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聰聰 山東大學審計處
2021 年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明確規定,被審計單位應按期完成整改任務,并將整改情況報告審計機關,并對審計結果的運用加以明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的意見》,審計整改工作更加規范化,對審計整改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審計整改的落實,不僅是法律法規的規定,也是審計成果運用的重要途徑,使審計效能得以充分發揮。
《“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指出,為提升審計整改的效果,要不斷推動整改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實現整改由治標多治本少向標本兼治轉變。因此,審計整改信息化的建設尤為重要。
目前,很多高校雖然對審計整改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但仍缺乏信息化、規范化的管理手段,未建立嚴格且行之有效的整改流程及對賬銷號標準,審計整改不到位、不徹底、審計查出問題管理不清等情況長期存在,嚴重制約了審計的權威性及審計質量的提升。
審計查出問題不是最終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加強內部管理,提升單位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從而保障組織目標的實現。審計問題的整改是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必要的處理、糾正和規范內部治理的過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跨度大、涉及面廣。要堅持上下貫通、多方協同,完善協調機制,凝聚整改合力,推動審計整改落地見效。但是在整改過程中,常存在整改責任落實不到位、牽頭部門與配合部門互相推諉、整改情況不按期報送、整改方面溝通不暢、整改問題銷號標準不統一、主觀意識強、整改檔案保存不完整等問題,不利于單位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的長效機制。
審計發現的大部分問題,會涉及多個部門?;蛴兄鞴懿块T、有所屬部門,或有牽頭部門、有配合部門,或有多部門共同推進整改的問題。在審計下達整改意見書后,涉及多個部門的整改任務,各責任部門之間職責不明確、不固定。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之間互相推諉、主管部門對所屬部門的監管不力、多部門共同推進的任務推進不力等現象屢見不鮮。責任追蹤成為難題,整改的隨意性強。
多數審計問題整改的銷號,是由審計項目的主審,或者審計部門負責人指定的工作人員確定,是否能夠進行銷號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的銷號流程,主觀性和隨意性強。另外,因內審部門受整改率指標約束,會對審計問題的整改“一刀切”,對一些尚未完成整改的問題停止督促跟蹤,直接銷號,導致被審計單位的整改工作僅停留在面上,缺少外部的監督督促,不能從根本上建立審計問題整改的長效機制。
審計整改基本上都是線下辦理,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成本較高,有些需要長期整改的問題,需要審計人員反復與被審計單位溝通、督促提交整改結果。審計部門的負責人及高校相關領導對整改信息的獲取,只能通過內審部門手工匯總數據后的情況進行總結,效率低、效果不直觀,不能獲取第一手整改資料,容易掩蓋某些單位長期未完成整改、虛假整改或存在回避矛盾、進行選擇性整改的情況,整改透明度不高。
部分立審立改的問題整改情況,可以跟隨項目檔案于第二年入檔,在檔案館進行保存,但對于一些分階段整改或持續整改等整改周期較長的問題,整改推進情況及結果不能完整在項目檔案中進行歸集,給項目整改檔案的利用帶來不便。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審計的整改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審計整改信息化平臺,在平臺中完成整改工作的全流程,增強整改主體的責任與擔當、增強審計整改機制的時效性、客觀性、透明性。
在事前總體謀劃和溝通的基礎上,將具體的整改任務通過整改平臺明確下發給各單位,各單位通過各自系統管理員的賬號登錄信息化平臺,能夠查看本單位需整改的任務,并在平臺上傳相關的整改材料,整改工作增加了剛性要求,整改主體的責任意識與擔當得以增強。
審計整改信息利用系統決策支持模塊能夠實時反映整改信息,通過相關授權,整改部門的分管校領導、分管審計的校領導、上一級主管部門都可以在平臺中查詢和檢查授權范圍內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全過程。整改單位進行的整改和審計人員進行的問題銷號,以及整改全過程的外部實時監督都得以實現。
整改過程全周期全部處于跟蹤監督狀態,一方面,整改平臺中的分管校領導和上一級單位可以對整改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實時的監督指導;另一方面,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及時掌握整改單位的整改情況,通過系統及時反饋跟蹤信息,隨時與整改單位溝通,對于臨近整改期限的問題,系統能夠自動或手動操作,提醒整改單位臨近或超出整改時限,以此提升整改機制的時效性。
在平臺中,從整改方案的確定,到被審計部門的整改任務信息以及后續整改過程,最終到問題銷號,全部在平臺中進行預置固定節點。整改過程需要在系統中按照時間要求,完善每一節點的信息,整改問題的銷號需從系統中按照規定流程及標準進行操作,整個操作過程在系統中留痕,隨時可進行跟蹤及追責,避免了銷號的隨意性和主觀性。
數字化審計平臺的整改模塊可以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管理,提升了整改管理的整體性和統籌性。
在整改模塊構建前,應該系統謀劃,確定整改的總體設計及規劃,完善逐個項目的審計整改方案。按照既定流程處理整改事項。
