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多媒體技術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讓教師在備課、設計作業、接受教學指導、評價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部分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教學過程枯燥、乏味,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形式化、機械化,使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用生動有趣的動態圖片或視頻活躍課堂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知識探索,讓課堂“活”起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通過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給他們帶來身臨其境般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本文結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探討了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的三點策略,以供參考。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需求,只是一味地推進課程進度,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過于依賴傳統的講述式教學,教學方法單一,使得學生成了被動的傾聽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無法引發他們的思考和討論。此外,部分教師沒有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未能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習風格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
部分學校沒有聘請專業的學科教師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而采用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授課的方式,沒有真正落實教學計劃,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流于形式。其他學科教師可能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來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下降。長遠來看,這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法治社會的構建,會使得學生缺乏法律常識,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多媒體設備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更有趣
教師如果在教學時只是照本宣科,或者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課堂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降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圖文并茂、生動可感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抽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變得可視化、動態化,讓課堂變得更有趣、更精彩。
(二)讓教學案例更生動真實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除了有相應的理論知識,還有很多的案例。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很難完全理解這些案例。教師可以利用圖像、動畫、音頻等在多媒體設備上對重點內容進行放大與呈現,還原教學案例中的真實場景,以促進學生理解,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讓教學案例更生動真實,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利用教育游戲、案例分析工具、交互式軟件等,讓學生主動參與案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
(三)讓課堂教學資源更豐富
教師在備課時可以設計多媒體課件,適當延伸教學內容,擴大課堂信息量,讓學生有機會接觸課本以外的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維。在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教師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或采取口述的方式拓展案例。而引入多媒體設備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融入合適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并結合時事熱點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三、多媒體設備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活動,選擇合適的視頻、音頻等,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具體來說,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活動需要,按照音樂播放、畫面展示、問題設計、案例投放、列出數據的流程,為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融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圍繞教學內容進行討論,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挑戰第一次”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備課環節挑選《挑戰不可能》這一央視節目中的精彩片段,并將其剪輯成短視頻,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通過呈現這些挑戰者的優秀表現,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要想挑戰成功,就必須經過無數次嘗試和練習。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也要提醒學生,當面對從未經歷過的事情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挑戰。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促進課內外融合
運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時,教師要進行具體規劃,充分考慮可行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教學資源,選擇合適的呈現方式。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并將學生的實踐結果融入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取向,嚴格篩選教學活動形式,提高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契合度。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試種一粒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親自動手種下一粒種子的課外實踐任務,讓學生用拍照的方式記錄種子發芽、成苗、長大、開花、結果這一生命周期中的顯著變化,并將學生的記錄結果融入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種課外實踐和課內展示相融合的教學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以及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又如,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健康游戲我常玩”這一課的教學為例,由于學生都對游戲比較感興趣,游戲經驗也比較豐富,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外的游戲經驗遷移至課內,分享自己參與過的健康游戲和自己喜愛這個游戲的原因。在課前,教師可以征集學生參與過的健康游戲。在課上,教師可以將學生提到的游戲以圖片、動畫等形式呈現出來,并讓學生踴躍發言,細致講解自己推薦的健康游戲,與同學分享游戲玩法,這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還可以對學生推薦的健康游戲進行點評,并提出創新玩法。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這些豐富多彩的游戲,感受和不同的伙伴、在不同的環境中玩耍的樂趣。這樣環環相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游戲性,又能夠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真正參與課堂活動,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教學活動的形式更豐富多彩。
(三)布置趣味作業,引起學生討論
作為數字原住民的學生對信息技術并不陌生,他們對多媒體設備具有一定的使用能力。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設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并為學生布置趣味作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欲,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傳統游戲我會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以直觀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各種傳統游戲,并與學生進行互動,向學生提問:“你們玩過哪些傳統游戲,知道它的具體玩法嗎?”當學生討論到一定程度時,教師可以接著布置學習任務:“除了課件中的這些傳統游戲,你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找一找其他的傳統游戲嗎?”學生可以在課后進行搜索,并和同學嘗試這些游戲。通過這種活躍的師生互動,學生能夠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又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小水滴的訴說”這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意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制節約用水宣傳小視頻,并鼓勵學生家長幫助學生進行拍攝。在視頻中,學生可以簡單地分享自己對節約用水的重要性的看法,或者記錄自己為節約用水所做的努力。在收集了學生的視頻作業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引導學生互相點評。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助于增進親子關系,使家長更加了解學校的教學活動,從而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結語
多媒體設備能夠使傳統、單一、枯燥的課堂變得多姿多彩、有聲有色,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面對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化,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實際學情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教學案例和時事新聞,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真實性、實效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具備專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技能,也要將多媒體設備合理應用于備課、教學、評價、作業布置、互動等環節,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打造立德樹人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作者單位:貴州省天柱縣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