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
音樂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活動,每個時期的音樂表達形式都極具代表性,到了現代,音樂表達方式更是豐富多樣,其中學生最為熟悉的便是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課堂當中合理引入流行音樂,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更可以通過流行音樂來教授豐富的知識內容。
一、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吸引學生深入學習、探究的重要基礎。在以往的音樂教學當中,教師大多是按照音樂教材來的帶領學生欣賞音樂、學習音樂知識,學生所學的音樂內容單一,很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難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音樂課中引入流行音樂,則可以改善這一教學不足,流行風格多變、朗朗上口等特性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喜好和情感需求,深受學生喜愛,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流行音樂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
例如在學習《音樂聯網》這一單元的時候,互聯網可以為學生帶來大量的音樂信息,互聯網也早已經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在互聯網音樂平臺上最喜歡的一首歌,收集完畢后便可以將相同答案的學生組成一個表演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演繹這首歌曲,感受音樂的魅力,同時在欣賞其他小組的演繹后提出改善的建議和意見,這樣學生會充分使用自己的話語權和自主權,有效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二、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國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并且很多都是我國獨有的表現形式。當前的流行音樂當中,很多都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不論是歌詞,還是曲調都可以用作教學輔助,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例如在《戲曲百花》這一單元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先提前找一些帶有戲曲元素的流行音樂,在帶領學生欣賞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戲曲之后,為學生播放如《蘇幕遮》《美人畫卷》《帝女花》等流行音樂,并為學生講解每首流行音樂中所包含的戲曲類型,如《蘇幕遮》中包含的是昆區和評彈、《美人畫卷》中所包含的是京劇、《帝女花》中所表現的戲曲則為豫劇選段,在讓學生感受戲曲與流行音樂的融合之美的同時,為學生講解我國的戲曲文化,使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豐富音樂知識
音樂教學的開展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接觸到多元的音樂形式,同時也要學生學習到更多的音樂知識,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但是由于音樂知識理論性較強,很多知識內容枯燥晦澀、難以理解,有些學生沒有將音樂知識理解透徹。教師可以將流行音樂融入到音樂知識教學當中,通過流行音樂來形象具體地講解音樂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將學習意識延伸到課堂之外。[2]
例如在《音樂永相隨》這一單元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收集一些不同種類的音樂來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對比,在欣賞的過程中講解音樂知識,使學生的音樂知識更加全面。如世界杯主題曲《Hayya Hayya》這是一首具有阿拉伯風情的歌曲,展現了阿拉伯音樂中崇尚自然、淳樸的特點;2010年世界杯主題曲《WAKA WAKA》,展示了濃厚本土氣息的爵士樂、搖滾樂、民間音樂、傳統音樂等多種音樂形式,體現了南非音樂的多元性……通過大量流行音樂的對比,學生對于音樂知識就有了更加具象的學習和了解。
總之,音樂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活動,不同時期的音樂表達形式都帶有鮮明的代表性和時代特征,當下,音樂表達方式更是豐富多樣,教師要積極結合多樣的音樂形式,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提升審美素養。同時,音樂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修養,而流行音樂的引入更可以讓學生主動了解音樂,從而愛上音樂,因此教師要正視流行音樂對于音樂教學的輔助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入流行音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音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