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輝 張慧景 霍應奎 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2019 年“雙高計劃”的啟動,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近年來,高職院校辦學規模、招生人數不斷擴大,財政撥款逐年增長,學校經費來源逐漸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使得經濟活動日趨復雜,隨之而來的風險更加難以管控,對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與綜合管理能力,同時能夠規避管理風險,確保學校經濟活動合法合規,確保資金、資產安全和有效使用,促進學校各項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高職院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
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1]。
“雙高計劃”開啟了高職教育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日益復雜的現代經濟關系,內部控制已經成為加強組織管理的重要手段。結合高職院校發展實際,切實推進高職院校內控制度建設,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組織結構的整體優化;有利于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專業資源的整合和優勢互補。
強化內部控制建設,是夯實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建設的基礎,是完善高職院校治理結構、實現依法治校的基本保障。為實現“雙高計劃”主要任務,國家在教育經費方面大力支持,采取中央引導、地方為主的原則,著力構建職業教育發展新機制。為此,高職院校急需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合理安排日常運轉經費與專項經費,形成全過程、鏈條式、動態化機制,以防控重大風險,才能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辦學效益,提升教育質量,提升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所培養的人才真正成為新興產業的主力軍。并在與應用型本科競爭的環境下,搶占先機,守正創新,全力開拓高職院校發展新局面,打造辦學有特色、質量有保障、發展有后勁的“高職雙一流”院校。
目前,大多高職院校應上級部門要求制定了內控制度,并按照內控制度的相關要求規范各項業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因客觀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內控制度不全面,沒有覆蓋到單位經濟業務發生的各個崗位及業務環節,導致內控制度的制定走過場,忽略了內部控制建設對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性。部分院校雖成立了內部控制建設小組,但未真正發揮內控作用,內部控制建設沒有落實到日常工作中。近年來,為有效推動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將重心傾向于校區建設、招生與教學方面,從而忽視了內部控制建設。個別領導對內部控制意識淡薄,不夠重視,認為內部控制是財務、審計和紀檢監察等部門的工作,導致其他部門在內部控制建設中參與度不高,未形成合理有效的控制、監督體系,內部控制管理的手段上缺乏創新意識,阻礙了內部管理組織體系的構建。
高職院校內部控制監督和評價工作多數是由審計部門來完成。主要采取事后審計的方式進行評價,缺少對經濟業務的事前、事中的監督。當前,審計業務量不斷增加、專業審計人員配備不足等情況,使得高職院校內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對會計工作和經濟活動未能起到監督作用,進而增加了內部控制的風險。一些高職院校崗位雖然分開設置,但在實際工作上并沒有嚴格執行,各崗位人員未能互相監督,違規違紀現象屢有發生。內部控制建設的不完善,致使內部控制工作難以與績效評價掛鉤。
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平臺的運營是高職院校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有效工具。當前,多數高職院校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未能有效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管理,使得各項經濟業務仍需人為統計、整理,造成人為操縱現象嚴重。學校各職能部門在工作中采用不同的信息平臺,如:OA 辦公系統、教務系統、質量管理系統、招生就業系統等,這些系統不能實現對控制資源的共享和控制職能的整合,既造成資源一定程度的浪費,又使得各部門相互提供的數據不對等、信息溝通不暢,造成了內部控制管理水平比較低下、運行效率不高的情況。
編制部門預算要求完整、科學、細化,目的是在各預算部門之間公允分配,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工作中已執行預算管理,但有些部門領導重視不夠,員工意識淡薄,導致預算目標的確定、編制工作幾乎由財務部門完成,資金使用缺乏計劃性。預算管理未實行滾動預算法,大量資金集中在第四季度支付,年中預算執行進度緩慢。預算目標不合理且預算編制不夠科學和精確,很多資金沒有落實到項目,超支節約沒有設定獎懲制度,各業務部門只關注資金不夠而忙于追加,造成資金利用效率低下。預算執行過程中未與財務報銷、核算結合,年底超支現象嚴重。編制預算的基礎數據缺乏實際考量,導致預算編制與實際不相符,使得最終的執行結果也不盡滿意,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建設。
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直接影響內控制度建設工作的質量。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建設小組由學校“一把手”帶頭,成員是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缺乏專業的內部控制管理人才,內部控制具體工作一般由財務人員執行,導致內部控制工作人員缺乏獨立性和專業性。同時,未將內部控制與單位內部績效掛鉤,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高職院校注重專職教師的培訓,而忽視了財務人員的專業性培訓,大多數財務人員長期待在一個崗位,接觸的知識和技能有限,加之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整體專業素質不高,難以勝任內部控制管理工作。
