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華紅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大數據技術應用于諸多行業領域,對企業運營發展影響巨大且深遠。大數據技術在企業內部審計中的應用,為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各項工作提供了創新思路。企業日益重視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內部審計具體范圍加以拓寬,并良好實現預期的審計目標。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的實踐過程中,要轉變思維方式,靈活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數據蘊含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增強審計效果,提高內部審計的數字化水平。
在大數據時代,內部審計各項數據和相關資料海量增長,對內部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企業沿用傳統滯后的方法開展內部審計,顯然無法有效應對海量的數據信息,即使增加人、財、物等資源配備,也難以勝任審計工作,且無法有效規避各類審計風險。對此,亟須對內部審計進行數字化轉型,實現對海量數據的有效應對,并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為內部審計各項工作的良好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在大數據時代,市場環境的復雜性日漸增強,內部審計不斷拓展其范圍,通常需要從海量數據中梳理審計工作線索。內部審計實現數字化轉型,能高效簡捷地應用海量數據,并深入挖掘其蘊藏的價值,能提高審計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并促進事前階段、事中階段以及事后階段的審計實現有效銜接,確保全方位的內部審計[1]。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其重要目標在于以常態化的方式有效防控各類內部風險。企業有必要對內部審計工作加以創新,形成準確定位,及時找準風險,并對之加以揭露,發出預警。內部審計實現數字化轉型,能深入分析海量數據,并對之加以綜合運用,形成準確判斷和科學評價,能有效拓寬內部審計的具體范圍,實現對內部審計的升級創新[2]。
部分企業沿襲傳統滯后的審計理念,不適應具有數字化特點的審計方式。企業未能深入挖掘審計文化蘊含的價值,對內審人員的價值觀念缺乏積極引導,未能指導其對審計思維方式加以創新。內審人員缺乏良好的數字思維,在開展內審工作的實踐過程中,缺乏對大數據技術的靈活應用。內審人員對于審計環境發生的動態變化缺乏實時關注和全面考察,未能及時對自身的審計理念加以轉變,難以科學剖析和有效規避各類審計風險。內審人員缺乏問題導向,難以抓住內審工作重點;缺乏價值導向,難以促進內部審計充分發揮其價值作用,為實現企業目標提供助力;缺乏風險導向,對審計風險缺乏準確把握和有效控制。
部分企業現有的內審人員缺乏數據安全意識,且數據處理技能較為薄弱,難以勝任數字化審計的各項工作。在漸趨復雜的內部審計環境下,內審人員缺乏對審計經驗的提煉總結,未能與相關領域知識相融合,從宏觀層面對內部審計面臨的環境進行準確把握,難以對內部審計提出合理化意見。內審人員在開展各項常規審計的實踐過程中,對數據安全缺乏有效保護,在數據儲存、傳輸等環節均存在一定紕漏,極易發生數據泄露。
部分企業在拓展自身業務范圍的同時,缺乏對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的創新,對全面預算管理審計缺乏有效應用,缺乏對財務報表的持續跟蹤,未能通過經濟效益審計,找準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問題;未能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將異常聯系與數據找出,缺乏對審計疑點的準確把握。企業現有的內審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的實踐過程中,缺乏對大數據技術的充分利用,未能優化內部審計結果,審計視角存在較強的局限性,缺乏對審計數據的深層次挖掘。
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的實踐過程中,缺乏數字化技術的支持,難以從海量數據中找出有價值的參考依據。企業未能優化審計模型,且缺乏對審計數據的科學分析和妥善儲存。企業對于內部審計缺乏有效監督,難以對各部門落實內部審計的實際情況展開實時監測,處理數據的方法路徑較為單一,無法對潛在風險加以準確預測。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無論在組織架構,還是經營方式上,均發生了較大變化。但部分企業缺乏完善的審計功能和審計架構,其現有審計工作機制難以將現場審計與數據分析緊密融合起來。企業未能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內部審計相關數據加以收集,資源共享程度較低。企業各部門之間存在明顯界限,其內部審計缺乏有效協同,企業未能實現對內部審計的多層級監督。
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關鍵流程缺乏實時關注和準確把握,未能形成數字化理念和思維,未能針對內部審計設計集約化流程,難以保障內部審計質量和效率。企業對內部審計缺乏實時跟蹤和有效監督,難以保障對重要信息的妥善儲存。內審人員未能基于審計經驗,對內部審計工作線索進行梳理,缺乏對審計方向的合理調整。企業未能有效落實數據應用,對內部審計潛在的各類風險缺乏精準識別和有效排查,難以保障審計工作效率。內審人員對審計系統不夠熟悉,未能及時更新審計模型,對內部審計疑點缺乏集中討論和重點審查,難以形成清晰明確的內審線索。
