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茹
[摘 要]財務工作是職業院校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高效的財務工作可以使學校有限的資金得到合理分配,對職業院校的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職業院校必須重視財務工作,尤其是財務風險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財務風險。基于此,文章從內部控制視角出發,簡要闡述職業院校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管理二者的概念、聯系,分析財務風險類型,指出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
[關鍵詞]內部控制;職業院校;財務風險;風險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2.004
[中圖分類號]F810.6;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2-0013-03
0 ? ? 引 言
近年來,隨著《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的頒布與實施,我國職業教育獲得了蓬勃發展。同時,隨著職業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其對財務風險管理與內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財務內部控制工作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從風險管控的角度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從不同方面入手,完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使其能夠正常落實,保證財務部門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更加有效率地為學校提供服務。
1 ? ? 職業院校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管理概述
1.1 ? 二者的概念
內部控制是指通過職業院校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規范制度,約束、引導與監督各項經濟活動與業務活動的開展,及時發現和糾正各項違反制度規定的行為活動,以及評價現有管理流程、方法手段與制度內容。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對提高單位管理水平、打造良好的內部環境有重要作用。財務風險管理是指職業院校采取多種手段,對經營管理期間形成的風險隱患進行識別、評價、預警和應對的綜合性活動。職業院校通過財務風險管理可以提前識別大多數風險隱患,從而采取相應的防范處理措施,避免財務風險造成更大的影響[1]。
1.2 ? 二者之間的聯系
從內部控制角度來看,財務風險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內控手段,在管理方案執行與內控制度落實期間,職業院校通過開展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提前識別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突發問題并采取應對措施,以此保障財務管理效果和內部控制效果。從財務風險管理角度來看,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既可以通過規范行為活動從根源上預防多數風險隱患產生,也可以依托內控制度確保風險應對方案及防范措施得到貫徹
執行[2]。
2 ? ? 職業院校財務風險類型
2.1 ? 籌資風險
目前,部分職業院校在籌資期間存在現金性籌資風險、收支性籌資風險兩種風險。現金性籌資風險是指職業院校的現金流入結構和債務期限結構未保持匹配狀態,致使職業院校在少數時間點內承受較大的償債壓力,如果沒有預留足夠的流動現金,就有可能引發支付危機。例如,職業院校過于依賴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需要在某一時點集中償還大量債務,進而導致資金周轉困難。收支性籌資風險是指職業院校籌資規模遠超過資產規模,到期后無法按時償還債務本息,有可能面臨資不抵債的破產風險。
2.2 ? 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職業院校因投資失敗而出現的風險,具體分為對外投資風險、對內投資風險兩種。對外投資風險是指職業院校盲目設立投資項目,在項目運作期間沒有取得預期收益,或是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過長、項目虧損與概預算超標。對內投資風險是指職業院校把校辦產業作為投資對象,校辦產業運營狀況不良從而導致學校財產流失。風險形成原因包括產權不清、責任不分等。
2.3 ? 運營風險
在職業院校運營管理期間,運營風險是指因財務信息失真、資產管理不到位形成管理紕漏而導致財務狀況失衡的風險。財務信息失真是指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財務會計機制,財務管理過程受到錯誤操作、外部干預等因素影響,出具的財務報表與職業院校的實際財務狀況不符,由此引發決策失誤等問題。資產管理不到位是指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來編制資產配置、使用和采購方案,導致教學硬件設施配置不全,進而影響到總體教學質量與學校聲譽。
