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紅明 王果
摘要:教師的個性特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影響著教育的成敗。文章采取文獻研究、焦點小組討論、專家論證等研究方法,對17個省市中小學教師水平評價標準中的個性特質及影響力指標進行比較研究,并以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的素質選拔模型理論為指導,構建中小學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評價模型。該評價體系重點關注“誠信正直、敬業負責、學生導向、關注細節、自控能力”等個性特質和“影響力、團隊管理能力”等影響力指標的內涵及關鍵行為,并從對標評價體系等方面對中小學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塑造提出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個性特質;教師勝任力;教師影響力;評價體系;指標;關鍵行為
中圖分類號:G650;G45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3-0069-04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學專項重點課題(23ZDJ03);湖南省婦聯智庫重點課題(22ZKB03);湖南省教育廳課程思政專題研究項目(HNJG-2022-1290)
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說:“教師的個性強有力地影響著兒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發展,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個性為基礎?!盵1]中國現代歷史學家錢穆認為,教育事業,主要在師道。師道所貴,主要在為師之人格與學問。健全的人格和高深的學問是為師之道。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從量的追求向質的要求轉變,從合格走向卓越,從制度化、規范化向高素質、專業化轉變。黨的十八大后,我國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12年)、《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2018年)、《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8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19年)、《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2019年)等政策文件,以促進教育內涵式發展為目標,反復強調“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專業素質提升”。新時代賦予教師角色和使命以新的內涵,教師的個性特質培育和影響力提升成為教師核心素養發展的要求,越來越受到關注。
個性特質的概念和理論最早由奧爾波特(All- port)在1921年出版的《個性特質:分類與測量》一書中提出。后來經過很多學者的努力,到20世紀60年代,個性特質理論成為個性心理學研究的主流。在過去數十年中,有關個性特質的主要理論是艾森克(Eysenck)的三因素模型和卡特爾(Cattell)的16種個性因素模型[2]。近年來,科斯塔(Costa)和麥克雷(McCrae)的五因素模型開始受到關注,即:外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神經質性(Neuroticism)、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國內關于個性特質的研究多與教師勝任力研究結合。有學者提出,自信心、責任感、正直誠實、創造性、穩定的情緒等個性特質是教師的勝任特征[3],“熱愛、理解學生,積極關注學生,誠實守信,自信”等是教師的勝任特征[4],“自我控制、自信、適應力、耐力、組織向心力”等是教師的勝任特征,“宜人性、愛學生、愛教育、素養”等是中小學教師的勝任特征[5],“主動性、人際了解、沖擊與影響、關系建立、學生服務導向、培養他人、團隊合作、分析性思考、自我控制、自信心、責任心、尊重他人、正直誠信和反思與改進”等14項個性特質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長久的影響[6]。
教師影響力是教育教學領域的一種特殊的影響力,是教師的思想或行動對別人或事物起作用的力度[7]。教師的個性特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影響著教育的成敗,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對學生有強大的影響力,從不同角度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發展。二是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位、多渠道的,作用于學生的心理意識層面和潛意識層面。三是對教師本人的教學水平與教學風格產生影響。具有個性特質的教師,更富有個性魅力,更能吸引學生,進而影響學生。四是對社會的影響力。教師既能通過學生聯系學生的家庭,又與社會各階層成員有著廣泛的聯系,可以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而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產生巨大影響。
從教師的職業成長和影響力來看,教師的個性特質主要有三種歸類法。一是教師的個性特質主要表現為“自信心、自主性、責任感、正直誠實、創造性、穩定的情緒、職業熱情、主動性、學生服務導向”[8]。二是更具影響力的教師的個性特質主要表現為“責任心和自主性”。三是名師的個性特質主要表現為“誠實謙遜、熱情和責任感、專注和堅持、外向和開放”。
專門針對個性特質及影響力評價的研究較少,且主要嵌入有關教師勝任力評價的研究中,未構成獨立的研究體系。有學者指出,教師“自信心、進取心、責任心、靈活性、責任感、效率感、影響力等”個性特質測評得分表現低于其他特征,其原因在于教師不重視個性特質的培養及其影響力[9]。有學者指出,“專業能力、職業素養、個性特質、知識水平”是優秀教師的個性特質四維度[10]。
有關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評價的研究,由于缺乏理論體系指導,在實踐中表現得非常粗糙。我國各地有關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勝任資格評價標準體系中。通過對比17個省市(湖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廣西、黑龍江、湖北、江蘇、江西、遼寧、山東、陜西、四川、云南、重慶、天津)中小學教師水平評價標準資料可以發現,多數省市并沒有對中小學教師個性特質提出明確的分類標準,只在基本條件或思想品德條件方面有所涉及,比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有關影響力方面的評價,主要分成三類:北京等地提出了“影響力”這一指標,廣東、湖南等地提出了“示范引領”這一指標,安徽等地沒有提出與影響力有關的指標。
