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林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旨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新課改背景下,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以供參考。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意義
(一)有利于落實素質教育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學創作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促進作用,還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利于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以學生為本開展教學活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這種充滿創新和活力的語文課堂中,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狀態,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好知識和技能的動力。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踐行生本教育理念,通過不斷創新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現存問題
(一)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舊遵循陳舊的理念和方法,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有的教師教務繁重,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導致學生難以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二)缺乏有效的課后拓展
完整、系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活動和課后拓展。課后拓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對課堂教學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圍繞小學語文多層次、多維度的教學目標,采取行之有效的課后拓展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課時限制或其他因素影響,一些教師將課后拓展理解為布置作業,且作業的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也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效果。
(三)教學評價體系單一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方式應多元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評價標準多元化,如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同時,還包括評價內容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如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多角度評價、觀察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評價標準較為籠統,以學生的學習結果和考試成績為主,弱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微小進步和個性化發展。
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措施
(一)利用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微課是深受師生喜愛的一種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它主要應用于課堂導入環節,能夠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軍神》這篇課文描述了劉伯承做眼部手術時拒絕使用麻藥,充分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堅韌意志。但由于故事發生的年代比較久遠,很多學生對文章的背景不夠了解,對眼部手術的疼痛也無法切身體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背景和人物形象,教師可以搜集相關圖片和視頻資料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上播放。如有的影視劇中刻畫了“軍神”不打麻藥做眼部手術的情節,可以讓學生感受革命戰爭年代的殘酷環境,深刻領會老一輩革命家如鋼鐵一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這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相比傳統的說教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蕩學生的心靈。此外,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闖關游戲。在闖關游戲環節,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設置了解劉伯承的生平資料、查找沃克醫生對劉伯承的評價及文章中的生字詞等闖關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闖關問題的設置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以吸引學生持續闖關,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產生更深刻的感悟。
(二)立足教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古詩詞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蘊含的思想情感。基于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立足教材,將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興趣點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原文,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充分發揮想象力,將自己代入詩句,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教授《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借助教材中的注釋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再將其翻譯成現代文。有的學生在翻譯時將重點放在村莊大人忙碌的場景上,而對孩童在桑陰下學著種瓜的細節沒有過多描述。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詩歌的留白內容填補完整。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指導,啟發學生尋找想象的切入點,充分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三)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容易接受具體的知識或事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是一種很好的輔助學習方法。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思”,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引發學生更多的聯想。此外,情境教學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有助于學生思維發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授《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再現課文情境,利用圖片或視頻將文字轉化成形象、具體、生動的畫面,以此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播放優美的音樂,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呈現圓明園曾經的風光,使學生對氣勢雄偉和設計精妙的圓明園建筑有初步感知。接下來,教師在講解和分析課文內容時,可以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相關圖文資料,讓學生直觀體會圓明園文物之多、之奇。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這樣的一座舉世無雙的園林,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大家想親眼去看看嗎?”在得到學生肯定的答復后,教師繼續說道:“可是,它現在已經是這副模樣了……”隨后,教師播放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穿越時空,直擊當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的過程,目睹其殘垣斷壁、荒草叢生的景象,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如此,教師通過情境再現,不僅增強了語文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
(四)創新作業形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課后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課后作業承擔著鞏固與應用課堂所學知識的任務,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讓課后作業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身心發展規律,不斷創新作業形式,設計形式多樣、多元化的作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查補知識漏洞、鞏固所學知識,鍛煉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師可以設計畫圖、查資料、調查、采訪、手工制作等形式的作業,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知識的存在,進行自主探究。比如,在教授完《桂花雨》這一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搜集描寫桂花雨的詩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桂花的有關知識等。又如,在教授完《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不同動物尾巴的圖片或視頻,以及相關知識,并用各種形式進行展示等。
結語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學創作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重視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創新,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語文水平不斷提高,語文學科素養得到良好的發展,從而真正實現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