3 ? ? 職業院校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 缺乏前置性管理手段
財務風險是在多種誘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產物,因此,職業院校可以采取事前管理手段來消除相關誘因,以此預防各類風險隱患產生,避免造成實質性損失、影響。然而,從實際管理情況來看,當前部分職業院校缺乏前置性管理手段,現行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制度執行過程與財務活動開展缺乏有效的監管約束機制,致使財務風險管理過程充滿不確定性,管理效果受到人為操作等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各類風險反復出現。例如,在預算管理環節,預算管理人員在預算編制、審核完畢后直接執行,并未聽取、采納預算執行主體的意見,導致預算后續執行效果不理想,常出現超預算、預算失控等問題。在財務報銷環節,當報銷處理公共設施修繕費用、設備采購費用、工會經費等支出費用時,部分人員并沒有獲得所在部門主管的授權審批,而是通過非正常途徑直接報銷,由此造成報銷業務混亂、資金隨意使用的后果。
3.2 ? 風險意識淡薄
目前來看,部分職業院校的財務人員、職工缺乏風險意識,沒有正確認識到財務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也沒有把風險管理和自身工作相聯系。從管理人員角度來看,其側重開展財務管理、經營管理以及內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沒有對財務風險識別、評價、防范等工作予以重視,由此導致財務風險管理流于形式,很難提前把風險隱患消除。從學校職工角度來看,其很少接受風險管理知識培訓,在日常工作中不具備有效識別風險隱患的能力,或是在發現風險隱患、異常狀況后,并未意識到要把問題反饋給管理人員。從管理機制來看,部分職業院校缺少問責機制,沒有把風險管理責任層層落實到個人身上,在出現管理紕漏后,沒有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致使部分管理人員和學校職工工作態度不端正,出現責任推諉的現象。
3.3 ? 財務信息安全隱患大
職業院校在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經常面臨財務信息安全隱患,其原因主要包括財務人員不良工作習慣和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弱兩方面。第一,在工作習慣方面,部分財務人員沒有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使用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時,經常使用個人設備訪問系統,下載財務數據、訪問未知鏈接、登錄非工作賬號,使得院校內部網絡系統易遭受外部網絡威脅,甚至造成系統被計算機病毒入侵等問題。第二,在信息安全防護方面,職業院校原有的信息安全防護手段不科學,無法應對復雜的網絡形勢。例如,在用戶認證環節,部分職業院校仍舊采取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卡認證或是賬號密碼認證方式,工作人員刷卡或輸入賬號密碼即可訪問內部財務系統,如果出現IC卡丟失、賬號密碼失竊等問題,則會出現未知身份人員訪問財務系統、竊取機密數據與刪除財務數據文件等安全問題[3]。財務信息安全隱患大,會使財務風險反復出現,影響財務風險管理效果。
3.4 ? 風險識別機制有待完善
風險隱患的識別是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風險識別、評估直接影響風險清單編制質量與風險管控效果。當前,部分職業院校的風險識別機制有待完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識別手段單一。風險識別結果的客觀性、完整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但部分職業院校在風險識別時經常以人為主觀經驗判斷為主來確定風險隱患種類、危害程度與出現概率,很難客觀掌握風險隱患的發生規律以及識別到全部風險隱患。第二,缺乏全天候預警措施。在此情況下,如果在非工作時間出現各類突發狀況,管理人員難以及時處理已掌握的數據信息,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風險隱患并采取處理措施,隨著時間推移,風險事件的危害程度有所提高,最終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4 ? ? 內部控制視角下職業院校財務風險管理策略
4.1 ? 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編制專項財務風險防范方案
首先,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綜合運用內部監督力量與外部監督力量。其中,內部監督是組織監察處與審計處等部門對各項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進行跟蹤監督,以《固定資產審計實施辦法》《財務審計實施辦法》等規章制度為監督依據。外部監督是委托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定期對職業院校上一階段與當前開展的財務工作進行審計,同時還需要職業院校積極配合財政部門、教育部門等政府職能部門開展巡查工作。職業院校要通過監督手段來保證財務管理工作得以規范化、標準化開展,從根源上杜絕多種財務風險形成。
