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暉



摘? ?要:通過計算中考物理成績與語文成績的相關性提出語言能力強弱可能對物理學習有影響,給出佐證案例,并論證其原因。以“分子熱運動”一課為例,闡述如何對學生的物理語言能力進行有效的量化評估及跟蹤培養。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給出培養學生物理語言能力的建議。相比于以往用“雙基薄弱”來評價后進生,先評估后進生的語言能力進而分析其學習物理過程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一個新的視角。通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來改善學生學習物理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物理;語言能力評估;語言能力培養;分子熱運動
引言
(1)物理與語文成績顯著相關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跨學科實踐”[ 1 ],啟發筆者思考一個問題: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在實踐中可以聯系在一起,那么,一個學科的主要能力是否會影響另一個學科的學習呢?
筆者用EXCEL軟件的CORREL函數計算2022年莆田市某中學中考語文和其它科目成績的相關性,結果如表1所示。
與其它理科科目(數學、化學、生物)相比,物理成績和語文成績的相關性最高。語文成績的高低反映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強弱。物理成績和語文成績顯著相關,說明語言能力強弱可能對物理學習有影響。
(2)在日常評價和教學中觀察到語言能力強弱對物理學習有影響
筆者在某次單元檢測中設計了如下兩道題:
題目1:如圖1所示,R1=5 Ω,電源電壓U=3 V,將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處,閉合開關后電流表示數為0.1 A,求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
題目2:為確保交通安全,我市交警部門大力推進酒駕常態化治理。圖2甲為酒駕檢查時常用的酒精測試儀,圖2乙為其簡化電路圖。已知電源電壓為3 V,定值電阻R0=4Ω。R為阻值隨酒精氣體濃度改變的可變電阻,其部分情況下的阻值如圖2丙所示。將一個量程為0~0.6 A的電流表接入電路,并將其刻度改為酒精氣體濃度。求:{1}當被檢者的酒精氣體濃度為0時,電路中的電流;{2}當電流表指針滿偏時,被檢者的酒精氣體濃度是多少?
題目1和題目2均考察串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規律,電路相似,難度相當,區別僅僅是后者增加了電阻和酒精氣體濃度的對應關系,字數更多一些,但后者的得分率僅為0.42,明顯低于前者的得分率0.71。許多學生題目2得分不理想,詢問其原因,大部分人的回答是“題目看不懂”。
此外,語言能力對物理學習有影響,在教學中也不乏佐證。如:一些后進生不愿意課前看課本,詢問其緣由,回答大多也是“看不懂”。又如:某道題目講解完后,大部分學生表示聽懂了,甚至還覺得“很簡單”,但仍有個別學生緊鎖眉頭,表示“沒聽懂”。筆者課后找到這些學生,用比較慢的語速把原來的內容再講一遍,他們就能聽懂。
(3)分析語言能力強弱對物理學習有影響的原因
{1}語言能力涵蓋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聽課、交流、閱讀、文字表達一一對應,是學生學習時思維活動的外化體現,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息息相關。
{2}初中物理偏直觀、形象,往往來源于生活情境,從生活走向物理的過程離不開語言表達;物理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關系緊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過程同樣需要科學、嚴謹的語言表述。
(4)提高語言能力對物理抬底有現實意義
許多后進生的真正短板不在于缺少物理知識,而在于未完全具備與其年齡段相對應的語言能力。若一名學生的語言能力偏弱,會在其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長期一知半解,在考試中不斷體會到挫敗感,隨著時間推移,興趣消失殆盡,成績也慢慢落后于其他學生。
教師常常不會將成績落后與語言能力偏弱聯系起來,更不會去考慮如何提高后進生的語言能力。因為當大部分學生的反饋是“聽懂了”“很簡單”時,沒學好的孩子會被簡單地歸因于“比較笨”“反應慢”甚至“沒辦法教”,另外,語言能力的提高在大部分人看來是語文教師的任務。
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對抬底有很大幫助。下面筆者以“分子熱運動”一課為例,闡述如何對學生的物理語言能力進行有效的量化評估及培養。
1? 物理語言能力的量化評估及培養
1.1? 對學生的物理語言能力進行量化評估
1.1.1? 限時自主閱讀
請學生用5分鐘左右時間閱讀教材。提示學生一邊讀一邊注意記住關鍵詞,對一些不良閱讀習慣如用手指引導閱讀、習慣性回讀等進行糾正。
1.1.2? 完成量化評估
請學生合上教材,閱讀如下填空題(在多媒體一體機上顯示),將題號和答案寫在作業本上。完成后同桌互評,將成績上報課代表,由課代表匯總記錄。設計題目分值時盡量使滿分為10分,以便不同課時之間進行橫向對比。
{1}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構成的。(2分)
{2}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分子的直徑約____m。(1分)