現以湖南、安徽、湖北、江西這四省為例進行闡述。第一,個性特質相關評價指標。湖南包括政治素養、敬業精神、育人行為、學習態度、師德師風等。安徽、湖北、江西則沒有明確提出分類指標。第二,個性特質具體要求。湖南要求:具備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踐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努力探索教育規律,忠于職守,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終身學習。安徽要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湖北要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作風正派,為人師表,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師德師風優秀。江西要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切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和義務。第三,影響力相關評價指標。湖南和江西特別提出“示范引領”,安徽、湖北并未提出專項指標。第四,影響力具體要求。湖南要求:在本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在團隊成長中發揮關鍵作用,在指導青年教師方面貢獻突出,在教學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取得顯著成績。江西要求:在本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在團隊成長中發揮關鍵作用,在指導青年教師方面貢獻突出,開設過省級以上示范課,指導青年教師獲得過省級一等獎以上獎勵,擔任過省級以上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委員。安徽和湖北無具體要求。可見,湖南的評價標準相對更加細致和具體,但基本停留在定性評價方面,無法從具體行為方面對教師的個性特質及影響力做出定量評價。
本節以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的素質選拔模型理論為指導,結合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研究、中小學教師勝任特征研究、17個省市中小學教師水平評價標準等資料,通過教師焦點小組調研、專家討論進一步提煉和論證具體指標及行為信息,提出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下。
1.一級指標:個性特質
(1)誠信正直。遵守師德師風規范,品行正直,言行一致。涉及的關鍵行為有:1)遵守師德底線,能夠經受誘惑不逾矩;2)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品行正直;3)堅持言傳身教,關注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4)信守承諾,不輕易對學生和家長做出承諾,但做出承諾就要言出必行;5)自覺維護學校和教師的形象及家長和學生的利益。
(2)敬業負責。熱愛教育崗位,認可教師職業,主動承擔工作職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涉及的關鍵行為有:1)重視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2)有較強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夠總結經驗、不斷提高;3)有較強的目標管理能力,所開展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夠為目標服務;4)面對問題時能夠提出解決方案,并勇于承擔責任;5)終身學習,持續成長。
(3)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涉及的關鍵行為有:1)對最新的教育政策有相當的把握,與時俱進地調整教育教學內容;2)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3)敏銳察覺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異常,并與家長溝通;4)重視家校合作,主動聯系家長、指導家長;5)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特點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4)關注細節。關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的細節。涉及的關鍵行為有:1)教學材料齊全、準確、有序;2)對所傳授的知識、數據和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負責;3)確保所傳授知識的時效性;4)對教學過程中的細節保持敏感,確保書面材料沒有差錯。
(5)自控能力。包括生活、工作、時間管理等方面的事務性自控能力,以及面對問題、處理問題時的情緒控制能力。涉及的關鍵行為有:1)恪守教師職業道德底線,不違反職業道德;2)做好時間管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3)遇到復雜問題時,能夠冷靜、理性處理;4)有能力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
2.一級指標:影響力
(1)影響力。包括個人影響力和成就影響力。個人影響力指個性、人格魅力;成就影響力包括教育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專業特長及成果對學生產生的吸引力。涉及的關鍵行為有:1)以身作則,以良好的人生態度、專業精神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2)科研成果、文獻資料、具體的事實和范例有一定影響力;3)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并受學生喜愛;4)在本領域教學、科研上有權威性和話語權;5)通過示范課、公開課、講座影響學生及他人;6)通過服務社區、服務鄉村等行為影響學生及他人。
(2)團隊管理能力。包括溝通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培養與指導學生的能力、激勵學生為目標而努力的能力,以及強化團隊合作、在教學等各項工作中營造積極的氛圍、給學生創造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的能力。涉及的關鍵行為有:1)重視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成長,根據學生的差異幫助其樹立目標,引導學生為實現目標而努力;2)重視與他人的經驗分享,重視培養青年教師,重視協調合作;3)重視溝通,定期與學生、家長溝通,提升自身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4)發現教學工作中的弊端,并通過建立相關制度加以克服;5)從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出發,對教學流程、教學方案進行改善;6)有意識地讓學生和團隊成員承擔一些合適的任務,給予其更多鍛煉機會。
3.分級評價及行為示例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對各類指標進行賦權,并對其關鍵行為進行分級評價。以團隊管理能力為例,具體賦權可以為20%,并將其關鍵行為定義成ABCD四級。比如A級是4分,其關鍵行為定義為上述6條,此處不再贅述。B級是3分,其關鍵行為定義為:1)關注教學目標的實現,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2)主動與學生和家長溝通,愿意通過協作解決問題;3)遵守各項教育教學規范,愿意配合上級和學校要求改進流程;4)能夠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努力。C級是2分,其關鍵行為定義為:1)能夠正常完成教育教學工作;2)偶爾與學生和家長溝通;3)能夠解決遇到的簡單問題。D級是1分,其關鍵行為定義為:1)幾乎不主動與學生和家長溝通;2)遇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棘手問題,難以協調解決。
1.高度重視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塑造
教師的個性特質既影響學生的知識學習、智能發展,又影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展、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同時,教師在行業中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也會對其教育效果產生作用?!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高度重視教師個性特質和影響力的塑造,意味著不僅應該提升教師的學識魅力,更應該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
