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摘 要:高溫強化瓷是經高溫燒制的一種日用瓷,具有抗沖擊性好、抗彎強度高的特點,燒制過程中高溫結構強度高,因此燒成后的變形小,成品比較耐用,因此近些年來在市場中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發現,高溫強化瓷釉面容易出現針孔缺陷,這會影響其使用性能與美觀性。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形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解決這一問題,提高高溫強化瓷的使用性能與美觀性。
關鍵詞: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改進策略
1 前言
釉面針孔是陶瓷產品生產中的常見問題之一。高溫強化瓷由于原料中含有40%的Al2O3,并且需要在1340℃環境中燒制,胎體瓷化速度相對較慢,如果油料配方不夠合理,胎體與成熟溫度存在差異,這會導致釉面質量下降,引起各種問題,其中以釉面針孔形成最為常見[1]。釉面針孔缺陷的出現,會影響高溫強化瓷的使用性能與質量。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高溫強化瓷的形成原因,從而改進釉料配方,減少針孔缺陷的出現,提高釉面質量,從而提高高溫強化瓷的質量,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高溫強化瓷概述
高溫強化瓷是指高質瓷中加入鋁、鎂等成分,或者是以鎂質石粉、高長石粉為原料,經過1340℃燒制形成的日用瓷,具有耐碰耐撞的特點,是市場中比較熱門的一種陶瓷制品[2]。目前我國高溫強化瓷有許多種類型,包括高鋁質、高硅質、鎂質,或者是使用白云母、磷灰石、氧化鈦等原料制成的高溫強化瓷,但是市場中最常見的還是高鋁質、高硅質的高溫強化瓷。高溫強化瓷具有不易破損、質地堅硬的優勢,與普通瓷器相比,可以做到胎體更薄且強度更好,同時瓷質細膩、白度柔和,透光性好,能夠呈現不一般的質感與亮度,因此獲得了許多消費者的喜愛;高溫強化瓷相比于傳統瓷器來說,其保溫性能更好,受到喝咖啡、泡茶人群的歡迎;并且高溫強化瓷屬于環保產品,受到了發達國家的追捧,遠銷海外。
3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產生原因分析
雖然高溫強化瓷深受市場喜愛,遠銷海外。但是從實際生產來看,高溫強化瓷制作工藝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質量問題的發生,其中以釉面針孔缺陷的影響較為嚴重。釉面針孔也被叫作“豬毛孔”或是“棕眼”,是出現在釉面的微小孔洞,通常在0.5mm~1.0mm左右[3]。釉面針孔缺陷的發生,會影響高溫強化瓷的使用性能與美觀性,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若不及時解決這一問題,將導致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的產生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文章根據臨床文獻以及筆者的工作經驗,總結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發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泥料質量不合格會導致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的發生。例如泥漿放置時間過長、泥漿中的空氣含量過多、泥漿流動性過低,并且在注漿作業時注漿速度過快,可能導致釉面形成氣孔[4]。這種情況下高溫強化瓷在煅燒時,氣泡無論是爆破或是下沉,都會導致釉面針孔缺陷形成,影響高溫強化瓷的質量。
(2)坯體釉料中雜質含量過高,那么雜質生成的代謝產物也會造成釉面針孔缺陷的發生。例如釉料中如果存在有機物質,有機物質腐爛發酵也會形成氣泡,在燒制過程中,氣泡會導致針孔缺陷的出現[5]。例如使用碳酸鹽、硫酸鹽等礦物質時,此類礦物質在燒制過程中可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得氣體排出,導致可溶性鹽類逸出,此時坯體的燒制溫度較低且高溫粘度較高時,也可能形成釉面針孔缺陷。
(3)坯體燒制過程中,溫度偏低或者是高溫保溫時間不足,都有可能導致坯體釉面氣體逸出之后,留下的孔洞無法熔平,尤其是在非立面的釉面的發生率較高。燒成溫度過高時,雖然氣體逸出之后留下的孔洞可以被熔平,但是由于坯體釉面中的部分組織氣化,形成新的孔洞,導致釉面針孔缺陷出現[6]。同時還原時間過長,可能導致釉面積碳,導致針孔缺陷形成。此外,燒制窯中水蒸氣過多且排汽管道不通暢時,也可能導致高溫強化瓷釉面發生針孔缺陷。
(4)在注漿作業時,石膏模型過濕并且生滑石粉撒料不均勻,修坯不夠徹底,導致坯體占有滑石粉的地方不粘釉;或者是生滑石粉被釉遮擋,燒制時生滑石粉產生氣體,也會導致釉面針孔形成。
(5)坯體表面存在雜質時,如粉塵、油漬或碎屑,施釉若沒有及時清理,那么在燒制之后也可能導致釉面針孔缺陷的發生。
(6)在修坯時,坯體表面沒有清理干凈,或是作業人員手衛生不合格,導致釉面存在缺陷,也可能導致釉面針孔缺陷的發生。