財政部印發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 號)、《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 號)等文件,對全面推進高職院校內控制度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自此,各高職院校開始關注內控制度建設工作。高職院校管理層必須提高站位,從思想上認識內控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全面、統一領導學校內控制度建設工作,并積極主動學習內控制度相關政策要求,可以邀請內部控制相關的專家培訓,廣泛宣傳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糾正教職員工在內控制度建設中存在的錯誤思想,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思想,鼓勵全員參與,把內控理念嵌入工作的各個環節,做到內部控制全面覆蓋。
各高職院校要建立內部控制建設領導小組并設有內部控制辦公室,以單位領導擔任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每年年初組織召開內部控制建設專題會議,明確各部門在內控制度建設中的職責、任務和內部控制建設所要達到的目標。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經濟活動內部控制工作第一責任人,要親自部署、親自督辦,落實專人負責。對已有的內控制度和目前高職院校各項經濟業務活動中所涉及的內控風險、內控隱患進行全面排查,系統梳理、認真分析、深入研究,確保整改真正落實到位。
制定內部控制監督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保障內審工作依法、依規、有序、有效開展。內審部門與紀檢監察部門通力協作,每月對重點經濟業務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內部控制監督檢查,對一般經濟業務進行抽查,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不規范業務及時調查、詢問,責令相關部門及時改正,將內控監督工作落到實處,實現“以審促建”。
高職院校信息化水平直接影響著內部控制建設的合理性、效率性,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加強內控信息化建設,建立共享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共享、資源共享的內控信息系統,才能真正做到數字化賦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同時,應注重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網絡安全知識,必要時可引進高級技術人才。
優化采購管理制度,規范采購管理業務。高職院校采購內控是一項復雜工程,不但要考慮政府采購政策,還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采購管理體制,提升采購工作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應建立與完善采購風險管理機制,通過制度的保障,引導和規范采購活動中的各項行為,做到事前采購監督,嚴格把控采購成本和物資質量,規范采購原始單據,并加強物資采購管理監督檢查。對采購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并根據具體情況對辦理采購業務的人員定期進行崗位輪換。聯合業務、倉儲、財務、內審等部門,合理制定涵蓋采購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高職院校采購工作的健康、有序推進。
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提升內部控制執行力。全面預算管理是完善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徑,預算的準確性對于內部控制建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財務部門可組織各部門負責人和預算員進行預算填報相關培訓,針對部門經濟分類展開講解,對公用經費和人員經費的預算可參考部門人數和當年需開展的業務進行預測。在預算編制環節,采用滾動預算編制法,利用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減輕預算編制工作量。針對突發性的需要追加的預算,必須經調查核實后,領導審核通過后予以調整。執行預算績效考評機制,每月對上月預算執行數據和預算目標進行比較和分析,并對預算執行進度情況通報,對實際與預算差距太大的部門實行考核,究其原因進行修正,實現對預算執行的動態全過程跟蹤監督。
時代在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經濟業務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內控制度培訓是一項長久性的工作。組織全員培訓,樹立每位教職工的內控意識,培養誠信道德品質,自覺遵守道德底線,并且掌握內控制度的基本知識,從而在處理各項經濟業務時及時防控風險。對內控小組成員進行考核,選用專業技能較高的人員參與內控制度建設工作,不斷提升內部控制專業素養。同時,制定嚴格的責任機制,明確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建設負責人和具體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將內部控制建設工作落實到位。
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對實施“雙高計劃”,全面提高高職院校管理水平、防范管理風險,引領新時代高職院校教育發展的方向、定位與目標具有重大意義。目前,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建設工作還處于初級摸索階段,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更是一個動態的并且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和優化的過程。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需結合高職院校自身實際情況,全面梳理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系統分析經濟活動風險,確定風險點,選擇風險應對策略,建立一個聯動機制和長效機制,保障內部控制有效實施。同時,各部門之間緊密配合,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報告提出的風險和建議,全面參與、認真整改,提升科學化管理水平,保障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