2.對標評價標準體系塑造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
本研究提出的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評價標準體系,是對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的總結。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該在“誠信正直、敬業負責、學生導向、關注細節、自控能力”等個性特質和“影響力、團隊管理能力”等影響力指標素質方面予以支持,對標關鍵行為及評分標準建議,為中小學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課程,建立相應的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教師則可以以自我學習、不斷實踐的方式塑造自身優秀的個性特質,打造個人的教學風格,提升個性影響力。
3.重視教師個性特質及影響力塑造的時代內涵
新時代教師個性特質的塑造的時代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以“堅定政治方向、自覺愛國守法、傳播優秀文化、潛心教書育人、關心愛護學生、加強安全防范、堅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誠信、堅守廉潔自律、規范從教行為”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為準繩。教師心中要有一桿秤,絕不違反師德師風準則,不踩師德師風紅線,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真正做到以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為中心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二是以《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要求為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更加注重以德為先、全面發展、終身學習、因材施教、知行合一;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轉變角色定位,做到終身學習、持續成長,對信息技術領域的變革保持關注,能夠與時俱進地開展信息化教學,有效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黏性,持續探索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三是開拓進取,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敢于沖破舊習慣的羈絆、不囿于成見,善于調整自我、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楊九詮.理解《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基本框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1(03):9-11.
[2]李曄,李哲,魯銥,盧靜怡.基于長期績效的中小學教師勝任力模型[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02):74-78.
[3]尚曉東,沙鵬,石文典.中小學教師勝任力迫選式測驗的編制及應用[J].心理學探新,2015,35(05):474-480.
[4]李曄,盧靜怡,魯銥.對教師勝任力建模中“績優”標準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2(02):21-24+30.
[5]徐建平,譚小月,武琳,楊敏,譚書弋.優秀中小學教師勝任特征分析[J].教育學報,2011,7(01):48-53.
[6]徐建平,張厚粲.中小學教師勝任力模型:一項行為事件訪談研究[J].教育研究,2006(01):57-61+87.
[7]鄧光明,冉泊涯.新時期名師特質及其成長途徑初探[J].中國教育學刊,2010(06):66-68.
[8]龍紅明,伍海琳,彭蝶飛.個人創新能力提升訓練BTB模型研究[J].求索,2017(07):112-116.
[9]李英武,李鳳英,張雪紅.中小學教師勝任特征的結構維度[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115-118.
[10]李子華.論教師個性素質及其塑造[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2002(03):67-70.
Research on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nfluence Evalu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Long Hongming1, Wang Guo2(
(1.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12, China; 2. Huna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Changsha 410015, China))
Abstract: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teachers have a subtle impact on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educated, affecting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Focus group discussion, expert argumentation, etc., and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nfluence indicators i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the level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17 provinces and cities. Guided by the quality selection model theory in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nflue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his evaluation system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key behaviors of personality traits such as "integrity, professionalism, student orientation, attention to details, self-control ability" and influence indicators such as"influence, team management ability". Suggestions are also made for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nfluence shap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from aspects such as benchmark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ersonality traits; teacher competence; teacher influence; evaluation system;indicators; keybehavi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