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
流光易逝,轉眼我步入教師行業已經十年。記得剛成為一名教師時,我暗暗要求自己一定要讓我的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我一定讓他們把我當成好朋友能和我分享學習生活中的小秘密??墒?,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太大的差距,我漸漸發現我在為他們營造輕松的氛圍, 他們卻太輕松而放松了學習,我努力和他們拉近距離,他們卻在課堂上以隨意散漫的態度對待老師和學習。面對種種狀況,我曾經有一段時期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漸漸失去了耐心,每當課堂上有人不認真聽講,每當看到沒交作業的學生名單,每當課堂提問他們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我就會非常生氣的想要發脾氣想要懲罰他們,久而久之我都會驚訝,自己怎么會變成這樣沒耐心的老師,又怎么會讓他們快樂的學習和成長呢?
好在學校非常注重青年教師的成長,注重全方位的提高教師個人素養。學校為青年教師發放了幾本教育書籍,閑暇時間翻閱書籍,特別是看了《學學蘇霍姆林斯基怎樣當老師》,其中有一篇是《像蘇霍姆林斯基一樣賞識孩子》,心里頓時感覺明亮。蘇霍姆林斯基一直強調孩子是相互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老師對孩子的欣賞就是要發現每個人身上那獨一無二的特質。當老師能夠發現學生的這個獨一無二的特質,并能給與欣賞時,那將是學生莫大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往往能激發他不斷的向前進步,追求高尚,
每個孩子都有他值得欣賞的地方,每個孩子也都有他被欣賞的權利。仔細想想,簡單的幾句話確實蘊含著大智慧。對于學習成績好學習習慣好的學生,我們總是倍感欣慰贊不絕口,而對于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我們卻總是忍不住的想要批評想要懲罰,一提起這些學生,我們總會想到他們愛做小動作愛走神,不做作業上課還會打瞌睡, 似乎他們會做的也只有這些了。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只要我們稍微多關注他們一點,就會發現他們身上各具特色的“閃光點”。
曾經我教過一個孩子,大概是讓很多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吧。上課就愛接話吧,要么就是和其他同學交頭接耳,沒有一刻是能安安靜靜的。上我的課,總是冷不丁接一句話吧,然后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而我面對這樣的局面,要么是讓他站著聽課,要么就是當堂把他批評一頓,而他總是一臉的不服氣。后來有一次,課堂上我剛講完一個知識點,他隨口接了一句話,而這次卻是和所學的內容相關的,我當時就想這次不能再打擊他了,可以讓他表現一下,于是我不失時機的讓他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而他確實表現的讓我大吃一驚,無論是從知識面還是見解上, 他的回答絕對是超越很多成績較好的學生的。于是,我當堂表揚了他,而全班同學的掌聲也讓他臉上掠過了驚喜的笑容。從那之后,他在課堂上的投入程度越來越高,而遇到一些課外擴展的知識,他總是會積極的舉手,把他知道的歷史故事、歷史觀點講給大家,而我在不影響進度的情況下,都會讓他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雖然他的學習習慣還是有些欠缺,自制力還是有待提高,可是他在歷史課上的轉變讓我明白:對于問題學生,一味的壓制只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甚至是會傷害到他們那強烈的尊嚴感,從而使他們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想法。作為一名智慧的老師,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放下對他們的成見,多關注他們,努力的去觀察去發現他們身上那獨一無二的特質,然后試著去欣賞,去贊美,去引導。
加德納在“多元智力理論”中指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的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所以我們的教學就是要設計通過各個方法展現每個學生的優點。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在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實踐中,最困難、最復雜的問題,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并體驗到思考勞動者的自豪感”,這對每位教師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又是每位教師都應該努力去做的,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曾經的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總是對孩子們期望太高,總是想讓他們快速的達到自己的要求,總是想讓那些跟不上腳步的學生快速的跑步跟上,過分的關注學習關注成績,卻忽略了孩子們內心的想法,忽略了孩子們的身上的“閃光點”,而蘇霍姆林斯基的“賞識教育”讓我恍然大悟,關注課堂關注學習沒有錯,可是更應該關注的是每個孩子身上那獨一無二的特質, 對待問題學生,改變自己的態度,多些耐心,多些愛心,多些關心,讓他們擺脫失敗的打擊,走出失敗帶來的痛苦,讓他們時刻都樂觀的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