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效敏,武愛英,馮丹丹
(菏澤市立醫院 山東菏澤 274000)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較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約為1/1000,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其典型癥狀為急性腹痛(占70%~80%)、惡心、嘔吐、發熱、腹脹等,若治療不及時還可引發闌尾破裂、腹部膿腫、化膿性門靜脈炎等嚴重并發癥[1]。急性闌尾炎患兒年齡越小則癥狀越不顯著,穿孔率越高,易引起彌散性腹膜炎,因此一經確診后需立即接受治療[2]。近年來,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廣泛應用于臨床,該手術具有切口小、術后恢復周期短等優點,但由于家長自身醫療知識缺乏等因素干擾,小兒急性闌尾炎手術前,家長多表現出強烈的不安、焦慮、抑郁、過分擔心等負性心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依從性,最終嚴重影響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效果及術后康復。本研究對急性闌尾炎患兒家長實施心理干預,并分析家長心理狀態與患兒術后康復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370例急性闌尾炎患兒及家長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85例。患兒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腹腔感染診治指南2019版》[3]中急性闌尾炎診斷標準;②經相關檢查確診;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有腹腔手術史患兒;②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或異常患兒;③拒絕配合研究患兒。家長納入標準:具備健康的讀寫能力與認知能力;直系家屬。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疾病;嚴重心理疾病。對照組患兒男126例、女59例,年齡(7.41±0.87)歲;實驗組患兒男128例、女57例,年齡(7.54±0.82)歲。對照組家長男80名、女105名,年齡(33.41±3.67)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150名,初中及以下35名。實驗組家長男85名、女100名,年齡(33.26±3.62)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154名,初中及以下31名。兩組患兒及家長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方案:常規術前麻醉及手術區域消毒后在患兒臍上做1 cm的切口,隨后建立人工氣腹并置入腹腔鏡,在患兒右下腹做2處5 mm去切口作為手術操作孔,在腹腔鏡輔助下對闌尾根部系膜血管實施結扎,對闌尾根部實施套扎并切除闌尾,最后實施縫合消毒。
1.2.1 對照組 患兒發病時未對家長實施心理護理,僅實施常規護理,術前告知家長手術操作流程,給予檢查、飲食、疾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1.2.2 實驗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家長實施心理護理。①入院時:患兒入院后,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家長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針對負性情緒嚴重家長及時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向家長發放疾病相關的宣傳材料,宣傳材料使用圖文結合彩色版式印制,囑家長仔細閱讀,對其中有疑問的地方及時給予解釋說明,負責健康教育的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溝通技能;對于典型問題給予科學準確地解釋,例如闌尾炎手術需要實施麻醉,部分家長對此懷有疑慮,護理人員應告知家長國際麻醉權威研究已證明,經歷單次、短時間的全身麻醉對兒童認知與發育無不良影響,以緩解家長的焦慮心理。②術前:護理人員向家長介紹科室內既往恢復良好的急性闌尾炎患兒病例,鼓勵其與該家庭交流,分享圍術期心得體會,幫助家長完成心理建設;護理人員采用和藹態度與家長交流,告知手術大約需要的時間,家長僅需耐心等待即可,必要時通過握手等肢體語言給予家長心理支持;護理人員通過適當的溝通技巧取得患兒的信任,尊重患兒權利和人格,營造安全舒適的術前氛圍;積極引導家長參與患兒的術前心理準備,鼓勵患兒之間互動。③心理放松方法: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家長通過呼吸放松訓練緩解自身焦慮、緊張、過分擔心的情緒。囑家長用鼻吸氣,吸氣時內心默數,然后屏住呼吸,從1數到5,再吐氣,從1數到5,如此重復5~10次。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患兒家長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4]評估焦慮情況,總分100分,>69分為重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50分為無焦慮;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估抑郁情況,總分100分,>73分為重度抑郁、63~73分為中度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53分為無抑郁。②比較兩組患兒術后康復相關指標,包括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術后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進行評定。總分10分,0~3分為一般疼痛、4~6分為比較疼痛、7~10分為劇烈疼痛。③比較兩組患兒術前及術后第7天胃腸功能量表評分。胃腸癥狀評定量表[7](GSRS):評分標準為1~7分,1分為完全沒有,7分為特別嚴重;尼平消化不良癥狀指數[8](NDI):包括患者的緊張/焦慮、日常生活的影響、飲食等5個條目,最高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2.1 兩組患兒家長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長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兒術后康復相關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術后康復相關指標比較
2.3 兩組不同時間患兒胃腸功能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時間患兒胃腸功能量表評分比較(分,
急性闌尾炎為外科常見疾病,居急腹癥首位,發病原因包括闌尾管腔堵塞、細菌侵入、闌尾過度扭曲等。有數據顯示,兒童急性闌尾炎約占急性闌尾炎所有人群的10%,其中6~12歲為發病高峰期,5歲以下幼兒發病率相對較低,針對兒童闌尾炎多建議盡早采取手術切除闌尾治療[9]。
近年來,兒童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日趨完善,其中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應用率最高的一種治療術式,該技術通過插入體內的腹腔鏡鏡頭配合手術器械完成手術操作,能呈數倍放大病灶及周圍組織,極大提升了急性闌尾炎治療的安全性[10]。雖然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具有上述優點,但多數家長在急性闌尾炎患兒術前均存在明顯的不安、焦慮、過分擔心等負性情緒。原因分析:①小兒急性闌尾炎往往起病急迫且發展較快,患兒往往需接受急診手術治療;②小兒急性闌尾炎多伴有強烈的腹痛癥狀,患兒多表現為嚴重哭鬧,無法耐受,家長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過分擔心,進而出現上述負性情緒;③家長自身醫療知識缺乏,面對緊急情況無法冷靜判斷[11]。隨著小兒急性闌尾炎治療及護理經驗的積累,臨床研究發現,患兒發病時家長的心理狀態對術后康復具有直接影響,付彬等[12]研究顯示,急性闌尾炎患兒家長的焦慮心理會影響患兒的術后康復,臨床中關注患兒疾病的同時,應關注患兒家長的心理狀況,提高家長自我護理及應對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患兒家長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急性闌尾炎患兒家長負性心理狀態。原因分析:入院時對患兒家長實施心理狀態評估能明確了解其焦慮、抑郁程度,對是否需要開展心理護理,實施怎樣的心理護理具有指導作用;向家長發放病區疾病宣傳材料可在短時間內提升家長對疾病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認識程度;對典型問題給予科學準確的解釋能解決家長迫切的醫療需求,以上措施均對促進家長完成心理建設具有直接推動作用[13]。術前護理人員向家長介紹科室內其他恢復良好的急性闌尾炎患兒家庭,鼓勵其交流能給予家長心理層面的客觀對照;通過安撫患兒情緒減少哭鬧,快速建立信任關系[14];通過呼吸放松訓練能直接安撫家長情緒。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實驗組切口拆線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術后第7天,實驗組GSRS、ND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實驗組患兒術后康復效果更佳。原因分析:患兒家長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主導下,從言語、肢體動作等方面均有明顯表現,不僅對自身身心健康產生影響,同時會直接影響患兒情緒和治療依從性,容易貽誤最佳治療時機,最終導致術后恢復質量下降;同時由于自身情緒原因,對疾病缺乏正確認知,家長在患兒術后恢復期護理實施不到位,最終導致患兒術后恢復質量下降[15-16]。
綜上所述,對急性闌尾炎患兒精確治療過程中,需密切關注患兒家長心理狀態,在入院時、術前等多階段采用強化健康教育、心理疏導、放松訓練等方法緩解家長負性情緒,可提升患兒術后恢復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