在系統中,內審部門負責錄入審計發現問題、定性依據、審計建議、整改要求及時限,對需整改事項進行跟蹤督促及指導,對整改事項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檢查與評價。被審計單位收到整改通知后,負責分析審計提出的整改建議,確定整改方案,按要求及時報送問題整改推進情況及整改結果,并提供相應的佐證材料,按照內審部門提出的修改建議進行材料的補充修改。被審計單位的主管部門、分管校領導可通過系統平臺在整改過程中關注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及時跟進進行協調或指導,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負責考核的部門可以關注被審計單位整改情況,以此作為考核及問責依據。
審計整改信息在平臺中的設定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內部審計項目完結后,自動過渡到整改平臺中;另一種是外審項目、轉辦項目或前期未從審計平臺中運行的項目,內審部門手動將整改問題預置于整改系統之中,完善系統要求的各項信息后,下發給各整改單位。
每條審計問題應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進行逐一分類管理,且至少包括以下要素:項目類別、項目名稱、被審計單位、問題編號、問題分類、問題點、問題摘要、定性依據、問題金額、審計建議、整改責任人、整改時限、整改跟蹤人、整改銷號人等。
整改時間要求按照整改類型,可分為三類:一是立審立改類,要求在審計報告送達之日起60 日內完成整改;二是階段性整改類,要求在審計報告送達之日起1 年內完成整改;三是持續整改類,要求在審計報告送達之日起5 年內完成整改。
整改匯報節點設置:按照高校對不同項目整改的不同要求,將需整改單位上報審計整改完成情況及階段整改報告的匯報節點提前規劃并預置在系統中。整改單位按照要求的時間節點,可以上傳階段性的整改總結報告及相應的佐證材料,便于內審審計部門按照要求定期匯總并匯報整改成效。
整改問題由系統直接分發給負責整改的單位,并由整改單位的系統管理員將整改任務落實至具體承辦人。實現了整改下達的有跡可循,大大提高了審計整改計劃的完成度。內審部門在下達整改任務時,應明確要求被審計單位制定并認真執行整改方案,并在規定時限內,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上報整改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有整改任務的單位要按照系統中的要求,切實履行監管責任,按期將整改情況、相應的佐證材料和整改結果報告上傳到系統中,保證整改過程全部留痕。被審計單位的負責人作為整改的第一責任人,可以隨時在系統中查看本單位提交的整改材料,隨時關注重大問題及整改進展,保證整改工作的推進質量和效果。逾期未反饋整改情況的問題,審計問題的跟蹤人或銷號人可以通過系統發送站內信息,提醒整改單位負責人,已經臨近或超過反饋的時間節點,使單位負責人能夠把握整改節奏,提升了整改的時效性。
審計部門對整改單位提交的整改信息實行標準化審計整改銷號管理,將跟蹤、審核、銷號等流程固化到系統平臺中實施動態管理。要健全審計整改臺賬,實現系統中的整改情況實時動態管理。
審計部門對整改信息上報信息的審核及銷號過程是后期責任認定、成果應用等重要參考,因此應根據問題性質及對單位的影響程度,對問題整改銷號出臺標準化整改認定標準,進行分類分級管理。內部審計部門應抽調專家組成問題審核銷號小組,對照問題逐條逐項落實分析,檢查整改。對于問題性質嚴重、金額巨大、對單位影響大的事項,可作為重大問題,應提請審計部門分管校領導督辦,必要時應進行現場監督檢查。對于問題性質較嚴重、金額較大、對單位影響較大的事項,可作為較大問題,由審計部門負責人審批后可進行銷號。對于問題性質不嚴重、金額較小、對單位影響較小的事項,可作為一般問題,由審核銷號小組成員進行銷號確認。
在審計部門對整改單位上報的整改信息進行審核檢查的過程中,對于上報信息充分完整,檢查無誤的事項,可以在系統中通過既定的程序進行問題銷號。對于上報信息不真實、不充分,整改佐證材料不完整的情況,在平臺中可進行駁回,將整改檢查意見反饋給整改單位,責令其予以糾正,并持續督促跟進,要求整改單位按期重新上傳至系統。對于未按期上報整改信息的單位,由系統統一提醒,要求整改單位說明原因,對因責任不落實且不到位、整改措施推進不力等原因造成的整改不力,內審部門可通過其他途徑予以提醒和督促。
整改工作完成后,系統平臺可以提取審計整改模塊中的所有材料,進行歸檔整理,以便于后續查詢應用。內審部門應定期匯總審計問題整改情況,匯報重大問題的整改情況,通報未按時完成整改的問題及原因。對于整改嚴重滯后或存在虛假整改、形式整改的單位,及時將線索移交至紀檢監察及巡視、組織部門,發揮監督合力。對于責任不落實、整改不力、消極應付、虛假整改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追責問責。
后期在系統平臺中,還可以引入接受外部審計、監督檢查,各職能部門檢查發現問題,形成單位問題風險及整改數據庫。審計部門可以掌握更完整的單位信息,后續可重點開展風險管理審計,揭示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還可梳理完善風險清單,對有風險事項及時提示相關單位進行關注并進行防范,堵塞漏洞,完善單位內部管理。
審計是發現問題的“政治體檢”,整改是解決問題的“政治擔當”,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維護審計監督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必然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管理效率提升的需求,審計理念不斷創新發展,傳統的手段已不能滿足現階段的績效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探索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實現新的管理模式。因此,明確各層級審計整改責任,建設規范化的審計整改信息化平臺,使制度表單化、表單流程化,制定規范的閉環整改確認操作流程,按照完善統一的整改認定及評價標準進行整改銷號管理,是實現高校整改規范化管理,促進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