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輝 李忠堂 馬沖
(1.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2.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江蘇南京 21120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主要模式之一[1]。而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的智慧校園平臺是集學習、工作、生活一體化的校園環境,在此環境中要將學生的校園生活和教師的教學、管理、科研相融合,力求打造一個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2]。在此之后,為進一步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教育部在2019年明確提出了要創建智慧校園,加快智慧教育的發展進程。國務院隨后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了構建智慧化教育、服務與管理綜合平臺,加快智慧校園建設[3]。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推動體育學科第二課堂的發展,更加值得重視。
第二課堂不僅是一種對正式課堂的拓展延伸和補充,而且是自身能發展為一種符合學生各方面發展的體育教學模式[4]。傳統的授課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體育教學對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模式和考核方法的要求[5]。第二課堂的有效發展是將學生的專業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新時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他們以后人生的發展[6-7]。開展體育第二課堂能夠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時間、能力來自主選擇體育活動,彌補了學校規定的體育課堂難以滿足部分學生需要的不足,更為學生提供了專項發展、綜合發展、均衡發展的平臺,同時也有利于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以及校園體育文化的培養。
該文以牡丹江市的5所高校(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牡丹江大學、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調查對象,來研究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第二課堂的發展現狀、制約因素。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與智慧教育和體育第二課堂有關的文獻資料、政策等,了解目前的研究現狀,為此次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2.2 田野調查法
通過對牡丹江市的5 所高校進行實地調查,初步了解各校體育第二課堂的場地設施、課程組織形式及開展情況。
1.2.3 問卷調查法
為了進一步了解智慧教育背景下牡丹江市高校體育第二課堂的發展狀況,以學生為對象設計了《智慧教育背景下牡丹江市高校體育第二課堂發展現狀學生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1份。采用重測法檢驗信度,穩定系數α>0.84信度達標。
1.2.4 訪談法
針對牡丹江市5 所高校的教師設計了《智慧教育背景下牡丹江市高校體育第二課堂發展現狀教師訪談提綱》。
2.1.1 體育第二課堂開設情況及依托網絡平臺情況分析
通過調查得知,牡丹江市五所高校均已開設了體育第二課堂,學校通過開展一些體育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對是否依托網絡平臺開展體育第二課堂進行調查時,只有58.78%的學生表示參加過依托網絡平臺開展的體育活動,其余41.22%的學生則表示未參加過,并且參加過的同學表示活動所依托的網絡平臺主要為“到夢空間APP”“暢悅動運動校園小程序”“運動世界校園APP”。由此可知,在各高校中依托網絡平臺開展的體育活動還不夠豐富,可使用的平臺較少,傳統線下組織的體育活動仍占較大比例,依托網絡平臺開展體育第二課堂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1.2 體育第二課堂學生參與情況分析
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參與情況可以從側面反映出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情況,通過調查得出表1。

表1 學生參與體育第二課堂調查表(n=131)
從表1 可知,只有43.51%的學生表示會經常參加體育第二課堂,而其余56.49%的學生則是偶爾參加或者不參加,可以看出,學生參與體育第二課堂的人數還不多,目前還存在學生參與程度低、體育第二課堂開展規模小的問題。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參與程度低的原因,對不參加體育第二課堂的29 名學生進行調查,得知主要原因是第二課堂項目單一、學生因收獲不多而缺少興趣,其余學生則是因為缺乏時間或身體不適等。由此得知,目前高校中開展的體育第二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還不強,學生參與的頻率不是特別高。
2.1.3 體育第二課堂教師參與情況分析
學習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可以為學生傳授先進的理念、正確的技戰術等。通過調查得知,當前高校的體育第二課堂中均有教師進行指導,針對不同的體育活動和運動項目會有專業的體育教師負責指導與幫助。通過對高校的體育教師進行訪談得知,教師會對第二課堂進行指導,學校針對體育教師會開展相應的教學檢查工作,對體育第二課堂的教學也列入教師考核的一部分。說明在各高校開展的體育第二課堂中,教師的參與程度比較高,為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1.4 體育第二課堂教學內容開展情況分析
體育第二課堂開展的內容是否豐富、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會影響到學校體育第二課堂的發展和建設,進而影響學生體育知識的掌握以及身體素質的發展。通過對學生目前參加的體育第二課堂進行調查,可以了解目前體育第二課堂的內容開展情況。
通過表2 可知,學生在體育第二課堂中參加的運動項目主要為三大球與三小球,其中籃球、羽毛球參加人數最多,占比最大。除此之外,跑步也占據了較大比例,可知目前高校中的體育第二課堂以籃球、羽毛球、跑步為主。教學場地充足、教學器材簡單、容易開展是其成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原因,其余球類項目由于技術動作難度較大、入門難、場地條件要求高、活動較難開展而開展較少,其余項目還被未列入第二課堂的課程內容中。