總體來說,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發生原因復雜,并且在實際生產中,無法將各種原因進行逐一排查,因此將重點調整釉料配方,從而減少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的發生。
4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的研究條件
4.1原料實驗
本次研究就目前市場中常見的原料進行煅燒實驗,實驗總結如下:
(1)鉀長石,原料多為塊狀,其中含有較多的石英、鐵質、黑云母。粉碎后進行煅燒實驗,測試結果為表面熔融狀態良好,有裂紋,并且存在較多的針孔。
(2)鈉長石,原料為粉料,煅燒后熔融狀態一般,表面無光澤,有很多針孔。
(3)硅灰石,原料為粉狀,煅燒后基本熔融,表面比較粗糙。
(4)白云石,原料為粉料,燒制后疏松,無結塊。
(5)方解石,原料為粉料,煅燒后結塊但不熔融,收縮明顯。
(6)石英,原料為細粒狀,燒制后為白色,質地疏松。 (7)氧化鋅,原料為粉狀,煅燒后結塊且不熔融。
(8)龍巖325,原料為粗狀土粒,煅燒后結塊且斷面粗糙。
(9)硅酸鋯,原料為粉狀,煅燒后結塊且質地疏松。
(10)滑石,原料為小塊狀,煅燒后不熔融,整體為白色。
(11)強化瓷粉,原料為報廢強化瓷粉碎后的粒裝料,煅燒后結成塊狀但質地疏松。
4.2釉料準備與施釉方案
每個釉方配料為10kg,使用瓷質球磨罐研磨48h,按照料1、球2、水0.6的比例,研磨后除鐵,并使用250目篩過篩。施釉工藝采用生坯浸釉的方式,并使用常規的10寸圓盤作為實驗用品,一半使用實際生產使用的釉,另一半則使用實驗制作的釉,方便進行對比。
4.3樣品燒成
樣品均在統一燒制窯和燒制條件進行燒成,采用弱還原氣氛,燒成溫度為1340℃。
4.4實驗探究
根據上述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形成原因來看,釉料中的生料過多,導致氣泡形成,容易造成釉面針孔缺陷;或者是高溫流動性不足,煅燒時無法填平氣體排出后形成的孔洞,尤其是在一些大面積的平面上,會導致釉面針孔缺陷的出現;釉料的始熔溫度過低,會導致坯體還未燒結時,釉層就開始融化,坯體之后逐步排出氣體,而導致釉層破壞,從而形成釉面針孔缺陷。
本次研究采用了兩種思路,首先是使用強化瓷粉,少用生粘土,具體配方見表1。從實驗結果來看,配方1釉漿存在少量沉淀,樣品煅燒后釉面的整體光澤不強,微微發黃,但是針孔缺陷明顯減少,厚釉部位出現縮釉的情況,結果顯示配方1中仍舊存在一些容易排出氣體的原料,并且顏色發黃。配方2釉漿無沉淀,樣品煅燒之后釉面也微微發黃且有裂紋,但是針孔也明顯減少,結果顯示配方2的熱膨脹系數較大,并且顏色也會發黃。配方3釉漿五成點,樣品煅燒后色澤不強但顏色不發黃,有少許裂紋且針孔相對較少,結果顯示配方3的熱膨脹系數偏大,且白度理想。
另一種思路就是用硅灰石替代方解石,可以預防裂紋并提高白度,具體配方見表2。從實驗結果來看,配方4釉漿無沉淀的情況,樣品燒制之后釉面發黃,與工廠實際生產使用的釉漿相比,顏色相似且釉面針孔明顯減
少,整體效果要比實際生產使用的釉漿要更好;配方5釉漿的懸浮性好,但是白度要低于配方4、6,但是與實際生產使用的釉漿相比,效果更好;配方6釉漿的懸浮性好,白度要高于配方5,與配方4相近,且針孔缺陷少。配方4、5、6的整體應用效果要高于配方1、2、3,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可以采取4、5、6配方。
4.5改進策略
從實際結果來看,我們還可以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采用強化瓷粉配釉,能夠減少釉面針孔缺陷形成。強化瓷粉主要是將報廢的強化瓷研磨成粉,其主要成分與坯體相似,燒結之后形成的硅酸鹽,可以改善釉料性能,減少縮釉的情況發生,可以在坯體與釉層表面形成一個良好的中間層,提高釉料的始熔溫度,減少氣體排出,從而減少釉面針孔缺陷的發生,改善釉面光澤。 (2)使用硅灰石替代方解石,硅灰石是一種新型熔劑原料,在配釉時不會受到水蒸氣排除不暢的影響。硅灰石單獨煅燒時能夠熔融,并且可以降低釉面的燒成溫度。但是實際使用量不能過多,不然會影響釉面的光澤性,從而影響高溫強化瓷的美觀性。
5結論
高溫強化瓷是一種深受市場喜愛的日用瓷,具有強度高、質感好、不容易破損的優點。但是實際生產中發現,高溫強化瓷容易出現釉面針孔缺陷,這會影響其性能與質量,因此需要根據高溫強化瓷釉面針孔缺陷發生原因,提出有效的改進策略,優化釉面配料,從而減少釉面針孔缺陷的發生,提高高溫強化瓷的性能與質量,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芳,楊文端,吳國標. 瓷磚釉面針孔的解決方法[J].佛山陶瓷,2021,31(12):26-27.
[2]陳宗玲,詹長春,段椿,等. 面釉對全拋釉針孔缺陷的影響探討[J].佛山陶瓷,2022,32(9):17-20,25.
[3]潘雄.關于釉料廢水循環使用引起釉面針孔缺陷的探討[J].佛山陶瓷,2019,29(3):54-55.
[4]秦威.關于釩鋯黃色料引起的全拋釉針孔質量缺陷的解決方案[J].佛山陶瓷,2018,28(10):53.
[5]覃焯佳.衛生陶瓷釉面缺陷分析[J].陶瓷,2021(4):98-99.
[6]馬占領.陶瓷釉面磚生產工藝技術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21,17(9):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