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強 林秀芳 劉麗彬 賴青莉
摘要 2014—2021年,福建省氣象部門全力推進縣級綜合氣象業務改革,以建立適應縣級綜合氣象業務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為目標,期間建立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師資隊伍,積累了大量縣級綜合氣象業務教學資源,建成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實訓基地等,為福建省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才隊伍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創新打造福建培訓特色,切實推動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改革的步伐,有力促進了福建省氣象業務高質量發展。通過對2014—2012年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工作的系統梳理,明晰培訓工作的成績和不足,為氣象高質量發展持續助力。
關鍵詞 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效益;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6–0128-03
2014—2021年,在福建省氣象局人事處和福建省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的指導下,福省建氣象培訓中心持續落實精準培訓、全員覆蓋原則,以組建適應縣級綜合氣象業務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為目標,共舉辦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40期(面授培訓班19期,遠程培訓班21期),面授培訓7 961人次,遠程培訓73 836人次。期間,建立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師資隊伍,積累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教學講義、課件等教學資源,建成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實訓基地,為福建省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才隊伍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培養了大批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才,切實推動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改革進程,有力促進了福建省氣象業務高質量發展。
1 概況
2014—2021年,福建省氣象培訓中心積極落實福建省氣象局要求,全面開展面向全省范圍的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培訓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培訓方式方法不斷創新,培訓項目與時俱進,有力推動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和常態化,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人民安全福祉的中心任務要求,促進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警預報、綜合氣象觀測和業務技術保障等業務綜合化、集約化,建立科學合理的業務用人機制,同時形成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訓”具有福建特色的氣象教育培訓模式,為推進縣級綜合氣象業務現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對福建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4—2021年,福建省氣象培訓中心積極落實福建省氣象局要求,全面開展面向全省范圍的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培訓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培訓方式方法不斷創新,培訓項目與時俱進,有力推動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和常態化,同時形成了“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訓”具有福建特色的氣象教育培訓模式,為福建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福建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情況和效益分析
福建省現有縣級氣象機構70余個,在福建省氣象局的部署下,省氣象培訓中心每年按機構分批次開展全員全覆蓋的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2.1 年度面授培訓為主,集中開展輪訓
培訓主要分線下面授培訓和線上遠程培訓2種,為了增強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實操的培訓效果,面授培訓成為培訓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才的主要模式。在年度省局重點培訓計劃中,每年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均作為重點培訓任務,安排專門經費,從全省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全員到骨干、從省、市、縣三級分層分級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相關培訓工作。
2.2 年度遠程培訓輔助,不間斷強化學習
為加強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業務人員適應現代觀測業務發展的能力和崗位技能水平,克服經費不足、人員不足、場地不足等資源短缺困難,以遠程培訓為輔助。遠程培訓主要依托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篩選和集中國家級業務單位課件和福建省自行錄制的優質課件作為培訓內容,供全省氣象綜合氣象業務人員進行長期持續學習。
2.3 以賽促訓,激發業務骨干潛力
2014—2021年,結合縣級綜合氣象業務競賽的舉辦,集中性、針對性地對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有效提高了業務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操能力,形成了各單位均有縣級綜合氣象業務領軍人才的格局。2015年1月在四川成都舉行了第九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一屆全國氣象行業縣級綜合氣象業務職業技能競賽,福建省通過省級選拔、集訓、參賽,獲得了團體第六名的歷史最好成績,個人全能取得第九名和第十七名的新突破。在此基礎上積累經驗,我省在往后幾屆競賽均保持較高水平,如2020年“第十五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選拔賽”我省取得團體第六名的好成績。
2.4 以考核為抓手,促培訓效果提升
