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燕 山東交通學院
高校作為一個復雜的組織體系,管理涉及眾多的方面,如財務管理、人員管理、信息技術等。隨著高校工作的日益發展和復雜化,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明顯。而基于風險管控的高校內部控制體系構建,是保障高校資產安全、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重要舉措。本文將從風險管控的角度出發,探討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旨在為高校內部控制的實踐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建議。
對于高校來說,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需要遵循以下幾條較為關鍵的原則,以此來確保內控體系應用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具體來講:其一,平衡性原則。在高校開展財務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內部控制,將不同崗位及各個部門的權責進行細化分工,確保組織框架能夠實現權責制衡、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二,全面性原則。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涉及范圍較廣,而內部控制工作應當將高校中不同崗位人員、各個業務環節以及不同的職能部門進行全面覆蓋,避免存在控制的盲區盲點;其三,協同合作原則。在高校財務管理中,需要依據自身實際狀況,給予不同職能部門應屬的權限,并合理確定其職責,以此來提升內控開展效率,并確保不同部門之間良好的協作關系;其四,時效性原則。當前高校在運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是極為多變的,例如政策的更迭等。因此在內控實施過程中,為了能夠實現預定的管控目標,要依據外部環境變化,及時的對內控體系進行調整;其五,制度指引原則。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是需要健全的制度體系作為指導。在高校的內控體系中,首先需要將相關制度進行優化與完善。內部控制工作各項具體活動的開展,均需要以制度作為支撐。
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實施,需要以具體目標作為指引,以此來確保各項工作是沿著正確的方向所開展的。因此高校內部控制體系需要以下目標作為指導方向:其一,要確保財務工作開展的完整性與準確性,杜絕在財務信息中出現造假的現象。同時要避免存在關鍵信息的遺漏,或存在紕漏;其二,要持續性地優化高校內部管理結構,使之能夠符合于財務工作開展的有效性,以此來不斷地強化各項工作開展的質量與效率;其三,要保障高校資產安全,通過內部控制體系的全面實施,來規避高校中不必要的資產流失;其四,要嚴格地遵循相關法律法規來開展各項控制工作及經濟活動,這是內部控制在高校運行的基礎目標,同時也是支撐其他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石。
其一,制度建設存在缺陷。在部分高校內部控制體系中,對于財務管控制度的建設方面仍不乏存在空白區域,或是存在明顯的漏洞,制度無法起到實質性的規范與約束作用。在部分管理環節中,甚至于制度的設置僅是紙上談兵;其二,管理組織不夠完善。在部分高校中管理組織的設置不夠完善,對于監督、執行以及決策等關鍵組織設置環節中,并未能夠進行有效的分離。同時在一些重大的財務活動中,也未能夠設置集體決策機制。此外,在部分高校中,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不足,使其難以開展有效的審計及監督控制活動;其三,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足。目前財務管理在知識技能及相關管理工具應用方面是不斷更新的,而一些高校卻未能夠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使財務管理人員在自身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方面停滯不前,未能夠與時俱進地提升自身相關能力,同時高校也未能夠建立專門的考核評價機制,來對各崗位財務人員的能力進行切實的評價。此外,在一些關鍵的財務崗位中,一些高校也未采用輪崗機制,導致一些風險頻發。
其一,預算管理環節。首先,在一些高校中,預算編制工作開展得不夠科學有效。一方面是其未能夠在編制工作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是沒有與高校其他職能部門進行充分的交流,導致預算編制工作開展較為粗糙,難以有效地指導各項具體工作。其次,對預算執行缺乏過程中的控制,使預算工作的開展存在超支、偏離等現象。最后,在部分高校中,其在決算與評價環節發生了與預算脫節的現象,未能夠進行有效的總結評價,同時還存在預決算口徑不統一等現象;其二,收支管理環節。在一些高校中,收支管理環節存在諸多的不合規現象。一些高校的部分收入未能夠準確入賬,或私自截留,甚至于部分高校自身設置賬外賬等問題。同時其自身未能夠嚴格地遵循收支兩條線的規定,這均是導致風險發生的關鍵節點。此外,在一些高校的收支業務中,其自身的支出標準與支出范圍等并未按照相關規定嚴格執行,存在較為明顯的支出不合理問題;其三,采購管理環節。部分高校在開展采購業務時,并未能夠制定較為精細的預算計劃,導致采購工作的管理較為籠統,使得部分人員可能通過漏洞進行徇私舞弊的行為。此外,一些高校采購的模式不夠規范,其未能夠通過嚴格的招標活動進行采購工作,這同樣也是風險易發的節點。
首先,在高校中應當結合內控相關要求以及高校自身的財務管理狀況,建立專門的財務風險管理機構,進而能夠實現對風險的實時監控與有效評估,確保對各項經濟活動中財務風險的有效管控。特別是在重大經濟活動中,能夠通過風險監管體系來判斷與評估風險,為相關財務決策進行支持。其次,要構建并完善財務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對財務風險進行分類、分級并進行準確評估,及時發現和識別財務風險,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管控。在此過程中,要全面地收集高校中各類財會信息,以此來為財務風險分析與評估工作打好基礎。最后,在高校中還應當建立財務風險責任機制,要在財務風險發生時能夠準確地落實相關責任,并采取問責措施。要準確地找到相關問題負責人,將風險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并通過獎懲措施來有效約束相關人員。
