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馮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的深化改革,有利于小學語文課程的開展。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使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樹立良好的意志品質。文章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希望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理健康
在小學階段,學生可以建立系統性的基礎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閱讀相關文章的同時,學習其中所蘊含的心理健康知識。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深遠意義,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使學生擁有對抗挫折和抵御壓力的能力,自覺地參與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積極地面對生活,構建出健康的人生觀,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共同發展。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學校開設的學科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綜合性的知識技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建立,使學生得到綜合性的發展。但在提升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擁有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等個性心理品質。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情特點是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遇到困難時難以獨立面對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貫穿多個學科,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心理素養,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學科素養得到建立,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在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大量的素材,積累自身的閱讀量,在理解教材中具體生動實例的同時,培養高尚的品格,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促使學生找到人生的價值,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積極的心態,從而有利于學生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每一篇文章中都有著獨立的情感色彩。小學階段的閱讀課程都是由專業的教研組編制的,是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課程的選擇,對學生的培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其中也蘊含了較多的心理學相關內容。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將課程內容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進行結合,促使學生綜合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材的講解過程中,教師也要提升自我的教學能力,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理解課文中相關寫作手法與情感特征時,更多地理解文章中所蘊含的生命力,感知文章中人物在面對壓力、面對挫折、面對成長中的困惑時應該如何去做,這有利于學生在進行閱讀課程時建立自信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優化教學質量。
二、小學閱讀教學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教學方法陳舊,易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習興趣和建立學科素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任務式的教學模式將知識傳輸給學生,讓學生閱讀和理解文章中的內容與情感。但在教學方法上,部分教師墨守成規,未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知識進行融合,多學科融合的教育理念淺薄,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單純地就文章內容來進行學習,容易抑制學生主觀思考能力的發展,造成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學習壓力。另外,教師在進行閱讀課程教學時,往往以完成閱讀任務作為學習的終點,而不是學習的起點,從而導致學生在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情結。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較為敏感,若長期處于學習壓力下,容易導致其內心不自信以及獨立學習能力差,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發展,也不利于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融入課程教學,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由于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面對的學生有著年齡較小、貪玩好耍、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所以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要注重教育理念的革新,在進行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應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語言學科素養,但由于部分語文教師同時肩負著班主任等其他工作,從而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更偏向于對學生學科知識的積累。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會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狀態。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若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科教學的融合,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負面情緒無法得到正確對待,從而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也往往來自枯燥的教學方式,此時,若教師仍然要求學生以完成學習任務為目標,不進行心理干預,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容易被負面情緒反復強化,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當今科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短視頻等新鮮事物的出現,給學生帶來即時滿足的心理體驗,而學生也更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若教師在教育理念上仍然因循守舊,學生可能會由于其生活環境的改變和心理狀態的變化而產生一定的厭學心理,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實施,也會影響小學語文學科素養的建立。
三、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策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調整教學方法,通過將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與閱讀課程有機融合,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自身優秀品質的建立,從而促進學生綜合性的發展,也有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升。
(一)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狀態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建立心理素養。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根據閱讀文章中的素材來理解其中的人物表情、心理狀態以及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豐富學生情感,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過程中擁有積極的心態,從而促進閱讀課程教學的實施。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基于課程的內容提升實踐活動的占比,也可以讓學生在參與情景劇的過程中去體會課程中心理健康的內容,幫助學生建立知情意的能力,使學生的心理素養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得到建立。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草帽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恰當的教學引導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革命先輩賀龍臨危不亂、隨機應變的聰明智慧,在對課文內容分析解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意志品質。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優化教學方式,通過精讀課文對文中所描寫的草帽計進行深入分析。教師還可以分小組互動或游戲的形式對課程內容進行梳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在課文中每一個階段,賀龍是如何使用的草帽計的。既讓學生理解其中的聰明才智,又在課程中融入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養,使學生理解在如此艱難的長征過程中,賀龍先輩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學生將文章中的精神內核應用于生活,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以積極樂觀地去面對,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二)優化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升心理健康知識的融合度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知識素養基礎的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知識的融合,從而優化課程的教學效率,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意志品質。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可以使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品讀文字的內涵,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遇到困難時能獨立去解決,培養了學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可以為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減輕了學生厭學等不良心理狀態的發生。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活動時,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管理能力,掌握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更好地為課程講解打下基礎,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科素養,樹立良好的品格。
例如,在部編版《別踩了這朵花》一文中蘊含的仁愛之心,學生需要通過閱讀課文乃至背誦課文來感受語言文字中蘊含的精神。在這首詩中作者以小見大,學生需要去理解冰心奶奶想表達的情感——愛無所不在,希望人們熱愛和保護一草一木,熱愛和保護自然環境,推而及之,也是要大家重視環境保護問題,使人類得以安身立命的生態自然環境不被人為破壞。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需要讓學生理解課程的內容,同時通過融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將共情、意識、情緒、情感等心理學的相關概念融入課堂中,使學生深切地感知本堂課冰心奶奶表達的情感,讓學生擁有愛心。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既讓學生建立了良好的情緒情感和感知能力,也幫助學生理解仁愛之心。
(三)根據閱讀課程中的著名事例,培養學生正面的人生觀
心理健康教育中蘊含著眾多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榜樣事例進行細致分析,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材中呈現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可以讓學生體會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文章中的事件所體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在理解寫作手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中,感受自然、事態的發展規律,使學生理解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積極正向的人生觀,自信地去面對成長中的快樂與悲傷。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落花生》這一節課中,作者通過描述花生的生長經歷為學生展示人生的道理,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理解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積極樂觀的意志品質,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對生活和社會有用的人。在本節課程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掌握生字詞,同時教師將心理健康中的價值觀等理念融入課程中,讓學生理解生活中常見的花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經歷不同的階段,透過文章中的相關字詞,尤其是對“居然”的理解,體會到花生雖然外表不夠華麗,但其內在充滿了果實,展現出默默奉獻大有用處的價值。本課文花生的故事讓學生理解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性,使學生擁有正確、積極的人生觀,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閱讀、理解文章中的借物喻理的寫作手法,以真實的事例抒發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自我成長。
(四)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語文閱讀評價體系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需要重視評價體系的構建。傳統教學評價主要以學生考試分數作為評價依據,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素養的反饋。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生的綜合性評價,例如可以增加評價體系的維度,以便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維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通過豐富評價體系,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與閱讀教學的融合。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機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在提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之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使學生可以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壓力,茁壯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娟.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與應用探析[J]. 小學生(中旬刊),2021(10):26.
[2]伊新文,崔鵬.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10):186-187.
[3]楊潔瓊. 探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 中華辭賦,2019(08):50-51.
[4]白曉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2):10-11.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