為強化崗位練兵,檢驗培訓效果,考核業務人員崗位業務能力,培訓過程設置教學測試練習和結業考核,采用理論測試和現場實操等形式開展量化考核,確保培訓質量和水平。同時,除常規年度培訓計劃外,利用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等平臺,對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員展開繼續教育,利用多種形式持續提升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員的動態業務水平。2014—2021年,教學效果平均滿意度均在87%以上,教學內容平均滿意度均在85%以上,教學設計平均滿意度均在84%以上,遠程培訓效果滿意度均為良好。
2.5 多元化培訓形式,助推人才梯隊建設
為解決培訓時間、空間、資源緊缺等問題,培訓中心結合實際嘗試,探索多元化培訓形式,以彌補培訓能力不足為目的,以增加培訓資源種類和數量為具體抓手,多手段、廣思路開展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1]。例如:開展首屆福建省遠程學習示范點微課作品交流評選活動,全體業務人員廣泛參與,發揮各自所長。通過評選活動制作了一批可用的、有效的、低成本的學習課件,以老帶新、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為業務人員解決了部分技術難題;通過選拔業務尖子,持續性、針對性地制作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微課件,助推各縣局培養至少1名縣級綜合氣象業務骨干(部分骨干成為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帶頭人),助力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員的水平提升。
2.6 立足資源建設,狠抓師資隊伍培養
在歷年培訓中,省氣象培訓中心尤其注重培訓資源建設,先后制作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三分屏課件、高空地面一體化教材,形成了包含綜合觀測、氣象預警預報、防災減災與公共氣象服務、法規政策與發展規劃4大類16個小類,近2萬道題目的綜合題庫;形成47萬字的縣級綜合氣象業務講義,研發了針對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的內部教材等;同時為海事、水利、黨校等部門防災減災工作提供培訓支持,使學員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可以在全真環境中進行實操演練,顯著提升了培訓實效。
通過狠抓資源建設,探索了“集中面授+遠程教學+異地教學+心理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訓過程中根據培訓效果靈活調整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以在實訓基地的集中面授為基礎,針對重點課程邀請全國范圍內優秀專家遠程實時授課。同時,組織學員集中赴異地集訓,學習兄弟單位先進經驗,形成了在有限投入資源的情況下,盡量多產出成果的“一舉多贏”培訓模式,為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才打下堅實基礎。此外,自2014年以來,依托每年年度省局培訓計劃,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縣級綜合氣象業務骨干輪訓,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師資隊伍逐漸成長起來。
3 福建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的做法與亮點
3.1 領導重視,做好頂層設計
自縣級綜合氣象業務改革以來,福建省氣象局高度重視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才培養和相關工作的推進。在培訓方面,福建省氣象局領導參與擬定集訓年度計劃和方案,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和課程設置,參與培訓班開班及授課,協調多個單位,保障培訓工作順利進行。在師資隊伍保障方面,抽調專人負責保障培訓相關事宜,同時面向全省氣象部門組建專家隊伍,按照業務類別進行針對性授課和輔導。此外,在培訓結束后,動態關注培訓效果和效益,加強集訓經驗總結,為后期持續培訓提前做好謀劃,制定延展性培訓計劃[2]。
3.2 提前謀劃,精心部署,分工協作
2014—2021年,在上一年年底或者當年年初制定每年年度培訓計劃,通過開展全員問卷調查、業務單位分管領導和業務骨干電話訪談、省市縣不同層級氣象部門抽樣訪談等多種途徑了解培訓真實需求和問題所在;聯合福建省氣象局觀測處、人事處、預報處、減災處等單位設計年度培訓內容,統籌結合福建省氣象局業務發展總步伐開展培訓工作;聯合福建省氣象局觀測處、大探中心、信息中心、培訓中心等單位,根據各自業務專長,分開協作,確保培訓實效。此外,培訓中心充分利用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等資源,采取遠程+面授相結合的方式,每年度以網絡形式定期開展綜合氣象業務理論網絡測試,檢驗培訓效果。
3.3 建立教學資源體系,搭建教學平臺
第一,針對教學資源體系下功夫,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源體系,主要包括教學視頻、教學光盤、授課教材(講義)、課件、匯編材料、總結等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資源,僅多媒體教學課件錄制,累計達到了391個、約413 h,為培訓工作打下了堅實的軟件基礎;第二,依據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內容鍛煉打造了一支不同業務崗位的高水平兼職教師隊伍,為培訓形成穩定的師資來源,保證培訓質量;第三,形成了“規范管理、借力發展,共建共享”的培訓管理新模式[3]。
3.4 注重實效,靈活調整,扎實推進
第一,提升思想認識,增強培訓的自覺性。通過前期動員、宣講等活動,將培訓作為一項重要業務工作的理念深入人心,強化各級部門的認識,形成廣泛認可的氛圍。第二,做好任務分解工作,調動部門參與的積極性。針對培訓具體工作,明確責任部門、執行部門、分管領導、完成時限、協作構架,促使相關部門既能分工協作又能形成合力,確保培訓規范化運行。第三,細化培訓內容,做好培訓效果動態評估。這是培訓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按照時間節點動態追蹤培訓效果,“智慧”掌握培訓效果,針對問題及時解決。第四,適時加強交流與互動,開展“頭腦風暴”,強化培訓內容的針對性。
3.5 強化交流,深化部門合作
培訓不僅僅是單一主體的行為,而更應考慮多主體共同參與,強化互動性,以更好地增強培訓效果,達到培訓目的。深化部門合作對培訓效果具有直接性影響,一方面,要注重部門內各單位的合作,針對不同課程、不同能力提升要求安排專家針對性輔導,按照“誰行誰上”的原則進行安排;另一方面,要客觀看待部門內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部門外的資源優勢,開展有層次的技術合作,彌補自身的不足。
4 問題與對策
近年來,福建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工作始終扎實且穩步推進,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對課程設置的動態調整、培訓方法的創新、培訓模式的多元化,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優秀人才,為今后部門內業務轉型儲備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培訓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4.1 深化“互聯網+”智慧氣象教育培訓