表2 學生參加的體育第二課堂的運動項目調查表(n=131)
2.1.5 體育第二課堂場地器材情況分析
場地、器材作為體育活動開展的必要條件,在體育課堂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體育第二課堂中的場地、器材是否充足、能否滿足教學的需要也可作為衡量體育第二課堂發展情況的指標。對教學場地能否滿足教學的需要進行調查時,多數以上的學生表示非常滿足或比較滿足;對教學器材能否滿足教學的需要進行調查時,多數以上的學生表示非常滿足或比較滿足。由此可知,當前高校的教學場地與教學器材基本能夠滿足教學的需要,能夠為體育第二課堂的發展提供的優良的條件。
2.1.6 體育第二課堂教學實施情況分析
教學實施情況是指教學過程中課程次數與課程時間的設置情況,通過對學生每周參與體育第二課堂的次數和時間進行調查,可以從學生的角度了解體育第二課堂的教學實施情況,通過調查可得出表3。

表3 學生每周參與體育第二課堂情況調查表(n=131)
由表3可知,在調查對象中,有41.23%的學生每周能參與體育第二課堂2~3次,有37.4%的學生每周只能參與一次或不能參與。表明在當前的體育第二課堂中,課程開展得還不夠均衡,一部分學生的參加頻率還是較低,中等頻率學生的數量還達不到半數。
在對學生參加體育第二課堂的時間調查中,只有29.77%的學生參與體育第二課堂的時間可以達到50min 以上,有54.30%的學生參與時間均不足30min。表明當前的體育第二課堂,還存在課程時間較少的問題,課程時間不足,將會影響課程的質量以及學生課程知識的掌握,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第二課堂的課程次數較少、課程時間不足,主要是因為缺乏對第二課堂的重視,導致對第二課堂的監管缺失、趨于形式化,課程開展過于簡單潦草。這進一步導致了學生收獲感降低,課程體驗感差,參加頻率低。
2.2.1 高校師生對體育第二課堂的態度
通過對教師進行訪談,可以了解教師對體育第二課堂的態度。訪談得知,高校教師對體育第二課堂非常支持,認為合理的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與體育知識的鞏固,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調查學生對體育第二課堂的喜歡程度,也可了解學生對體育第二課堂的態度。
由表4 可知,當前對體育第二課堂持喜歡態度的學生共占55.73%,而不喜歡或一般態度的占44.27%。可以看出,目前對體育第二課堂持喜歡態度的學生占比不多,這與學生的認知有關,學生對體育第二課堂的重要性認知不足,從而對體育第二課堂缺少興趣,導致學生認為體育第二課堂可有可無,甚至認為加重了自己的負擔。

表4 學生對體育第二課堂的態度調查表(n=131)
2.2.2 體育第二課堂教學內容的開展情況
通過對牡丹江市體育第二課堂教學內容現狀的調查可知,當前各高校所開展的體育第二課堂的運動項目仍以傳統項目、易開展的項目為主,而其他開展要求較高、具有特色的運動項目以及學生興趣高的項目開展較少。總體來說,開展的內容較為單一、形式較為固定,學生的熱情難以被激發,學習及參與的主動性不足,使得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規模較小,發展速度慢。
2.2.3 學校對體育第二課堂的支持力度
通過對教學場地情況和教學器材情況進行調查可知,目前的場地和器材基本可以滿足教學需求。當就學校的經費支持與政策支持情況對教師進行訪談時,多數訪談教師表示學校對體育第二課堂的經費支出較少,對促進體育第二課堂的發展政策出臺得也較少,相關政策也比較少。可以得知,目前高校中對體育第二課堂的支持還不太充足,這與學校的重視程度與教學側重點相關,這也使得體育第二課堂的發展較為緩慢。
2.2.4 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與管理情況
通過對學生參與體育第二課堂的時間以及次數進行調查可以得知,目前開展的體育第二課堂還存在著課程時間短、開展次數少的問題,多數學生在參與體育第二課堂時,達不到學習、鞏固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目的。在對體育第二課堂的活動過程是否滿意進行調查時,得出表5。