{3}分子如此之小,用____顯微鏡才能看到。(1分)
{4}可以通過物體的一些宏觀表現來____構成物體的分子的情況。(1分)
{5}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____。(1分)
{6}____、____和____之間都可能發生擴散現象。(1分)
{7}擴散現象表明:分子間有________;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這種運動又叫熱運動)(2分)
{8}鉛柱擠壓后結合、壓縮固體或液體很困難表明:分子間同時存在____力和____力。(1分)
答案:{1}分子 原子 {2}10-10 {3}電子 {4}推斷 {5}擴散 {6}氣體、液體 固體 {7}間隙 無規則運動 {8}引,斥
1.2?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物理語言能力
1.2.1? 應用問題串提高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
演示氣體擴散實驗。設計如下問題串:
{1}本實驗用到哪些器材?
{2}實驗前如何裝配器材?
{3}實驗時看到什么現象?
{4}該現象可以推斷出分子的什么情況?
演示鉛柱擠壓后結合。設計如下問題串:
{1}實驗前需如何處理鉛柱?
{2}實驗時看到什么現象?
{3}該現象可以推斷出分子的什么情況?
{4}有人認為鉛柱結合是由于大氣壓的作用,如何設計實驗反駁?
總的原則是讓學生有話可說,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抓住其中的閃光點進行表揚,讓學生有成就感,逐步培養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我的興趣和習慣,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1.2.2 通過流程圖的設計提高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完成前面的閱讀、觀察和討論之后,學生對本節課的基本內容已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羅列出本節課基本內容的關鍵詞句,依照邏輯上的先后順序,設計出本節課基本內容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構建知識網絡。
1.2.3 通過小組討論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
用多媒體一體機展示延申閱讀材料“分子間作用力的特點”,如表2所示。請學生閱讀后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為什么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2}為什么分子間作用力有時表現為引力,有時表現為斥力?
{3}在氣體擴散實驗中,為了縮短時間,能不能讓兩個玻璃瓶的位置對調?
在液體擴散實驗中能不能用玻璃棒攪拌?
答案:
{1}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就越劇烈,擴散也就越快。
{2}當分子間的距離變大時,引力和斥力都減小,而斥力減小得更快,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當分子間的距離變小時,引力和斥力都增大,而斥力增大得更快,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
{3}不能,對調后無法排除因二氧化氮密度較大而下沉導致氣體混合的可能;不能,用玻璃棒攪拌使兩種液體被動混合,不是擴散現象。
通過小組討論,還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現象背后的原因、規律背后的本質以及可能未注意到的實驗細節等,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由淺表學習轉入深度學習。
2? 結論及建議
2.1? 物理語言能力量化評估
總之,語言能力的提高對物理學習有促進作用。部分物理學困生是由于語言能力偏弱造成的,培養學生的物理語言能力對提高底部平均分有重要意義。在學生限時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若干填空題,以十分制的形式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量化評估,進而跟蹤其語言能力的發展變化。
2.2? 物理語言能力培養建議
教師可以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物理語言能力:
{1}聽:教師的課堂用語應簡潔、規范,做好物理學科語言的示范。
{2}說:創設情境,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針對確定的主題進行交流、表達,及時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
{3}讀:課堂上讓學生限時閱讀教材及延申材料;課外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優秀的科普著作,如《數理化通俗演義》《劍橋文叢》等。
{4}寫:在校本作業中適當加入一些主觀性、開放性試題,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在課堂上設計思維導圖、流程圖等。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33-38.
[2] 肖德好.? 全品學練考物理九年級全一冊(上)RJ聽課手冊[M] . 銀川:陽光出版社,?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