氣象教育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傳統的“分割式”培訓模式在一定時期能夠解決業務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隨著業務發展深度的遞進,對培訓過程中培訓項目設計和培訓效果追蹤的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大量的培訓數據形成和以此延伸的針對性分析后不斷靈活調整的培訓設計,使該形式適應現階段大數據時代的培訓需要非常困難。尤其是在短期培訓和集中性業務能力提升過程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從培訓課程設計到課堂追蹤再到培訓效果評估,培訓的全流程都需要運用“互聯網+”。雖在前期培訓中,針對“互聯網+”培訓有一定程度的應用,但如何加強應用“互聯網+”智慧氣象教育培訓模式,仍有更大的空間。
4.2 建立分模塊、分類別的培訓課程
現階段,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沿用傳統培訓思維,培訓的基本知識點都能夠全面鋪開,但對模塊化、系統化的加工不到位。日常培訓主要以籠統的模塊分類展開,模塊知識點量化不足,相對而言,對培訓效果的把握不準確。因此,對于縣級綜合氣象業務集訓的課程應增加細化的模塊分類,用“網格式”結構進行條分縷析,實現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課程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4.3 優化師資結構,強化專業技能的提升
目前,福建省氣象部門已建立并動態調整了三批氣象教育培訓兼職教師,包括7個類別共計60人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基本能夠滿足日常培訓需要。然而,部門內各教師類別還不夠優化,專業梯度仍不夠最優,同時氣象部門外教師相對規模較小,代表性仍不夠強。此外,培訓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升渠道也仍不夠暢通。因此,優化教師結構應作為培訓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不僅需要數量充足,而且應專業齊全、梯度明顯、銜接到位,形成更為嚴謹的氣象教育培訓教師管理制度。針對專業能力提升問題,一方面,要強化教師隊伍的定期學習,實行“上掛下派”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既要能“引進來”,又要能“走出去”,打造全能型教師。
現階段,近8年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培訓模塊已建設2萬余道試題的綜合題庫、1本《綜合氣象觀測實訓講義》(47萬字),以及縣級綜合氣象業務系列課件等教學資源,形成對人才持續培養的基礎支撐資源,為完善培訓評估考核和保障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羅源綜合氣象觀測實訓基地配套建設業務考核軟件和硬件,不斷完善教學設施等,形成全方位一體化完善的保障機制[4]。縣級綜合氣象業務運行為福建省培養了一大批縣級綜合氣象業務人才,為基層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仁驍.河南省基層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培訓需求研究[J].現代農業,2020(2):98 -100.
[2] 楊昌順.縣級氣象局綜合業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 15(24):228-229.
[3] 黃滿珍,陳英,唐群,等.綜合氣象業務在線培訓考試系統設計[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2):58.
[4] 岳宏偉,孫田文.混合式培訓在教育培訓中的應用研究:以陜西基層綜合業務崗位培訓為例[J].繼續教育,2016,30(6): 50-52.
責任編輯:黃艷飛
Study on Benefit of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Operational Training at County Level in Fujian Province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Fujian Provincial Training from 2014 to 2021
Kong Ling-qiang et al(Fujian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Publicity 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Center,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From 2014 to 2021, the Fujian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has made every effort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ounty-level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aiming to establish a talent team that meets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county-level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County-level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teaching resources, built a county-level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training base, etc., which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y-level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talents in our province, innovatively created Fujian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ounty-level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The pace of business reform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in our province. By systematically sorting out the county-level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training work from 2014 to 2012,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training work were clarified, and the high-quality meteorological development was continuously promoted.
Key words County-level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business; Training benefi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作者簡介 孔令強(1988—),男, 河南南陽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教育培訓評估與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