企業要契合自身實際,重塑內部審計文化,對審計文化蘊含的價值加以挖掘,引導內審人員矯正價值觀念,創新思維方式。企業要引導內審人員形成數字思維,并在審計工作實踐中靈活應用大數據技術。內審人員要考察審計環境呈現的動態變化,轉變審計理念,剖析各類審計風險,實現對審計風險的有效規避。審計人員要基于大數據視域,形成良好的數字思維,并在審計工作實踐中實施聯網審計,靈活應用大數據技術。審計人員要遵循問題導向,考慮企業工作部署重點,緊扣風險性較強的業務開展內部審計,促進企業管理質量實現大幅度提升。審計人員要遵循價值導向,緊扣企業發展目標,致力于通過內部審計促進企業目標的良好實現。審計人員要遵循風險導向,對內部審計過程中容易產生風險的環節實施科學評價,找準風險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企業推動內部審計實現數字化轉型,要將內審人員培養為復合型人才,增強其數據處理能力,確保其勝任數據模型構建、數據倉庫維護以及分析處理數據等各項工作。在大數據時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漸趨復雜,內審人員要基于自身的審計經驗,融合相關領域知識,從宏觀上準確把控內部審計環境,針對內部審計相關工作形成合理準確的意見。企業要引導內審人員增強數據安全意識,督促其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對數據安全加以維護。內審人員在開展常規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確保數據安全,對數據加以妥善儲存和規范傳輸,避免數據發生泄露。要督促內審人員規范自身的數據操作,禁止對數據庫所含數據實施批量導出的操作。
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對業務范圍加以拓展的同時,要對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加以創新。企業對審計內容加以創新,要加強對全面預算管理審計的應用,對設立預算目標、編制預算以及落實執行預算各項環節實施跟蹤評價。要持續對財務報表進行跟蹤,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找準企業經營管理潛在的各類問題;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清晰梳理異常聯系,找準異常數據,明確各類審計疑點。企業要對審計方法加以創新,確保內部審計突破時空限制。企業要積極探索具有數字化特點的審計模式,加強對非現場審計的應用,推行全過程審計。企業要應用聯網審計相關技術,通過綜合檢查,從全維度對內部審計相關數據展開分析處理。
企業要不斷改進優化數據分析方面的技術,加強對內部審計相關數據的分析。企業要引導內審人員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深入學習和靈活應用,將大數據技術與內部審計現有系統融合起來,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內部審計相關數據加以分析,促進對內部審計最終結果的有效優化。企業要依托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的審計平臺,對審計視角加以拓寬,匯總內部審計涉及的疑點信息,并對之加以整理,避免重復核查疑點數據。要緊扣審計發現,清晰梳理數據之間存在的關聯關系,對深層次信息加以挖掘,排查各項數據。
企業要針對審計數據構建高效能的分析平臺,為開展數字化的內部審計夯實數據分析基礎。該平臺要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對海量數據實施高效分析,對各類數據實施科學分析和有效應用,秉持多視角對數據展開全面分析。持續對審計模型加以優化,增強審計模型的高效性和簡潔性,利用審計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后,將數據分析結果妥善儲存在數據庫中,便于內審人員按需取用[3]。
針對內部審計構建監督平臺,合理準確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并構建風險評估相關標準,對各部門開展的業務工作實施風險評估,指導各部門制定科學的審計計劃,形成清晰明確的思路。通過該監督平臺,實時監測各部門開展內部審計的具體情況,并通過多樣化途徑分析處理數據,并對之加以應用,實現準確的風險預測,提示內審人員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另外,通過該平臺儲存過去秉持多維度實施風險審計形成的結果數據,據此交叉關注各類舞弊現象和造假行為,實現有效的審計監督。
企業要考慮組織和經營方式發生的變化,對審計功能和審計架構加以完善。具體可從如下方面著手:1.構建具有數字化特點的審計工作機制,促進數據分析與現場審計二者的融合。2.構建具有數字化特點的審計架構,依托數字化技術搭建審計平臺,收集內部審計涉及的數據信息,利用資源共享,靈活應用大數據技術。3.構建具有扁平化結構的審計組織,增設IT 審計功能,良好滿足內部審計相關需求。4.促進審計組織加強協同。企業要考慮審計需求,打破各部門存在的界限,構建上下聯動的具有多層級的監督機制[4]。
企業要從關鍵的內審項目著手,遵循內部審計規則,關注內部審計涉及的關鍵作業流程,秉持數字化理念開展內部審計,促進內部審計形成更為集約化的流程,實現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內部審計。企業要對重要的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線上跟蹤,依托針對內部審計構建的監督平臺,對內部審計重要信息加以儲存,便于內審人員對所需數據信息的及時查閱和有效調用。安排專人負責核對平臺儲存的信息,并引導內審人員結合審計經驗,清晰梳理內部審計線索,并對審計方向進行優化調整。企業要依托大數據技術,落實數據應用,精準識別內部審計的潛在風險,及時提示內審人員展開重點排查,實現高效率審計。企業要將內部審計監督責任落實到具體個人身上,督促內審人員熟悉審計系統,深入學習大數據技術,對審計模型加以更新,集中討論內部審計存在的疑點,對關鍵疑點加以審查,清晰梳理線索,實現高質量的內部審計[5]。
綜上所述,大數據視域下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能增強對審計環境的適應性,有助于對內部審計加以創新。大數據視域下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的問題在于審計理念相對滯后、內審人員缺乏數據安全意識、缺乏對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的創新、內部審計缺乏數字化技術支持、缺乏完善的審計功能和審計架構、難以保障審計質量和審計效果。對此,在大數據視域下,企業要通過轉變審計理念、將內審人員培養為復合型人才并增強其數據安全意識、對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加以創新、為內部審計提供數字化技術支持、對審計功能和審計架構加以完善、以數據應用提高審計質量和效果等措施促進內部審計實現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