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雅婷,郭玉蓮,劉 淼,孫一諾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山東大學護理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中心 山東濟南 250012)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院不斷發展,醫療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精細化管理不僅可以增進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縮短患者候診時間,同時也可減少就診費用,最核心的理念是持續提高醫療及護理質量[1-2]。外科手術復雜,近年來隨著微創、精細化手術發展,需結合有效的護理方式提高手術室專科護理的效率和質量,以提高患者滿意度。精細化管理源自企業管理,強調細與精的特征,控制服務質量,其管理方式是降低管理成本,減少資源管理消耗。隨著技術的發展,醫療行業借鑒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理念及醫療管理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使醫院服務流程更高效、科學、合理[3-4]。手術室是醫院體系中的重要部門,有效利用精細化管理理念、合理安排和規劃手術室相關事宜具有重要意義,可提高手術質量,改善護患關系[5]。因此,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鏡左半結腸癌根治術的患者實施手術室精細化管理,探討其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腹腔鏡左半結腸癌根治術的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21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行腹腔鏡左半結腸癌根治術的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參考《實用外科學》相關內容作為病例選擇標準,符合結腸癌診斷標準;②患者意識清晰,能正常交流。排除標準:①患有血液系統疾病患者:②合并凝血功能及造血障礙患者;③術前血壓、血糖及心率控制不佳患者;④術前有嚴重感染的患者。其中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27~89(59.02±13.26)歲;體質量(67.46±10.16)kg;病理分期:Ⅰ期16例,Ⅱ期22例,Ⅲ期12例。觀察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35~86(61.16±12.10)歲;體質量(66.79±11.24)kg;病理分期:Ⅰ期14例,Ⅱ期23例,Ⅲ期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術前1 d,手術室巡回護士了解患者病情,并為患者介紹手術方法,緩解其緊張情緒。術前備好手術所需用品,做好清潔及消毒工作,調整手術室溫濕度,患者入室后遵醫囑圍術期應用預防性藥物,根據手術情況詳細填寫各項手術記錄單。護理人員在術前、術中、術后對手術物品進行詳細清點及核對。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手術室精細化管理。術前:①對專業組成員進行精細化管理培訓,組織學習精細化管理的相關內容,學習精細化管理流程,定期進行考核,細化手術室的操作標準,通過培訓將精細化管理貫穿于手術護理中[6]。②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術前根據手術申請單了解擬實施手術名稱、麻醉方式、手術特殊用物等,了解患者病史及術中要點。③備齊手術用物,將手術所需器械、敷料運至手術間,檢查有效期及包裝完整性,測試手術所需腹腔鏡、超聲刀、中心吸引裝置等儀器設備性能良好,以便術中使用。④術前采用多種形式對患者進行訪視,巡回護士提前熟悉手術患者病情,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與患者交流,減輕患者緊張情緒,并告知其手術流程、麻醉誘導和蘇醒時的注意事項等,耐心解答患者疑惑,鼓勵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手術[7]。明確禁飲食時間、是否摘除義齒、首飾等,對患者進行營養評估及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確認手術部位標識正確。術中:①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主動進行心理疏導,用溫暖的話語和適當的肢體語言緩解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及時為患者覆蓋棉被,減少皮膚暴露,做好保暖工作。執行手術患者安全核查制度,檢查所帶藥物、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認患者有無義齒、飾品、植入物等,并進行靜脈穿刺及圍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應用。②麻醉開始前,進行由手術醫生主導的三方核查,確保手術患者、手術方式及手術部位正確,陪伴在患者身旁鼓勵患者配合麻醉誘導。③做好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及受壓部位的預防性護理干預,合理擺放手術體位,妥善固定肢體,防止術中摩擦力和剪切力。④將腹腔鏡、超聲刀、吸引器等放置于手術醫生方便拿取的位置,調試儀器設備各項參數,確保性能良好。與器械護士共同清點手術物品,核查無誤后開始手術。⑤與手術醫生溝通,備好型號合適的吻合器、閉合器等手術用物。手術過程中,護士密切關注手術進程和患者的生命體征,供應手術臺上所需物品,熟練精準配合手術。⑥采取溫生理鹽水沖洗、加溫輸血輸液、預保溫等措施,預防患者低體溫發生。參與手術人員嚴格執行無菌和隔離技術要求,防止腫瘤細胞的轉移種植及術后切口感染。術后:①手術結束后,調高手術間溫度,協助麻醉醫生做好患者麻醉復蘇,捋順并妥善固定引流管路,再次核查無誤后,醫護共同平穩轉運患者至病房。②術后第2天,到病房訪視患者,了解患者精神狀況、疼痛程度等情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術前準備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1 d疼痛評分。②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從10個方面進行評價,滿分為50分。50分為非常滿意,45~49分為滿意,35~44分為一般,<35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手術室多為危重癥患者,突發事件多、治療風險高,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場所。因手術是侵入性操作,風險較高,患者的預后取決于護理質量,因此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至關重要[8-9]。隨著醫療水平不斷進步,手術室的質量改進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為適應社會要求,應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實現精細化管理。首先,需要全面貫徹理念,培養醫務人員的精細化意識,是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核心手段。精細化管理意識包括數字意識、責任意識、卓越意識、細節意識等眾多內容及要素[10]。手術室精細化管理與傳統管理在手術室護理實際應用中有著本質不同,注重護理細節的優質服務,是一種科學化的管理模式。手術室精細化管理需提升護理人員的自身水平,從根本上提升護理質量;精細化管理的目的是減少管理成本,降低管理資源消耗,以精、準、細、嚴為核心,全面考慮問題,細致管理及細化流程,準確、準時管理,嚴格執行流程及管理制度,防止差錯發生。手術室作為搶救和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其護理工作具有特殊性,管理模式也有其獨特性。隨著醫學科學及醫療技術的改進和發展,外科手術治療的方式和方法不斷進步,并有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醫學產品及設備應用于手術,這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檢驗了手術室的護理管理工作質量。手術室精細化管理是提高患者手術質量,同時也是改善護患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規范的管理制度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通過精細化的操作來提高手術效果的理念[11]。主要包括工作程序、計劃、方法、指導、組織、協調、控制等方面,促使管理達到標準化,流程化、量化及可操控性。我們剖析細化各項工作,完善各項工作的指引,嚴格按照本院自制手術室工作手冊(2019年11月修訂)執行各項操作,包括一般規章制度、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制度、手術室人員培訓、各級人員工作職責、手術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確保手術無差錯事故發生。
精細化管理能有效降低護理工作盲目性,提升醫療水平,醫院發展需持續改善和增強護理服務質量和護理服務意識[12]。精細化管理是在各個方面采取細致化管理,手術室的精細化管理能保障手術過程順利,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傷口感染,提升安全系數,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護理質量及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精細化管理模式下,觀察組的術前準備時間由(32.58±12.14)min縮短為(24.70±6.18)min,手術時間由(232.10±46.51)min縮短為(183.50±29.06)min,術中出血量由(40.50±16.20)ml減少為(33.60±11.86)ml;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由(54.51±13.26)h減少為(42.23±12.65)h;術后1 d疼痛評分由(5.72±2.42)分減少為(3.28±2.16)分,手術效率和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有效的手術室精細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療水平,使患者受益,手術流程標準化,不僅能提高手術工作效率,使醫護配合更加緊密,進而提升手術團隊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