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時代十年來,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緊緊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奮力推動首都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要進一步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強服務、優供給、保穩定、促發展,聚焦新使命、開創新局面,不斷推動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 首都文藝;? 文化軟實力;? 文化旅游;? 非遺文化
[中圖分類號] G127?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8-0057-04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此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地闡述,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行動指南。近年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建設,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強服務、優供給、保穩定、促發展,奮力推動首都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融合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創精品、保供需,提升服務效能
堅持精品戰略,突出機制創新,首都文藝舞臺異彩紛呈。近幾年,全市每年營業性演出穩定在2.4萬場左右,平均每天上演近70臺劇目,平均票房年收入超過17億元。2023年以來,演出市場強勁復蘇。上半年,北京開展營業性演出場次2.2萬場,觀眾人數520.7萬人次,票房收入11.52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93.0%、6.9%、52.2%。
以“大戲看北京”為抓手,著力推動“演藝之都”建設,不斷繁榮首都文藝舞臺。一是精品劇目持續涌現。連續四屆摘取中國舞臺藝術最高獎項——文華大獎,獲獎劇目有昆曲《紅樓夢》、評劇《母親》、舞劇《天路》和《五星出東方》,還有百部作品獲得了群星獎。二是平臺建設成效凸顯。健全扶持機制,在全國率先建立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劇目排練中心和演藝服務平臺全鏈條扶持機制。打造“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圓夢中國·春苗行動”優秀少兒題材劇目展演等展演品牌。創新打造中國戲曲文化周,“園林中的戲曲、戲曲中的園林”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家級戲曲文化品牌?!皶^有戲”“小院有戲”深入人心。尤其是2022年,聯合津冀承辦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充分展示了我國藝術創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成就。三是劇場建設推進有力。吉祥戲院和百年戲樓正乙祠重張啟幕;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落成啟用;北京藝術中心年底投用;北京交響樂團新址落戶臺湖有序推動;北昆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加快建設;京南藝術中心、中國雜技藝術中心、北京歌劇舞劇院重建,為大戲的生產表演提供有利的環境設施。下半年,北京將繼續大力弘揚主旋律,努力推出一批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繼續推出新創、復排劇目76部。實施新時代首都原創劇本創作及選題孵化項目,在全國征集300部劇本及大綱,孵化推出10部作品。推動京劇《齊白石》、昆劇《漢宮秋》等重點劇目創作。舉辦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中軸·北京”優秀劇目展演季等活動。
堅持示范引領,突出供需對接,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效能全面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市、區級文化館18個,公共圖書館20個,市、區、街鄉、社村4級公共文化設施共7110個,人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筑面積達到0.384平方米,基本實現全市覆蓋,首都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形成。
堅持改革創新,強化需求導向,以高品質公共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動。推動出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推進示范區建設,4個區榮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譽稱號;5個區榮獲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榮譽稱號,3個區獲得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榮譽稱號;5個區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二是文化惠民服務持續開展。四級聯動開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上半年共完成1萬余場。舉辦“百姓周末大舞臺”等惠民公益演出活動,持續為基層輸送優質文藝演出。三是重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北京城市圖書館基本完工,預計2023年底投入使用。北京市文化中心項目竣工,市文化館已啟動搬遷工作。首都圖書館大興機場分館開館運營。
未來,北京將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效能。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完成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1.6萬場;重點舉辦七夕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主題活動,不斷提高精準化服務水平。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指導西城、門頭溝、昌平、平谷、懷柔五區創建市級示范區。加強智慧文旅建設,打造北京智慧文旅平臺。
重傳承、抓保護,推動文旅融合
堅持保護傳承,突出活態傳承。目前,北京地區已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1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44項,代表性傳承人90人;市級非遺項目303項,代表性傳承人239人。
堅持科學保護,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一是非遺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出臺《北京市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北京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實施方案》等。建立完善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二是非遺保護傳承基礎不斷夯實。推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累計系統記錄68位傳承人的精湛技藝。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目前已培訓全國各地非遺傳承人超過1000人。北京市非遺項目參與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三是非遺影響力持續擴大。在全國率先舉辦首個非遺老字號電商購物節。持續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去年,首次組織12位非遺傳承人參加央視2022年元宵晚會,新媒體平臺相關話題全網閱讀量達22.9億,創非遺活動媒體傳播宣傳量峰值。下一步,計劃出臺《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北京市非遺保護資金管理辦法》,不斷夯實非遺系統性保護基礎。建設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建設首家市級非遺體驗館,打造市級文化新地標與會客廳。舉辦首屆“北京國際非遺周”,擴大非遺國際影響力。開展非遺優秀傳統文化符號提煉設計與應用,發布首個北京非遺形象標志。