表5 學生對體育第二課堂活動過程滿意程度調查表(n=131)
由表5 可知,有25.19%的學生表示體育第二課程的活動過程比較一般,而12.98%的學生表示不滿意,有38.17%的學生對體育第二課堂的活動過程不是特別認可,而不太認可的原因主要為過程簡單敷衍、學習價值低、評價形式單一、缺乏教師指導。表明當前的體育第二課堂的實施與開展過程還存在問題,開展過程中的管理及評價方式還存在欠缺。
2.3.1 合理利用網絡平臺,推進智慧教育
在開展第二課堂時,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與課程開展的要求選擇適當的軟件平臺,借助網絡平臺將運動項目的教學與訓練結合起來,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學習與針對性訓練,避免了復練習或薄弱處練習不足的問題,達到增加練習時間,提高練習效率的效果。例如,在開展籃球第二課堂時,學生可以利用軟件平臺根據自己的不足選擇教學視頻進行學習,在規定場所進行練習,教師提供訓練指導與糾錯,在規定的時間內自由安排練習時間,最終達到規定的練習時間后完成學習。
在進行身體素質內容的第二課堂時,可以利用功能較多的訓練軟件,將騎行、徒步、登山、跑步等方式都列入學生的備選項,學生自由選擇練習的形式,最終達到練習時間或規定距離后完成學習,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也可以使學生在節假日等空閑時間內進行練習,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
2.3.2 轉變觀念,正視第二課堂的作用
推動體育第二課堂的發展,首先需要正視體育第二課堂的作用,改變對第二課堂的錯誤認知,第二課堂可以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身體素質的提高。可以通過開展與第二課堂有關的講座等方式向學生傳遞新的理念。另外,可以開展一些體育活動或趣味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參加,使學生感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體育活動中有所收獲。
2.3.3 打開思路,開展特色運動項目
在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內容方面可以打開思路,不拘泥于傳統的跑步項目,將學生感興趣的健身操類、傳統武術等引入第二課堂的開設內容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促進體育第二課堂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可以發展特色的冰雪運動項目,依托牡丹江市有利的氣候環境以及師資力量開展滑冰課程,發揚冰雪運動、推廣冰雪運動。
2.3.4 加大力度,支持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
體育第二課堂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除了需要投入優質的師資力量,還需要優化教學器材,改進室外場地,進一步開放室內練習場地。在政策方面,也需要對體育第二課堂進行傾斜,鼓勵教師對教學及科研進行創新,鼓勵教師開展相關的體育活動,并為教師提供資金支持。
2.3.5 總結經驗,完善第二課堂的開展與管理
對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要及時分析與總結,針對目前第二課堂開展次數少、活動時間短的問題,要多開展一些體育活動,適當增加活動次數,不斷豐富活動過程,增加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與收獲感。同時,還要加強對體育第二課堂的管理,保證有教師進行指導,活動有規則、有秩序,有合理多樣的評價體系,形成完整的開展體系。
3.1.1 規模較大,構成較為完整的體系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牡丹江市高校的體育第二課堂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且規模較大,所調查的五所高校均已開展了體育第二課堂,并通過互聯網平臺推動第二課堂的發展,形成了各自的體系。
3.1.2 師資完備,場地器材充足
目前,牡丹江市的高校教師都會參加體育第二課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術指導。同時,學校中有完備的教學器材,充足的教學場地,為體育第二課堂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3.1.3 智慧化程度低,依托網絡開展少
目前可以開展第二課堂的平臺太少,開展的活動項目較為單一,“互聯網+”利用少、智慧化程度較低。
3.1.4 課程內容單一,缺乏新意
通過調查,目前牡丹江市高校的體育第二課堂以籃球、羽毛球、跑步等傳統項目為主,其余場地、器材等要求高的項目、新興項目,學生有興趣的項目開展少,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低,參與率不高且活動效果差。
3.1.5 學校支持力度不足,過程體驗差
在體育第二課程過程中,資金、政策的支持較少,加上部分學生認識不足,使得體育第二課堂發展緩慢。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次數少,開展時間較短,學生體驗感差,難以滿足學生需求。
3.2.1 發揮網絡優勢,開展體育活動
將體育項目與網絡平臺相結合,利用網絡平臺組織開展具體活動。
3.2.2 豐富課程內容,開展特色課
針對體育第二課堂課程內容較少的問題,可以增加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項目,例如:毽球、輪滑、操類等。此外,可以利用季節特點,大力開展特色滑冰與滑雪課。
3.2.3 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教學過程
學校應在政策、資金及師資上給予充分的支持,并設專人管理體育第二課堂,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并進行監督,增加課堂次數,保證課堂時間。同時,也要轉變學生思想,鼓勵參加第二課堂,加強學生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