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摘要:《課程標準》指出:為了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開開心心成長,要讓學生進行及時高效的反饋,應采用教師具體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反饋和學生之間評價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在朗讀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會本能地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去幫助那些基礎不佳的學生,因此在朗讀背誦過程中就產生了同伴助學的關系。在同伴助學的基礎上,筆者認為新穎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機制的評價是朗讀教學生動有趣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語文 朗讀 自由
依據學生實際朗讀情況,教師要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讓學生有展示個人特長的舞臺,給予學生們表揚、贊美,真正做到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以一種健康、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的過程很高興、有很大的收獲,這就是學生們心中的生動有趣,這就是朗讀教學中的生動有趣。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會本能地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去幫助那些基礎不佳的學生,因此在朗讀背誦過程中就產生了同伴助學的關系。
下面就平時的教學實際中,如何運用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方法,談一下自己淺顯的看法。
一、創建開放讀書環境,提高朗讀興趣
讓學生有好的學習心態,讓師生之間關系更和諧融洽,需要構建公正、美好、輕松的教學環境。特別是朗讀教學,更應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這種興趣的帶領下產生積極的學習意識,從而達到自主記憶的效果。因此,在朗讀教學前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是關鍵。小組中既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既要有善表達、能說會道的學生,也要有在口語表達上弱一些的學生。小組中學生的程度相差也不能太大,要讓他們有互相追趕的空間。不同程度的學生,他們的經歷是不一樣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這樣更容易確保小組內部的均衡性,促進討論交流。這樣在這個小組中時刻都充滿了奮發的勁頭,使得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向上。同時,適當的人數可以保證小組合作的效果。因此我將學生分為四人一小組,既可以展開有效的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又避免了混亂的現象,保證了最后的學習效果。
在平時的朗讀背誦教學中,我們采取這種小組內交流和組與組之間比賽的形式。
記得在一次朗讀教學中,為了讓各組的成員之間可以有效地進行交流,課前我把課桌布置成了圓形。學生們都很興奮,大膽一些的學生就開始舉手要求:“我也想站在中間背給大家聽。”“讓我試試吧。”“老師我去。”……不管學生最終朗讀背誦得怎么樣,敢于表現自己就是一種進步。我們還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在無拘無束的操場上,沒有任何阻礙,讓學生們來背一背自己喜歡的詩或者課文等等。這一系列的組織形式的變化,只為了讓學生們喜愛上朗讀。
學生們發自內心地喜愛朗讀就是教學的成功。
二、教會方法,指導朗讀,培養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的教在于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做好引導。《青山處處埋忠骨》是毛主席在聽聞愛子毛岸英犧牲的噩耗后內心極度痛苦、煎熬,幾經躊躇后最終決定將毛岸英的遺骨安葬在朝鮮。文中毛主席身為父親表現出的真實情感和國家領袖的偉大胸懷讓學生們非常震撼。在引導學生朗讀自悟這一過程中,學生提出一個令大家意想不到的問題:“父親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危嗎?”這個問題看似與課文內容毫無牽連,但轉念一想,哪個父親不擔心自己兒子的生命安全。生1:老師,我認為他們的父親們真的是很擔心自己的兒子。可是危急關頭,每一個人都應該挺身而出,去拯救朝鮮保家衛國。因此,更加能體會到毛岸英犧牲后毛主席的心痛。在此章節有感情地指導學生朗讀很有必要。課堂上這時順著學生的問題,激起的巨大的思考浪花,我又順勢對學生進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對課文知識要點的理解掌握是我始料不及的,我慶幸自己沒有過多地講解,否則不然怎么會有如此精彩的感動人心的思考呢?
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獨到的見解,讓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心靈多么的純潔美好,語言多么鮮活豐富,感受到教學的確是一種享受,一種來自生命陽光的溫暖。
三、從平常處發現問題指導朗讀
(一)方法有序,約定俗成
對于要朗讀的內容,首先要按照朗讀課的要求學會本課生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不回讀、不重復的方法來預習課文。在此基礎上理解課文中的詞語,了解課文中的內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接著理出文章的框架,讓學生看著提示慢慢朗讀背誦。這樣的朗讀課井然有序,非一日之功。如:在朗讀背誦時要讓學生先用一些重點的詞語給同伴講一講本課的主要內容,然后再根據主要內容練習朗讀背誦,在練習的過程中同伴可以提示,互相幫助來完成。這種看是在提示中完成的朗讀背誦,其實對于會背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檢驗,對于不會背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提示和積累,在互相提示、不斷學習中,能提高學生朗讀背誦的積極性。
(二)學會對比,提高朗讀能力。
在學生完成朗讀背誦的時候,我們要提醒學生:你用這種方法朗讀背誦的時候有什么問題嗎?你又總結了什么好的經驗?在這種對比交流記憶方法的同時,可以讓學生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朗讀方法,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
教師們課堂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給朗讀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會帶來充滿激情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