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通過構建融入企業文化的高職人文教育課程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用不同的平臺與載體,將企業文化融入教學活動中,融入校園文化中,推進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精神、職業素養的培養和錘煉,培養能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 職業教育;企業文化;課程體系;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3-0053-04
0? 引言
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驅動力,是企業靈魂之所在。企業文化包括文化理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1],其核心是價值觀。企業文化和行業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在核心價值取向上,行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背景場,企業文化是對行業文化的揚棄和擴展[2]。
1? 企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意義
教育部等六部門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現代工業文明,……推進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融入產業文化的校園文化。”
1.1? 融入企業文化,有利于深化職業教育內涵建設
職業教育采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所培養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學生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術技能,還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及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守正創新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良好的政治素養、人文素養、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構建融入企業文化的高職人文教育課程體系,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將優秀企業的企業文化更好地融入教學中,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為社會、企業培養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2? 融入企業文化,有助于學生高質量擇業就業
學生通過學習企業文化,了解企業文化理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管理模式、道德規范、行為準則、企業發展、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迭代更新等,明晰哪個企業更適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可以幫助學生短期內做出選擇。經調研,學生不適應工作崗位的最多的沖突來自價值觀念、工作作風的偏差[3]。所以,文化認同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同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容易實現“同頻共振”,如愿意一起奮斗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意義重大。
1.3? 融入企業文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許多成功的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觀念、企業精神、發展理念及發展目標,可以激勵全體員工,成為一種精神象征。長城汽車倡導“以產業報國為己任、為員工創造幸福,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效益”的核心價值觀。比亞迪的發展理念是“以技術為王,以創新為本”。而奇瑞汽車正是憑借自立、自強的艱苦奮斗精神、自主創新的意識和“世界一流、造福人類”“打造自主國際品牌”的大氣魄才實現了迅速崛起并躋身大企業行列的奇跡[4]。華為取得驕人的業績,離不開公司的遠大追求:一是實現顧客的夢想,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二是在開放合作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和創造性地發展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產品;三是以產業報國、振興民族通信工業為己任[5]。通過學習企業文化,學生能夠加速了解企業、了解職業、融入企業,做好職業規劃和目標管理;通過學習企業文化,學生能夠傳承企業精神,能夠激發和樹立其與企業同甘共苦,共同創造輝煌的決心與信心;通過學習企業文化,能夠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能夠增強學生產業報國、為國爭光的民族自豪感。
2? 企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途徑
開辟企業文化融入職業院校的渠道,把企業文化的精髓與學校的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進行深度融合,把企業文化納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融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宗旨目標、企業發展規劃于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實操教學、技能培訓、就業指導乃至校園文化建設之中[6]。
2.1? 以汽車職教集團為平臺,融入企業文化
優秀企業的企業文化是校園文化充足的養料,是高職院校特色之源,同時,校園文化為企業文化源源不斷注入新活力,是企業文化輻射之區。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院牽頭成立鄂爾多斯市汽車職業教育集團(簡稱汽車職教集團),吸納60多家理事單位,包括政府、行業、園區、企業、學校,其中汽車企業30多家(其中“引企入校”1家),以汽車職教集團為平臺,開展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課題研究、創新創業、社會服務、技能大賽等,實現“產、學、研、用、創、賽”多位一體功能。
同時,依托職教集團平臺,一是每年舉行一次大型汽車專場校園招聘會,借助招聘會,企業各盡所能,各顯身手,展示企業實力,宣傳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理念、企業產品、企業發展規劃、目標愿景等,以吸引更多學子;二是依托職教集團平臺開展校企聯誼活動,如迎新生文藝匯演、喜迎新年活動、畢業生聯歡晚會、野外拓展訓練、汽車文化月活動、職教周活動、大型汽車展等。每一項活動都由汽車職教集團中的企業與學校共同策劃舉行,有的活動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如迎新生文藝匯演、畢業生聯歡晚會、喜迎新年活動等;有的活動是企業為主、學校為輔,如大型汽車展等;有的是雙方共同策劃實施,如野外拓展訓練、汽車文化月活動、職教周活動等。依托汽車職教集團平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校企文化高效、高質融合。
2.2? 以全程交互教學模式為載體,融入企業文化