在高校內部控制工作中,要構建財務信息集中管理平臺,進而充分地支持基于財務風險管控視角的內部控制工作開展,進一步提升財務信息管理效率。首先,在高校信息管理平臺中,要將各個財務子系統進行集成,將分散的財務信息集中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人力資源的消耗。其次,通過信息管理平臺,可以實現部分基礎財務工作的自動化處理,從而降低人為誤差,提升財務信息管理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與此同時,通過管理平臺,還能夠對財務信息進行權限控制,確保只有授權的人員才能夠訪問和操作財務信息,從而提高了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質量。再次,以信息平臺為樞紐,能夠促進財務信息的共享,避免信息孤島的存在,提升各項財務信息的流通性。最后,通過高校財務信息管理平臺,可引入大數據等信息管理工具,將財務報表以及各項財務信息進行集中的分析處理,為高校管理人員的相關決策進行服務支持,提升決策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高校財務內部審計監督機制是保障高校財務管理規范、合規、透明的重要手段。建立高校財務內部審計監督機制需要以下步驟:其一,建立內部審計制度。高校應制定內部審計制度,明確內部審計的職責和權利,規范內部審計的程序和方法,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其二,制定內部審計計劃。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年度內部審計計劃并報批,明確審計范圍、審計內容、審計對象、審計時間和審計人員等,確保審計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其三,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和管理。高校應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其審計技能和財務管理水平,確保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其四,建立內部審計報告制度。高校應建立內部審計報告制度,明確內部審計報告的編制程序和格式,及時撰寫審計報告并報送有關部門和領導;其五,落實內部審計報告整改和跟蹤機制。高校應對審計報告中發現的問題和存在的風險進行整改和跟蹤,確保問題的及時解決和風險的有效控制;其六,建立內部審計結果公開機制。高校應對內部審計報告的結果進行公開,以便各方面人員了解審計結果和財務管理狀況,從而加大對財務工作的監督力度。
財務人員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執行者,相關人員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內部控制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為了提升財務人員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財務人員應該接受系統的培訓,學習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財務管理的技能和工具,提升財務分析和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培訓內容應該根據財務人員的實際需求和工作崗位進行量身定制,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其次,要強化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財務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質,注重學習財務管理的前沿理論和實踐經驗,掌握財務管理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提高財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財務人員還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協作和溝通能力。最后,需要加強內部交流和學習。財務人員應該與同事和其他部門的人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學習和探討內部控制的經驗和教訓,提高內部控制的水平和質量。同時,財務人員還應該積極參加高校內控相關的研討會和專業培訓,了解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最新動態和前沿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綜合素質。
1.預算管理環節
內部控制在預算管理工作中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其能夠進一步地規范預算管理的開展。在此過程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預算編制與執行的內控制度,要科學地制定預算編制和執行的規章制度與管理辦法,明確預算編制與執行的職責與權限,規定預算編制與執行的流程與程序,明確各個環節的控制點與責任人,并設立相應的內控檔案,對預算編制和執行進行監督和檢查。其次,要加強對預算編制的審核與審批工作,確保預算編制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要對預算編制的各項數據進行核對與查驗,確保相關數據的準確性。同時,要在預算管理中要引入績效管理機制,結合于預算計劃,制定相應的績效指標和考核標準。監督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績效表現,一旦出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調整預算執行工作,確保預算績效的準確實現。最后,是要建立預算執行的責任管理機制,通過預算考核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對違規行為進行嚴肅的問責處理,以此來進一步地強化預算執行的權威性,保障預算工作開展的規范性與合法性。
2.收支管理環節
在高校中要通過內部控制來進一步地強化收支管理工作。首先,高校要建立收支項目分類和登記制度,明確每一項收支的用途與來源,確保財務收支的準確與完整。其次,要建立收支檔案,對各項收支進行記錄和歸檔,便于日后的核算與審計工作開展。收支管理工作還需要結合預算控制,對各項支出進行嚴格的監督,防止經費流失與濫用。最后,在收支管理中,要著重地加強支出業務方面的管控,高校應當對各項經費的申請及審批進行嚴格的監管,要合理地設置支出業務的相關崗位。同時要不斷地加強報銷單據的審批與審核工作。在高校的各類費用報銷單中,要將相關信息要素填寫齊全,確保內容的完整。費用報銷要按照既定的流程執行,同時相關部門負責人要進行簽字審批,以此實現多層次的監督控制。總體來說,高校的收支業務要確保每一環節均能夠有著規范的程序,要嚴防高校內部出現私設小金庫、賬外賬以及無預算開支等不良問題的產生。
3.采購業務環節
通過內部控制來強化高校采購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建立完善的采購管理制度,要明確采購流程與程序,對各項采購行為進行規范。采購工作的開展應當包含采購計劃編制、采購審批、采購招標、供應商管理以及采購合同管理等諸多方面,各項環節均需要通過制度進行約束,確保采購活動的合法性與透明性。而在此過程中,首先,應當著重地加強供應商管理,高校自身要建立供應商管理制度,對供應商進行評估與分類,并建立相關檔案,對供應商的資質進行嚴格的審查。同時在長期的合作過程中,還應當建立供應商的信用評價機制,從而選擇信用良好的供應商進行長期合作。其次,要通過信息化的支持來強化采購管理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采購流程中可引入信息自動化管理,通過電子采購系統實現采購計劃的編制,采購招標、采購合同管理、采購支付等環節的自動化管理。要以信息化系統作為支撐,降低人工干預,避免部分人員在采購過程中存在徇私舞弊的行為。最后,要加強內部審計與采購管理的聯動機制,要對各項采購活動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發現并糾正采購過程中的問題和不合規行為,以內部審計與采購管理的有機結合,來進一步地規范整個采購管理過程。
基于財務風險管控視角的內部控制實施是一個復雜和長期的過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不斷完善。在實踐過程中,要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不斷的查缺補漏,要與時俱進對自身的管理結構與方法進行優化與升級,進而為高校的穩定運營提供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