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
摘?要:職業教育適應性包括教育內容的更新、教學方式的改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和素質提高、教育與產業的緊密結合、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與就業的銜接、國際化合作等。職業教育生態位包含職業教育生態位態與勢,生態位寬度、生態位重疊與分離等特征。基于生態位理論分析發現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存在生態位寬度有待擴寬、生態位態有待提高、生態位有重疊現象、生態位分離較大、未有效融合等問題。可以從調整職業教育機構布局、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引入新的技術和工藝、推進產教融合、加強國際化合作、增加行業認證和資格證書等策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生態位態與勢、拓寬生態位寬度、避開生態位重疊,形成有效分離,進而增強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適應性。
關鍵詞:職業教育生態位;職業教育適應性;粵港澳大灣區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11
1?研究背景與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明確指出: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增強適應性是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黨中央對職業教育改革提出的明確要求。2017年,我國政府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旨在將廣東省、香港和澳門等城市連接成世界級的灣區和大都市區,促進灣區經濟發展、創新和合作,加強互聯互通。灣區的建設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如何增強適應性,助力灣區建設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本文基于生態學理論,分析如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適應性。
2?生態位
1910年,美國學者R.H.約翰遜第一次在生態學論述中提到生態位。生態位指的是一個物種在其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和位置,包括其生存、繁殖和與其他物種的相互作用。每個物種的生態位都是由其生態習性和對環境和其他物種的適應性決定的。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不同的物種擁有不同的生態位,它們通過相互作用和競爭共同構成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當生態位發生變化時,如物種數量的增加或減少,或者環境條件的改變,都可能會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重大的影響。生態位理論中有以下幾個重要概念:
一是生態位態和生態位勢。生態位態指的是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所占據的特定生態位,包括其所利用的資源、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生存條件等。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態位態,因為它們的生理特性和生態要求不同。生態位勢指的是一個物種在理論上可能占據的生態位,也就是說,它所具備的生理特性和生態要求使其能夠生存和繁殖的所有環境條件。生態位勢是一個物種在不同環境中的生態位態的理論上限,它受到物種的生理和形態特性、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競爭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生態位態和生態位勢是相互關聯的,生態位態是一個物種實際上所占據的生態位,而生態位勢則是一個物種在理論上可能占據的生態位。在實際生態系統中,物種的生態位態往往受到資源競爭、捕食、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很難完全達到其生態位勢的理論上限。
二是生態位寬度。生態位寬度是指一個物種在其生態位中所能容忍或利用的環境變化或資源范圍的寬度。一個物種的生態位寬度通常受到其生理特性、行為、進化歷史和與其他物種的競爭關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生態系統中,物種之間的生態位寬度差異可以決定它們在資源利用、競爭、捕食和共存等方面的相對優勢。此外,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也可能對物種的生態位寬度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其生態適應性和生存能力。
三是生態位重疊與分離。生態位重疊指的是兩個或多個物種在它們的生態位中所利用的資源或環境條件有重疊部分的程度。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物種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態位重疊,這種重疊可能導致它們之間的競爭和共存關系。生態位分離則是指不同物種在它們的生態位中所利用的資源或環境條件存在差異,使它們能夠避免或減少生態位重疊,從而實現相對穩定的共存關系。生態位分離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包括資源利用的不同時間、空間、方式、溫度等方面的差異。生態位重疊和生態位分離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因素。生態位重疊可能導致物種之間的競爭和排斥,從而影響它們的生存和繁殖;而生態位分離則可以促進物種之間的共存和互惠共生,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
3?職業教育生態位
(1)職業教育生態位是生態位理論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職業教育是教育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其目的是為了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職業教育生態位指的是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生態系統中所處的角色和地位,包括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學生群體等方面的特點和特色。職業教育生態位也有生態位態與勢、生態位寬度、生態位重疊與分離等特征。