以鄂爾多斯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專業群建設為例(含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專業),該專業群是以汽車行業、企業職業素養培養、崗位能力需求為目標,圍繞企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構建以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實現“寬基礎、大平臺、小方向、活模塊”工學結合的新能源汽車專業群課程體系,將汽車行業、企業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規范融入課程。課程體系含公共平臺課程(包括軍事理論、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勢與政策、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大學生安全教育、閱讀和信息素養、勞動實踐、創新創業教育等19門課程)——寬基礎(專業群中所有專業都含有此類平臺課程,其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企業師傅與學校老師共同完成);專業群平臺課程(包含機械制圖及CAD、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認識與使用等)——大平臺(專業群中所有專業都含有此類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小方向(專業群中不同專業不一樣);專業拓展課程——活模塊(根據專業群中專業分成不同模塊,學生靈活選擇)。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每學期、每門核心課程都能實現校企交互教學,即“全程交互”,如圖1所示。在每一次交互學習過程中,都能將企業文化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如第一學期,在學校學習汽車認識與使用職業導入課程后,下企業體驗一周,參觀企業,了解汽車文化、企業文化,了解企業制度、企業管理、企業產品、工藝流程等,通過交互學習培養,有效地將企業文化融入教學,學生不僅習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及時了解企業相關文化理念,加深了學生對行業和職業的認知,有助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在設置專業群課程體系時,考慮企業用人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設計教學模式,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打造融入企業文化的產教融合賦能中心,既要強調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也要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適應企業文化,實現文化層面和技能層面全面、全程交互融合。
2.3? 以校企合作為載體,融入企業文化
校企合作搭建起校企間知識技能的交互平臺,也成為校企間文化交融的橋梁和紐帶。在專業(群)建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2015年與上海中銳教育集團(簡稱“中銳”)合作,由中銳向學院按生師比150∶1派駐德技兼優的骨干教師,雙方共建實訓基地,按照企業車間真實環境建設實訓車間,引入企業管理模式、6S管理體制,實行“校企一體、五雙驅動”校企合作模式,即“雙教學團隊、雙專業帶頭人、雙教學監控、雙評價考核體系和雙就業體系”[7]。如在項目驅動教學實施過程中,執行的項目工單中融入了企業規范的操作流程和考核評價方式。
2017年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原名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被確定為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通過遴選,學院與上汽大眾、斯柯達、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在鄂爾多斯的4家4S店共同實施試點項目,建立企業學堂、設立專屬學徒(學生)的企業實訓工位,實現“五雙”育人,即學校與企業雙教學場所、學校與企業雙教學主體、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雙導師、學校與企業雙重管理、學生和學徒雙身份。實施過程做到了組織保障可靠、制度保障有力、文化融入落地,在課程體系、課程標準、教學過程、考核評價中有效融入企業文化。如圖2所示,在廣汽豐田試點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情況——學徒崗位職業能力動態圖表,項目不僅包含技能訓練、查閱手冊的能力培養,還包含對企業理念、生產方式、6S管理等企業文化的認知。
2.4? 以創新創業為載體,融入企業文化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時,重視產教融合,整合校企優勢資源,實現跨界跨專業融合,為學生打造校內+校外雙創賦能中心。以雙創賦能中心為平臺,校企共建團隊,其中有長期被學院聘為兼職教師的企業專家4人,被企業長期聘為技術指導專家的教師5人。團隊成員共同進行項目研究,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如高職汽車技術技能大賽、“挑戰杯”全區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汽車工程學會組織的汽車巴哈大賽,“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等。
近年來依托雙創賦能中心,校企聯合申報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2項,教師承接橫向課題6項,學生通過參與企業項目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校企共同指導學生的創新產品獲自治區創新獎8項,企業聯合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獲自治區獎5項。通過參加項目研發和創新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技術技能,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而且也錘煉了學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職業品德。
2.5? 以宣傳平臺為載體,融入企業文化
每一個企業品牌都有其歷史和文化,每一位成功的創始人(創業者)都有其傳奇的奮斗史,每一位“工匠”都有其催人奮進的勵志故事。通過廊道文化、校園櫥窗展板、實訓車間文化,以及“工匠、勞模、企業家”進校園講座活動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大力培育和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倡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3? 結束語
構建了企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后,要實現企業文化有效完美融入,須做到如下幾點。
一是企業文化融入要有載體和途徑,以確保企業文化融入有保障,能夠落地實施。
二是要實現企業文化本質內容與表現形式的有機統一,不能出現兩張皮,如果只注重企業文化的華麗外表,只注重制度上墻、資料存檔,不注重相關價值觀及精神體系的修煉和傳播[9],那么這種企業文化的融入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三是融入的企業文化要與時俱進,要不斷更新、補充和完善。
4? 參考文獻
[1] 名詞解釋企業文化[J].管理觀察,2014(23):1.
[2] 張秉鈞.銀川大學文化與創辦者文化的融合發展研究? ?[D].山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6.
[3] 陳玉蓮.新常態下高職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發展的動態適應探索[J].當代職業育,2016(10):4-7.
[4] 汽車行業企業文化[DB/OL]. [2022-01-15].https://wenku.baidu.com/view/687a722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0.html.
[5] 華為企業文化[DB/OL].[2022-01-15].https://baike.so.com/doc/6411134-6624801.html.
[6] 李墨.新時代職業教育文化現代化問題研究[J].理論與現代化,2019(4):14-20.
[7] 郝巧梅,劉玲,任艷茹.構建服務地區發展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 以鄂爾多斯職業學院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7(26):54-58.
[8] 蓋彥青,徐秀英.高職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探索: 以鄂爾多斯職業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24):42-44.
[9] 劉彥.企業文化如何融入職業教育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