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教育行業的重視程度日漸提升,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紛紛涌現出來,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脫穎而出。初中英語中的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課堂表現等對學生進行層級區分,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展開適宜的教學。同時,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英語教學還應當將傳統文化滲透在課堂中。本文圍繞初中英語分層教學展開研究,闡述了英語學科分層教學的重要意義,同時分析了在英語學科分層教學中滲透我國傳統文化的路徑與創新策略,希望能夠為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 分層教學 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30
目前,我國初中學校已經將分層教學理念引入到英語教學課堂中,并且與弘揚我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有機結合。分層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能夠使每位學生的差異性得到充分的尊重與理解,這不僅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也有利于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保持對英語課堂的高度熱情,并充分投入到工作中,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享受課堂。因此,對于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如何把握分層教學的研究路徑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分層教學,能使學生們增強英語學習動力,提升英語素質。
一、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改善學生差異較大的問題
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還要求在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要素,初中英語也成為各個學校重點把握和嚴抓的一項內容。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一直存在著一些限制,也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英語和我們的母語漢語有很大差異,包括語言環境、語言文化等,國內學生們沒有真正的英語環境,接觸英語也只是在英語課上,教師在講授知識點時,也不能完全使用英文,加之文化形式的不同導致很少有英語教師在課堂中額外教授我國的傳統文化。其二,對于我國學生來講,英語這樣的語言學科,其接受程度不盡相同,體現在學習上的效果便是英語水平的區別。
到了初中階段,有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也有許多英語基礎沒有過關的學生,能力差異很大,加之學生們的語言天賦參差不齊,所以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不同。而英語分層教學能夠很好地改善我國英語教學現狀,大大縮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同時分層教學還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進行傳統文化學習。
2.有利于教師調整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教師的教育模式是根據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基礎中等的學生為參照設計教學目標,規劃教學內容,這也逐漸出現了一些較為嚴重的問題。對于本身英語基礎和水平都比較優秀的學生來說,教師講的內容會略顯簡單,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挑戰性不強,所以這部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就會慢慢下降,從而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評估;而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講,教師講的內容又會很有難度,他們無法輕松跟上教師的步伐,與教師的節奏逐漸產生差距,出現厭學的情況,這樣也會影響學生整體的英語水平。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推行教育體制改革,其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也在逐步進行,隨之發生變化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其中因材施教理念逐漸成為教師們開展教學活動時的重要導向,這一理念在不同學科中有著不同的具體表現。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這一理念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被運用,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設置了不同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幫助所有學生都能夠根據自身情況投入到英語學習中,能夠更高效地掌握英語知識,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和效果。可見,分層教學在英語當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能夠給我國教育發展增加空間。
二、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路徑選擇
1.根據教材設定分層教學目標
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各個階段都做到分層,在設定教學目標方面,要充分研究和分析教材中的知識點和技能,也要對學生的水平、基礎進行分析,然后再以此確定教學目標。在分層設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不同層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例如,教師在授課結束后做拓展訓練,可以設計一個“Talk about it”的環節,帶領學生們用英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成語和俗語,將傳統文化滲透入英語教學,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成語是我國人民生活中孕育出的優秀語言形式,例如愛屋及烏(Love me, love my dog),百聞不如一見(One look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大開眼界(Broaden one's horizon; be an eye-opener),國泰民安(The country flourishes and people live in peace),等等,學習成語能增強學生的詞匯量,促進英語和中國文化的結合。
通過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管控,教師能夠輕松考 查學生是否已經將自己該掌握的部分掌握到位,也能抽出時間幫助優等生提升更多能力。
2.以學生為基礎進行分層
孔子作為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其教學觀體現的就是以人為本,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英語教師所開展的分層教學印證了這一觀點。要求英語教師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設計教學內容。當然,這里并不是指教師以自我的主觀意識來對學生分層,而是要著重考察學生的幾項素質,包括基礎知識水平,對英語的興趣,英語學習的天賦,掌握英語知識的快慢程度以及幾次英語考試的綜合成績,通過對這些要素的綜合考量,學生的層級也就能夠顯而易見了。
通過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以及分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組。第一組為優秀組,這一組的學生是英語基礎非常扎實,英語能力和對英語的悟性也是極高的,在整體學生的英語水平中處于上游。第二組為中等組,這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好,英語能力也較好,英語成績處于班級的中等階段。對于這一部分的學生,要求會稍有降低,要求在每節課的學習中,掌握80%—100%的知識即可,同時可以運用大量習題來輔助鞏固知識,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在課后進行知識擴充,會用這部分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三組的學生為潛力組,這部分學生的進步空間是三組學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容易提升自己能力的,他們的基礎稍微落后一些,英語的成績也處于比較下游的階段。對于這一組的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學習內容,只需要掌握課堂知識的60%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學生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理解、訓練、復習與鞏固,以此來保證吸收新知識的同時能夠有效鞏固舊知識。這部分學生需要教師多加引導和鼓勵,使他們對英語的興趣提升。教師在日常課程的開展中,要嚴格按照該分類進行教學,在傳統文化滲透時也要有所體現。