堅持改革創新,突出提質增效,文化和旅游產業持續向好。初步測算,上半年全市預計接待旅游人數1.5億人次,同比增長90.2%,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4.9%;旅游收入2733.3億元,同比增長121.4%,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4.25%。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文化和旅游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首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一是文旅領域“兩區”建設創新推進。率先在全市域實施旅行社設立許可告知承諾審批,獲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最佳實踐案例。調整藝術品進出口審批方式,實現準予進出口批準文件一證多批使用。將港澳投資旅行社審批權下放至自貿試驗區所涉轄區。二是文化和旅游消費提振有力。出臺《北京市擴大文化和旅游新消費獎勵辦法》和《關于振興文旅促進消費的行動方案》。實施“漫步北京”“點亮北京”“暢游京郊”行動計劃,年均推出百余條精品文化旅游線路。創新舉辦“北京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3年發布300個網紅打卡地。持續推進三條文化帶建設,北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實現游船通航。全市5區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11家單位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三是旅游業態健康發展。牽頭13個部門,出臺實施《關于規范引導帳篷露營地發展的意見(試行)》,引導鼓勵帳篷露營地新業態有序發展。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全市共有50個村鎮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名錄。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評定和復核全市102家紅色旅游景區(點)。前門大街等4個街區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751園區入選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延慶海陀滑雪旅游度假地獲評12個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之一。推出《我的桃花源》大型文旅體驗節目。北京將舉辦2023北京文化論壇文旅融合平行論壇。舉辦首屆北京國際文旅消費博覽會。發布20條“漫步北京——畢業、開學季主題游線路”,推出10條核心區文化探訪線路,開發5條“美夜京城”藝術時光體驗線路。開展“新時代新北京新十六景”評選。舉辦七夕傳統節日文旅消費暨帳篷露營節活動。發布《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深化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的工作措施》,創新“北京禮物”品牌管理,推出與知名IP品牌聯名的“北京禮物”城市伴手禮。發展鄉村旅游,印發《鄉村旅游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組織召開鄉村旅游提質升級現場會。
強監管、樹品牌,彰顯首都風范
堅持監管并舉,突出科學管理,文化和旅游市場環境平穩有序。目前,全市共有等級旅游景區220家,其中,5A級9家、4A級70家、3A級111家。旅行社4094家,其中出境社954家、國內社3140家。全市正常營業的住宿業經營單位5142家,其中星級飯店373家。鄉村民宿共5168家。
市文旅系統將不斷完善文化和旅游治理體系,加強文旅場所安全監管,營造安全、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一方面,行業監管體系縱深推進。建立審批事項“簽一次”清單等創新舉措入選文旅部優秀典型案例。深入開展核心區旅游降密工作,完成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搬遷。積極推進景區分時預約,已開放的收費型等級旅游景區全部實現網絡預約。八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劇本娛樂經營場所聯合管理工作方案》,印發實施營利性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管理辦法及合同范本。積極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推動成立劇本娛樂相關行業協會。推行旅游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初步搭建文旅行業信用監管體系。建立完善“日監測、周分析、旬調研、月調度”工作制度。另一方面,文旅市場不斷規范。加強文娛領域演出監管和執法檢查,果斷、及時、有效處置“笑果脫口秀”演出內容違規案件。制定印發《北京市營業性演出票務市場“黃?!狈欠ǖ蛊眮y象治理意見》。聯合公安、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對近期在京舉辦的19場熱點演出進行約談提醒、現場監管,實現熱門頂流演出現場“黃?!钡蛊甭额^就打,有效遏制演出現場“黃牛”倒票亂象。統籌協調全市節假日旅游工作,引導市民健康、文明、安全出游。下一步,北京將繼續維護文化和旅游市場安全穩定。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推進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一件事改革。持續實施文化和旅游市場事中監管改革,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行業“6+4”一體化綜合監管工作。出臺全市營利性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行業設置標準。繼續深化推進核心區旅游降密和景區周邊交通治理工作。始終繃緊安全穩定這根弦,繼續開展安全生產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入推進全市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繼續開展營業性演出票務市場“黃?!钡蛊眮y象整治。統籌中秋、國慶節等節假日文旅安全工作,確保假日文旅市場安全、穩定、有序。
堅持服務大局,突出品牌建設,提高國際影響力,彰顯首都風范。聚焦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提升國事服務保障能力,開展北京文旅資源海外傳播,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一是品牌活動蓬勃開展。“歡樂春節”“北京之夜”等文化品牌活動連續舉辦20年,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留下足跡。每年舉辦全球吉慶生肖設計大賽、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新年倒計時、“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等品牌活動。連續三年成功舉辦服貿會旅游服務專題展、世界旅游合作與發展大會。成功舉辦首屆北京文化論壇——文化交流與合作分論壇。二是文化和旅游對外話語權不斷提升。發起成立了世界首個以城市為主體的全球性國際旅游組織——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目前共有會員239個,其中城市會員160個、機構會員79個、分會會員304個,覆蓋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香山旅游峰會已成為全球旅游業界知名的品牌活動。三是有力推進區域文旅交流合作。加快推動京津冀文旅協同高質量發展,簽訂《京津冀晉蒙文旅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分別與天津市文旅局、河北省張家口市政府簽署《民生和社會服務協同合作協議》《共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戰略合作協議》。三地聯合舉辦京津冀冰雪旅游季、京津冀文旅消費季、“房車巡游”等活動,共同培育消費熱點。今后,北京將繼續舉辦服貿會文旅專題展、北京國際音樂節、“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北京新年倒計時等品牌活動。充分發揮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樞紐作用,舉辦2023世界旅游合作與發展大會、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論壇。配合做好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文化論壇——文明互鑒平行論壇等籌備工作。推動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聚焦長城古道、后冬奧遺產、冰雪旅游等資源,推出一批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主題游線路;發布首張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旅游地圖;三地聯動舉辦“雙奧之城”藝術周文化活動,打造“雙奧之城”獨特城市品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2]在新的奮斗征程上北京要一馬當先走在前列? 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N].北京日報,2023-01-16.
(作者簡介:楊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 / 鐘?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