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來說,核心問題的設置可以使課堂學習更有連貫性,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本節課的知識點。通過自主對核心問題的探討和解答,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推理過程和數學問題的解題思路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掌握多種解題技巧,從而能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對整個教學活動來說,設置一個核心問題,教學活動就有了重點,教學流程就能圍繞核心問題展開。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下進行教學活動的創新設計,可以提高課堂活動的靈活性,方便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和創新。
二、核心問題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核心問題的設置和運用存在著很多問題,這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所以,教師有必要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加以探討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缺乏核心問題,教師沒有做好引領
部分教師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直接以教材順序為依據進行教學,沒有設置核心問題,這使得講課沒有側重點,教學活動比較隨意,沒有中心,教學流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師沒有設置核心問題,學生在學習時也可能找不到重點,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導致顧此失彼,學習效果不佳。部分教師設置的問題屬于基礎性問題,沒有涉及核心層面,不具有挑戰性,學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回答問題,感受不到挑戰性,無法理解關鍵性知識。此外,部分教師會設置過多的問題,這會引起學生的厭煩,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效果不佳
部分教師在設計核心問題時,只考慮到知識層面,忽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使得核心問題的設置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學生無法理解核心問題,難以從核心問題出發思考和解答問題,這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此外,部分教師只把核心問題當作一個教學環節,以“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學生集體回答,這樣就無法兼顧所有的學生。當大部分學生理解而少部分學生不理解時,學生的齊聲回答會讓教師難以注意到沒有完全學會的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核心問題的作用會大打折扣,無法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
(三)問題設置平淡無味,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專注度不夠,教師需要設置靈活多樣的教學環節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設置的問題如果只是對教學目標的重復,那么很難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教師可將核心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或以一種創新有趣的形式表示出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部分教師設置的問題過于寬泛、不夠具體,學生即使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進行回答,這不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
三、核心問題引領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把握本質,設置核心問題
教師要以核心問題為驅動來開展數學教學。不同的章節的側重點不同,導致核心問題也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把握本質,確定核心問題,避免教學活動的推進偏離航線,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核心內容。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梳理,明確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厘清教學思路。同時,教師也要將這節課的內容與整個數學知識體系進行對比分析,將它與之前講授的知識點相聯系,找準這節課的定位,抓住本質,確定核心問題。教師只有設計好核心問題,才能使課堂內容主次分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學生在上課時也能把握好學習的重點,把注意力更多地分給主要的、困難的問題,從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特點,長方體和正方體點、面、棱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區別和關系等問題。其中最本質的問題是“什么是長方體,什么是正方體”,只要正確把握了這兩個問題,其他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二)以啟發為策略,引導學生思考
在小學教學活動中,啟發性教學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適當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可以確保學生正確思考。啟發性教學與課堂活動的核心問題相結合,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將已學的知識與新學的內容相聯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啟發性教學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方式,能推動學生吸收新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二)”的教學為例,部分學生剛開始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坐標系的概念。教師可以以教室里學生的位置為例,在某個學生的座位上畫十字坐標軸,讓學生根據其位置判斷其他學生的坐標,并在圖紙上畫出坐標系,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坐標系的概念。
(三)以問題為引領,激發學生興趣
以問導學是指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其通過分析探究得出答案,以此來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采用問題引領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索的形式解答問題、學習知識,這是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過程。主動探索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思考,即使是錯誤的思考,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探索、一種進步、一次記憶加深的過程,都可以讓學生在頭腦中整合相關聯的知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怎樣通知最快”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王老師帶的舞蹈班一共有15人,在一場演出活動前,王老師需要打電話通知大家,大約1分鐘只能通知1個人,請你為王老師設計一個方案,讓王老師用最短的時間通知到所有人。”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在一旁適時指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根據大家討論出的多種方法,教師集中分析比較,師生一致認為王老師依次通知學生,每個接到通知的學生都繼續通知其他學生的方案速度最快。但考慮實際情況,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是由教師通知小組長,再由小組長通知組員的方案最為可靠。經過以問導學、主動探索的過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在類似的情況下也能靈活運用相關知識。
又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拆解圓柱體,再結合之前學習的長方體和圓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試著寫出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生先用紙制作圓柱體,再進行拆解,從而得出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當學生在實踐中出現一些意外情況時,如一些學生不清楚圓柱底面圓的周長與側面長方形的長之間的關系,或者錯把圓柱底面圓的直徑當成側面長方形的寬等,教師要引導他們改正錯誤,讓其對知識點的記憶更加牢固。
(四)以學生為主體,靈活掌握進度
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其設置的核心問題要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教師要依據教材和課程標準,還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用學生能理解且感興趣的方式表示核心問題。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些概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在設置核心問題時可以巧妙地用具體事物表示抽象概念,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表示數學中的一些符號,賦予這些抽象的符號以實際的含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靈活運用數學概念,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知識。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概念,教師可以在關鍵概念上設置核心問題,并利用核心問題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
(五)在新知探索中設置數學難題
掌握數學新知識的另一種方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到的新知識進行“創作”。在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經歷不懂到懂、出錯到準確、模糊到明白的階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用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小學生理解如何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數量關系。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今年11歲,老師比學生大23歲,那么老師今年多大?能否用算式表達?”在學生列出“11+23”后,教師提問:“在學生1歲、2歲或者3歲時,應該如何表達這一算式?”在學生列出“1+23”“2+23”“3+23”后,教師繼續提出“怎樣用含有字母的算式來表示老師的年齡?”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得出“a+23”這一答案。教師通過層層提問將學生帶入探究學習流程中,讓學生認識到含有字母的算式不僅可以表示不確定的數量,還可以表示某種數量關系。
結語
用核心問題引領小學數學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在小學數學的課程設計中,核心問題的合理設置會給課堂教學帶來更好的效果,也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管理課堂、講授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轉換成習題,利用習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把握本質,找準核心問題,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核心問題進行創造性轉化,讓核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晴隆縣紫馬鄉紫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