(2)職業教育生態位態與勢是不同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在教育市場上所占據的特定位置和理論上可能占據的位置。職業教育生態位態指的是一個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在教育市場上所占據的特定生態位,包括其所提供的教育資源、教學水平、學生就業情況等方面。每個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態位態,因為它們的教學理念、課程設置、學生群體等不同。職業教育生態位勢指的是一個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在理論上可能占據的生態位,也就是說,它所具備的教學能力、教育資源和學生就業情況等因素使其能夠在教育市場上占據更廣泛的市場份額和受到更多的認可。職業教育生態位勢是一個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在不同市場環境中的生態位態的理論上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教育質量、教學規模、學生就業情況、社會認可度等。
(3)職業教育生態位寬度指的是一個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在教育市場上所能夠適應的教育需求和就業市場的寬度。一個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的生態位寬度通常受到其教學水平、課程設置、學生就業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對于某些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來說,它們的生態位寬度較窄,只能在特定的教育需求和就業市場中提供服務和滿足需求。如果它們的生態位寬度較寬,就能夠適應更廣泛的教育需求和就業市場。在職業教育規劃和管理中,需要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生態位的寬度,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就業市場的合理競爭。同時,也需要促進不同職業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實現共贏和共同發展。
(4)職業教育生態位重疊與分離可以理解為不同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之間在教育資源利用、課程設置、學生培養等方面存在的重疊和差異。職業教育生態位重疊指的是不同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之間在教育資源利用、課程設置、學生培養等方面存在的重疊,可能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和學生就業競爭的加劇。職業教育生態位分離則是指不同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之間在教育資源利用、課程設置、學生培養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它們能夠避免或減少重疊,實現相對穩定的共存關系。
4?職業教育適應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職業教育需要密切關注社會發展的需要、市場需求和學生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為學生提供更加貼近實際的技能培訓,促進學生的就業和社會發展的進步。職業教育適應性包括以下幾點:
(1)教育內容的更新:職業教育應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及時更新教育內容,引入新的技術和工藝,培養新型職業人才。
(2)教學方式的改進:職業教育應探索創新教學方式,如實踐教學、課程與項目結合等,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職業素養。
(3)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和素質提高:職業教育需要具備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以適應不同行業和領域的需求。
(4)教育與產業的緊密結合:職業教育應與產業緊密結合,通過實習、實訓和實踐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職業素養,使學生能夠適應市場和行業的需求。
(5)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職業教育資源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的需要,進行合理配置,確保職業教育能夠提供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教育和培訓服務。
(6)教育與就業的銜接:職業教育應該通過就業服務和創業指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提高就業競爭力,促進人才流動和就業創業。
(7)國際化合作:職業教育應該加強國際化合作,吸納國外的優秀經驗和資源,推進人才交流和教育合作,提高職業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適應性。
本文從生態位角度分析,認為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是指職業教育應適應學習需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等,在教育生態系統中有很好的態與勢;職業教育生態是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子系統,職業教育應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符合產業發展需求,提高師資隊伍力量,加強國際合作,增強職業教育生態位寬度;職業教育應合理配置資源,適應教育與就業的需求,優化專業設置,避免職業教育生態位重疊,實現有效分離。
5?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適應性存在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省9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該區域聚集了眾多的高等教育機構、科研機構和企業,是中國乃至全球的經濟中心之一。經過多年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發展很快,但在適應產業,滿足人們學習需求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5.1?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生態位寬度有待擴寬
職業教育與行業需求不匹配,職業教育課程中教授的技能與粵港澳大灣區中行業的需求之間存在差距,職業教育提供者可能沒有資源或聯系來跟上該地區行業快速發展的技術進步,導致學生學習的技能與行業尋求的技能不匹配;企業合作不足,一些職業學校缺乏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導致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難以提升,從而難以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職業教育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系統中生態位寬度未能有效拓寬。
