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敏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始,是奠定學生學習之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具體需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呢?從2022版最新語文課程標準著手分析,不難發現,低年級語文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一、規范書寫的能力
俗話說,“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字可以看出他對待學習的態度。在多年的低年級教學中,我發現有的孩子的書寫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孩子握筆姿勢不正確,有的孩子坐姿不端正,有的孩子筆畫寫不規范,有的孩子筆順寫不對。所以我們低年級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這些問題并認真對待。從握筆開始要做到“三個一”,書寫姿勢要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寫字開始就要嚴格要求“橫平豎直撇捺舒展”“撇有尖捺帶腳”,引導學生寫字時“一看二描三對照”。低年級語文教師要持之以恒地去抓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堅持一段時間會發現,學生的書寫能力會突飛猛進。
二、獨立識字的能力
帶過低年級的教師都知道,一年級語文教材安排了拼音學習和部首學習;二年級的教材安排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這些都是為了學生獨立識字做準備的。同時我們的教材中還安排了形聲字(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會意字(一年級上冊《日月明》)、象形字(一年級上冊《日月水火》)的歸類學習,我們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在這些課文中集中識字,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識字方法貫穿于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用這些方法去學習需要掌握的生字,從而記住這些識字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獨立識字的能力。這能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后,有的老師更加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但卻忽視了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怎樣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呢?首先要求我們教師精化我們的語言,精心設計課堂用語。其次引導學生優化自己的發言。有的低年級學生表達能力不是很強,有時候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其他學生聽不懂。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和提醒學生正確、規范地表達。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傾聽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獨立閱讀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與內容”中明確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近年來,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從小就帶著孩子讀各種故事書。獨立閱讀指學生自由地選擇閱讀文本,主動、獨立地進行并完成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具有清晰的閱讀思維,進而擁有更多的知識、更充分的理解力,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發展想象力,也激發創造力。低年級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技能之后去主動地獨立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利用自己學過的識字方法獨立識字,然后去完成獨立閱讀,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還可以借助整本書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閱讀,提升閱讀能力。對于班級共讀的書目,教師可以提出一定的閱讀要求,設置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當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質疑能力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都是低年級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這些能力,這將為他們將來的獨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所謂的教是為了不教,這將是我們每一個低年級教師所追求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