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偉
【摘 ?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在幾千年的傳承與發展中積淀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文明智慧的結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中產生的道德傳承、文化思想及精神觀念形態的綜合體,其主要的表現形式涉及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書法、國畫、古詩詞、節慶及民俗文化等。教師在農村教育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對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農村學生;價值觀
一直以來,農村教育和城鎮教育相比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落后和信息閉塞,因此很多先進的教學方式無法被引入農村地區,導致農村教師長時間采用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忽略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往往把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教學重點。然而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現代化教育教學重視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因此農村地區的教師應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以縮小農村地區和城鎮地區的教育差距,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農村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農村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觀,為農村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并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點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可以受到其內涵和精神的熏陶,這個過程也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過度重視考試成績的現象,對初中學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在初中階段,學生思維的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在這一時期開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可以引導初中學生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在未來進行弘揚,進而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教學中開展的有效性。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發展素質、知識和技能等,以及人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因此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將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與開發學生的智力作為基本教學目標。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并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康、學會審美和學會做人,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成長過程。而這一教學過程正是推動素質教育實施的過程,也是落實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體現。教師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教育中的滲透,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以積極、健康和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的目標,這也突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學生全面發展實踐中的作用。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農村學生全面發展的現狀
(一)忽略了傳統文化的作用和價值
當前,在農村初中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沒有重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課堂教學中。例如有一些農村初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計劃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評價學生的標準僅結合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在這種評價下,降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開展的質量。雖然,在當今素質教育的背景,初中教材中增添了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但是要想發揮這些教學資源的優勢,則需要教師深入挖掘,并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拓展這些教學資源。然而,很多農村初中教師忽略了這一特點,最終影響了農村初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不符合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教育中開展的方式單一
很多農村初中教師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采用的方式單一,如在課堂上只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內容,忽略了傳統文化背后蘊含的教育價值和意義,這種教學現象將導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不足,無法全面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往往會通過講述理論知識的方式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而學生長時間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會失去學習的新鮮感,部分學生甚至還會出現厭學心理。這嚴重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初中教學中的開展,也就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農村學生全面發展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這個過程不僅拓展了教學資源,還使學生了解了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累了更多的文化知識,能夠在未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現代化教材中增添了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這些教育資源正好為教師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增添了豐富的素材。
例如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是結合數學知識引入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愿意主動學習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數學是一門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則體現在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因此兩者有著相同的教學契機。由此初中數學教師在結合學生生活講解數學知識時,可以有意識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如剪紙藝術中的數學故事、皮影背后的幾何知識等。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初中數學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得到滲透,促進了農村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貫徹落實了素質教育提出的教學要求。
(二)組織開展實踐活動,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
農村教師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參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紀念館;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手工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手工實踐活動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個過程使整個班級具有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農村教育教學的形式,推動了農村教育的改革。再如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剪紙活動,讓學生剪出不同的圖形來學習幾何知識,這樣學生既可以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剪紙的魅力,又深入地了解了數學概念、數學知識,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三)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直觀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要想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進行授課。如農村教師可以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播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視頻,或者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圖片,讓學生在圖片和視頻這種直觀展示的方法中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開展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展示一些地方節日活動,例如賽龍舟、舞獅等,這些活動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又是開展體育鍛煉的體現。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提高了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并感受到了體育文化、體育魅力,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這為學生未來體育鍛煉的高效開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實現了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此外,互聯網上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為農村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教學中的開展創設了有利條件。
(四)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農村初中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進行授課,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學習和探究,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情境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對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農村初中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開展朗誦古詩詞活動,以及一些相關的實踐活動,這些都是創設教學情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教學中滲透的體現,促進了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開展農村初中手工教學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創設出“皮影”的情境,讓學生自主利用紙張制作皮影,然后開展皮影表現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創設出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學生參與手工制作的興趣,促進了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拓展教學資源、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農村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感受生活,這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農村地區的民風淳樸,這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創設了有利條件。例如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的節日進行文化滲透,如中秋節、端午節等,這些節日既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傳統節日中的數學故事,如在中秋節,制作月餅時的材料比例、尺寸大小和用料的重量等,這些都是數學知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應用體現。教師在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時候,可以講解諸如上述的數學知識,以實現初中數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促進農村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
(六)做好教學總結和評價,不斷完善教學方案
教師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總結和評價能夠及時地反饋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為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教學內容的科學制訂奠定基礎,使教學方式、教學觀念得到優化,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在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農村學生全面發展的探索中,需要教師重視評價方式的改革。教師可以結合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授課,當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闡述自己的學習體驗和感受,也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如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在日后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結合學生的表現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案,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得突出的效果,推動教育的改革,落實素質教育提出的教學要求,促進農村學生的綜合發展。
四、結語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了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對縮小農村和城鎮的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農村教師,應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拓展教學內容、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等方式,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質量,使農村的初中學生可以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農村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田俊友. 農村初中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探索[J]. 中國校外教育,2015(25):29.
[2] 王杰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實踐探究[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1):124-125+198.
[3] 張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實踐探索[J]. 品位·經典,2021(15):50-51+172.
[4] 陳利榮.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全面彰顯中華文化意蘊[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09):159-162.
[5] 李文國. 整合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J]. 漢字文化,2021(08):163-164.
[6] 張峰. 農村小學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J]. 天津教育,2020(25):104-105.
[7] 趙秀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學校教育中的傳承研究[J]. 家長,2019(36):173-174.
[8] 姚振宗. 淺析農村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 考試周刊,2019(38):28.
[9] 李如升. 淺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對農村初中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J]. 中國校外教育,2019(2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