5.2?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生態位態有待提高
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在粵港澳大灣區,一些地區的職業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導致部分學生無法接受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滯后。職業教育學校的課程設置滯后于市場和產業的變化,導致培養出的畢業生和市場需求脫節。教師隊伍建設不足。職業教育師資力量相對不足,一些職業學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導致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5.3?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生態位有重疊現象
在粵港澳大灣區,由于各地區的職業教育機構數量眾多、專業設置豐富,因此存在著職業教育生態位重疊的現象。一些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的生態位寬度相似,面向相似的目標受眾,因此在市場競爭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關系。例如,在某些行業領域,由于職業教育機構數量較多,面向相似的目標受眾,因此存在競爭關系,這可能會導致一些職業教育機構在市場上難以生存和發展。
5.4?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生態位分離較大,未有效融合,形成高效生態
粵港澳大灣區有多樣化的教育系統,未有效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個地區有不同的教育系統和標準,在調整職業教育計劃和課程方面有一定困難。香港和澳門的教育體系更加西方化,而廣東的教育方式更加傳統,各地教育生態位分離較大,各地資源未能有效融合。另外,一些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的生態位寬度較窄,只能在特定的教育需求和就業市場中提供服務和滿足需求,與其他職業教育機構或專業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6?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適應性之建議
基于生態位理論,需要加強職業教育機構之間的協作與協調,優化資源配置和布局,強化實踐教學和產教融合,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際能力,以適應市場和行業的需求,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1)調整職業教育機構布局:應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狀況和就業市場需求,合理布局職業教育機構,確保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覆蓋面的合理擴展。同時,粵港澳需要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的合作和協同,推進教育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改善職業教育生態位的態,使職業教育錯位競爭,優勢互補,形成有效分離。
(2)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是職業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專業素養提升,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以適應不同行業和領域的需求。粵港澳大灣區內應加強師資培交流合作,互相學習,提升師資水平,形成師資流動機制,灣區內師資互動流通。只有整體提升灣區內師資隊伍力量,才能讓職業教育生態位的態更接近于勢。
(3)引入新的技術和工藝: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灣區經濟的發展要緊跟世界發展步伐,創新新技術新工藝。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的轉型升級,職業教育應該引入新的技術和工藝,培養新型職業人才,滿足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要適應經濟發展需求,適應產業發展對技能人才需求,拓寬職業教育生態位。
(4)推進產教融合:職業教育應與產業密切結合,加強產教融合,通過實踐教學和企業實習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職業素養,使學生能夠適應市場和行業的需求。粵港澳大灣區內產業較多,企業很多,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很大,只有深化產教融合,才能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適應灣區經濟發展需求,適應企業用人需求,有效拓寬職業教育生態位。
(5)加強國際化合作:粵港澳大灣區開放程度高,大灣區職業教育應該加強國際化合作,吸納國外的優秀經驗和資源,推進人才交流和教育合作,提高職業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適應性。灣區競爭是與世界的競爭,灣區的合作是與世界的合作,大灣區職業教育要有放眼全球的視野,整合國際資源,提升灣區職業教育競爭力,提升職業教育生態位的態,也才能進一步擴寬。
(6)增加行業認證和資格證書:粵港澳大灣區應進一步推動學分互換,學歷互認,加強職業教育與行業的對接,增加行業認證和資格證書,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市場適應能力,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7?結束語
應用生態位理論,對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生態位進行分析,探究不同職業教育機構和專業之間的競爭和互補關系,探究職業教育與灣區經濟、產業的適應性,探究職業教育生態位的態與勢、生態位的寬度、生態位的重疊與分離,探究職業教育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制定相應策略,提高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適應性具有積極意義。但職業教育生態涉及因素眾多,后續可以對職業教育生態展開實證分析。
參考文獻
[1]王冠群.生態位視域下高職的生存與發展[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期刊,2008,(06):3739.
[2]陳昌蕓,侯長林.教學服務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困境及突破策略——基于生態位理論視角[J].職教論壇期刊,2017,(13):8287.
[3]楊清華,許儀.生態位理論視角下高校實驗室生態系統安全治理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期刊,2020,37(07):2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