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
作者: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5-5294-2
出版時間:2020 年12 月
定價:18 元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制定本校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開展課程建設及課程評價的政策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在2015 年制定了第一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為順應新時代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指委在一系列調研基礎之上于2020 年制定推出《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以下簡稱2020 版《指南》)。筆者基于2021 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JSQ2021004),深入研讀2020 版《指南》發現,2020 版《指南》主要在課程思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教師發展五個方面進行了修訂,這體現了大學英語教育政策與新時代社會的共變關系。
第一,2020 版《指南》重點強調了大學英語教學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課程思政理念,以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調整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視。課程思政理念緣起于2016 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其中提出了教育工作者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學全過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將立德樹人提升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標準,進一步深化了教育工作者對課程思政理念的認識。為了將課程思政理念落到實處,2020 年教育部印發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各類課程需與思政課程形成協同效應,這就為大學英語課程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政策依據。
第二,2020 版《指南》提高了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突出了學生在使用英語交流時的信息深加工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修訂反映了大學英語教學當前存在的實際問題及國際社會發展情勢。目前部分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仍然過于側重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與翻譯的語言技能,對學生的跨文化鑒賞與交際能力的培養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產生歧義或誤解。此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處于世界經濟文化交流極其頻繁的時代,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落實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繼續推廣都對中國培養具備過硬英語語言能力及較高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新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第三,2020 版《指南》在闡述教學內容時特別強調了大學英語教學要主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正值世界大發展大變更大調整時期,世界各國文化交流頻繁且深入,外來文化的輸入和傳播更容易。大學生思維活躍且易于接受外來新鮮事物,如高校未能適時引導學生樹立中華文化主體性意識,外來文化可能會“反客為主”,威脅中華文化主體地位。為實現中華文化充分融入高校教材,教育部于2019 年印發實施《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明確提出了要將黨和國家意志有效融入高校教材,堅定大學生的中華文化自信,以發揮大學生對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主體性作用。
第四,2020 版《指南》在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指出,在當前信息化與智能化時代,多媒體技術,以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理應成為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這一演變反映了當前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和對教育形態的革命性影響。早在2018 年,教育部印發實施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旨在指導建設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的中國教育新形態。2020 年,教育部又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創新教育評價機制,進一步為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選取提供了政策依據。當前人工智能口語交流機器人、寫作智能批改平臺等現代教育技術已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投入使用,但仍存在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與應用水平不高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改善,以滿足新時代發展要求。
第五,2020 版《指南》針對教師發展問題,將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細化為育人素養、學科素養、教學素養、科研素養及信息素養,并特別突出了教師個人道德情操,將師德師風列為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五類素養的提出基于教指委針對教師發展問題開展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出大學英語教師看重科研、輕視教學的現狀,以及數字化教學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此外,之所以2020 版《指南》特別強調了師德師風問題,是因為近年來高校教師違反師德“紅七條”、教師職業道德滑坡等問題偶有發生。為了建立高校教師師德師風懲戒機制,2018 年中國開始實施《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對師德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這也成為2020 版《指南》修訂教師發展方面的重要政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