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
摘要:高中歷史在高中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歷史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為目標,幫助學生理解老師講解的知識點,并且形成自己看問題的方式和角度,拓寬學生的歷史思維,讓學生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綜合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多維的概念,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要提升學生的歷史專業知識,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知道事件產生的影響。其次,掌握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要重視學習歷史的過程,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學習歷史。最后,拓寬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歷史有其獨特的發展規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幫助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開闊學生的視野。
一、豐富學生專業知識,多樣化培養歷史核心素養
教師應重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不斷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備課,鼓勵學生課前自學、課中及時提問、課后及時復習,不斷深化學生的歷史知識。其次,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授課。教師教學過程當中,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不斷豐富學生的歷史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有趣的知識。比如,在學習《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這課時,教師可以課前讓學生自主預習,讓學生了解九品中正制、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租調制、兩稅法等制度的含義,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豐富的史料,讓學生結合史料分析古代的政治制度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二、完善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完善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首先,教師應該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采用新穎的微課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當中,運用紀錄片、歷史題材的電影等,幫助學生更快了解當時的歷史場景。其次,可以將歷史和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歷史課堂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應該圍繞學生生活,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這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先給學生放映從《盧溝橋事變》《保衛我們的土地》《長空萬里》等幾部電影中的片段,讓學生感受歷史場景,再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在學習本節課的基礎上,以史為鑒,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認識到經濟實力決定國際政治地位,從而努力學習,實現唯物史觀與家國情懷的建構。
三、拓寬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提升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歷史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堂,還應該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歷史觀看問題,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首先,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豐富自己的見識。可以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各小組討論分析,鼓勵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得出結論,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其次,教師應豐富教學內容。比如開展歷史主題的演講比賽,或者組織歷史事件分析等活動,幫助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歷史知識,想方設法增強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習《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這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開展“多極化趨勢對中國的影響”為主題的演講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查找資料,了解和平和動蕩出現的原因,深深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需要長期堅持的,需要歷史教師發揮自己的特長,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端正歷史學習態度,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當中,擁有正確的歷史觀,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