其次,考慮到各類財務風險的形成機制存在差異,為有效預防風險,職業院校還應編制專項財務風險防范方案。例如,對于投資風險,可以綜合采取項目論證、全面預算、多元投資等措施。項目論證是指根據市場調研報告、同類項目運作情況等已掌握的信息,論證投資項目是否具備可行性,如果投資虧損概率較高、投資收益前景不明,則取消投資計劃。全面預算是指編制項目概預算文件,嚴格按照文件內容來開展項目,以此確保將項目投資總額控制在預期范圍內。多元投資是指同步或是分期投資多個項目,通過增加投資項目數量來分攤投資風險。
4.2 ? 建設風險文化
為保證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落到實處,職業院校需要建設風險文化,引導管理人員和全體職工積極參與到財務風險管理活動當中,有效識別、處理各類風險隱患,爭取把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為達到這一目的,職業院校應從更新觀念、奠定基礎兩方面著手。
第一,更新觀念。職業院校可以定期組織宣講會等活動,將財務風險種類、風險事件危害程度等作為宣傳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全體職工樹立前瞻性危機意識,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主動檢查是否存在風險隱患,發現異常問題后立即上報。同時,還需要培養學校職工風險管理技能,如風險隱患識別技能、風險隱患應對技能等。
第二,奠定基礎。職業院校要對現行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內容加以完善補充,編制作業指導書,使管理人員按照指導書內容來開展風險識別、評價等各項工作。簡單來講,要把風險文化、管理制度二者視為相互依存的關系,前者作為柔性約束手段,后者作為硬性管理手段,引導財務管理人員在工作期間有效踐行風險文化。同時,建立配套的問責與激勵機制。問責機制是把財務風險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激勵機制是根據財務管理人員和學校職工在財務風險管理期間的綜合表現進行激勵,從而調動其參與財務風險管理的工作熱情。
4.3 ? 健全財務信息安全防護機制
為健全財務信息安全防護機制,防止機密數據泄密、數據文件丟失損毀等事件出現,職業院校需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加強財務人員安全教育,組織財務人員學習電算化理論知識,熟悉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操作方法,使其認識到使用個人設備的危害程度,從而幫助財務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樹立財務信息安全意識。第二,補充制度規定。職業院校要在內部控制制度中補充完善有關數據安全、軟件操作、硬件設備使用與維護等方面的內容,編制作業指導書,約束、指導財務人員正確使用財務軟件[4]。第三,采取多元化信息安全防護手段,運用生物認證、授權訪問、信息傳輸加密、重要數據異地容災備份等技術手段。以生物認證技術為例,財務人員在訪問系統與本地數據庫時,通過攝像頭等裝置來采集面部、指紋等生物特征信息,將特征信息導入數據庫進行對比來識別用戶真實身份,由系統攔截未知身份人員,以此取代IC卡認證、賬號認證等傳統手段[5]。
4.4 ? 改進財務風險識別機制
為切實滿足財務風險管理需要,職業院校需要積極改進財務風險識別機制。第一,完善風險識別手段,綜合采取流程分析、專家調查列舉、失誤樹分析、智能分析等方法,匯總風險識別結果,編制更為完整的風險清單。例如,智能分析是運用模糊邏輯推理算法,在算法中導入所掌握的少量模糊信息,推演風險事件在不同假定條件下的后續發展過程,再將可能性最高的推演過程作為風險識別結果,這有利于保障風險識別結果的客觀性。第二,搭建風險識別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前在系統中設定有關預算執行偏差、資產重復購入、籌資結構失衡等風險事件的特征量,由系統持續采集數據信息與識別風險隱患,在確定遇到風險隱患或出現風險事件后,直接向管理人員發送風險預警信號。
5 ? ? 結束語
為實現平穩發展目標、規避財務風險隱患,職業院校必須提高對財務風險問題的重視程度,深入了解財務風險的種類、形成原因以及管理問題,從內部控制視角出發,積極落實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建設風險文化、健全財務信息安全防護機制、改進財務風險識別機制等策略,最大限度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以及減少財務風險帶來的損失,確保學校穩定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單偉華.內部控制視角下職業院校財務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9):69-70.
[2]駱秋光.內部控制視角下的職業院校財務風險及其防范
[J].大眾投資指南,2017(7):55-56.
[3]謝懷業.基于風險管理的高職院校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研究[J].財會學習,2022(24):164-166.
[4]崔建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風險防控措施研究[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101-104.
[5]銀盈.內控視角下高職院校財務工作的難點及解決對策
[J].財經界,2022(1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