例如在講授世界名著時,英語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記》(Journey to the West)、《紅樓夢》(A Dream of Red Mansions)、《水滸傳》(water Margin)、《三國演義》(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還可以拓展我國的其他著作,讓學生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舉辦名著的話劇表演活動,讓學生用英文對名著中的某一經典進行表演,如西游記中的三打白骨精(Three dozen white bone essences)、三調芭蕉扇(Three-tone plantain fan)、大鬧天宮(Make a big fuss about the Heavenly Palace),等等,在提升課堂趣味的同時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對在英語學科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帶來積極影響。
3.教學過程中的分層
英語課堂中的分層教學,能夠有效使各層級學生的差異性得到充分尊重,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課堂上做到有話可說,有知識可學;同時,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也有一定的幫助,那么在課堂中自然就可以活躍起來。在設計不同層級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們就要做到在課堂過程中分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的原則,通過這種方式讓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學習課堂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解節日時,可以設計一個用英文表達我國傳統節日的環節,并在第二堂課中進行復習,在利于學生提高口語表達的同時,也讓學生們感受到傳統節日的魅力。在復習時,先提問簡單的問題,大部分讓潛力組學生來回答,比如節日的英語說法——端午節(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國慶節(National Day),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等,然后再提問相對難一點的問題給中等組學生,例如祝福語萬事勝意(Everything wins),平安喜樂(Peace and joy),等等,最后可以提問一些節日習俗等,讓優秀組成員回答,例如放鞭炮(Set off firecrackers),吃年夜飯(Eat New Year's Eve dinner),賽龍舟(Dragon-boat Racing),等等。同樣的道理,課堂分組也有講究,把同一層級的學生盡量分到一個組是最為合適的,這樣就可以按組為單位管理所有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的環節也更加能夠使同一水平的學生互相激勵和進步。教師可以根據小組成員的層級來對討論任務進行安排,優秀組成員多的小組討論較難的問題,而中等組和潛力組則需要討論較為基礎簡單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另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從而持續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4.練習與評價的分層
在英語的教學中,大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并找到自身的學習方式,同時還有利于教師通過學生練習的結果來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適應學生們的整體水平。在進行練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們也要對題目進行分層,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要有不同的難易程度和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進行對話練習時,以課文《Where are you from?》為例,潛力組的學生需要對照課文中的對話進行拼讀,最好能夠達到可以不看課文背下來的程度;中等組的學生需要對Where are you from?的對話進行擴充,可以是家鄉的位置,家鄉的風景,等等;優秀組的學生則需要在對話中加入更多的內容。這樣可以使不同層級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課后增加一個與Where are you from相關的趣味活動促進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讓每一位學生選擇一個心儀的城市進行了解與介紹。例如陜西的剪紙(Decoupage)、泥塑(Clay)、腰鼓(waist drum)等,大同的春節廟會(Spring Festival Temple Fair)、銅器(Bronze)等,潛力組的學生可以對這些傳統文化進行簡單的介紹,而優秀組的學生要對其進行較為深入的介紹,如陜西剪紙有著名的作品《百鳥朝鳳》(Hundred birds towards the phoenix)、《二龍戲珠》(Two dragons play beads)等,有能力的學生還能對其含義進一步進行介紹。
同時,教師也要做到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分層,其中包括學生的課堂狀態、課堂活躍度、對知識的吸收程度等諸多方面。如果一個學生連續退步超過三次,那么就要為該學生降一個層級,同樣一個學生進步連續三次,那么就要綜合考慮為學生提升一個層級。這樣可以激勵學生不斷進行學習。
三、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創新思考
1.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優勢突出,能夠在提高全體學生參與度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同時也會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一些較為年輕的,教學水平還有待提升的教師有可能在分組時過于主觀,不能區分學生們的等級,導致分組失誤。這樣會增大學生們之間的差距,形成兩極分化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就不能僅僅用一種教學方法進行。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法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比如在進行分層教學的基礎上,利用小組課堂進行分組式教學,任務型教學和探究性教學;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自由式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尋找搭檔,或是采取對話式教學,讓學生們能夠更加具有參與性。當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時,就能夠相互取長補短,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以課文《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向學生普及我國的茶文化,科普茶飲之道,了解我國飲食文化的精妙之處。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其分為若干小組,讓每一組學生針對我國的茶品種進行了解并在課堂中做出介紹,如“西湖龍井”(west Lake Longjing)、“碧螺春”(Biluo Chun)、“君山銀針”(Junshan silver needle)等,對茶葉產地、口味、形狀、采摘最佳時期等進行英語講述。英語功底較強的學生還能夠深入講述茶文化,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以及朗誦能力。
2.課堂留白促進學生思考
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們的差異除了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一致以外,其實最重要的是學習速度的差異。有些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速度比較慢,所以當教師的課堂節奏過于緊湊時,很多學生在還沒有完全掌握知識時就被迫去學習新的知識,而新的知識還沒有掌握,下一個知識就又開始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對于知識的教學要進行一部分的留白,可以每節課空出五分鐘讓學生們進行自我總結,或是在課后作業中多布置一些口頭練習作業等等,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具有極強的推動作用,在分層過程中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該具備更高的素質,積極尋找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與此同時,英語教師應當在管理不同層級水平學生的同時,不斷調整各層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在課后要及時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除此之外,教師們也要不斷強化自身,一方面要創新教學方式,另一方面要整合素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的辦學效果。
參考文獻:
潘菲《分層教學法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海外英語》2022年第18期。
(林慧娟,1982年生,女,漢族,福建莆田人,大學本科,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
[2] 陳滿蓮《分組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甘肅教育研究》2022年第9期。
[3] 楊長棟《探究分層教學理論對初中英語教學策略的影響》,《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