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嬌
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時,教師要抓住重點,明確目標,適時提問。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課文,還要備學生。學生情況不同,理解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也就不盡相同。因此,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因生施問,既能調動學生思考的興趣,讓課堂氣氛活躍,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積極思考的能力。基于此,語文課堂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提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明確目標,精心設計
教學目標是各學科教學的基礎。每篇課文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一節課中應完成哪些任務,達到什么目的,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學到什么程度,教師都要了然于心。在此基礎上教師緊緊圍繞本課的目標精心設計提問,所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很強的目標指向性。例如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一課,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本課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感知中國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寫出了紅軍的氣勢?!斑h征難”寫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艱難,而“不怕”“只等閑”幾個字卻道出了紅軍的英勇無畏,教育學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了解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圍繞“長征難”這一目標進行設問。紅軍的“難”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萬水千山”啟示下文,“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自然地提出:這里為什么要用“細浪”“泥丸”寫紅軍經歷的“遠征難”呢?很顯然 ,這里用了夸張的手法,是為了突出表現紅軍藐視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偉大精神。僅僅是這里的兩個問題,就將本文的重點問題在紅軍不畏困難的氣勢中解決了。
二、優化問點,找準時機
設計課堂提問除了要圍繞教學目標,優化問點,做到難易適度外,還要選擇最佳發問時機。同一個問題,問的時間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會不同。六年級下冊《那個星期天》一文,正式講課前,教師可以提問:“某一天,媽媽答應你的一件事,但從早等到晚都沒有兌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是什么心情?文章中的小作者也正在經歷著這樣一件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小作者的心情。”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想,與時間變化而一起變化的還有什么呢?課文僅僅是寫“我”的心情變化嗎?到課文的最后,教師再一次提問:“小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樣的?除了小作者的心情變化,還有什么是小作者想要表達的?”到此,學生已經明白,隨著時間一起變化的是小作者心情的變化,那種刻骨銘心的等待作者刻畫得細致入微,同時, 作者還突出了母親忙碌的身影。語文課堂教學,就是要通過適時提問,讓學生主動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從而感知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三、優化結構,強化訓練
針對語文教學的特點,一篇課文中需要提問的地方很多,但我們不能處處設問。一方面是課堂時間有限,另一方面是容易引起學生思維混亂,還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所以,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首先必須優化課堂結構,強化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一)采用引發性提問。課題是對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人們常常把它比作課文的“眼睛”和“窗口”。教師在揭題時如果采用引發性提問,便能引起學生想象,使學生對新課產生極大的興趣。同時可以收到開門見山,突出重點的效果。例如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我在板書課題時,向學生們提問:“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大家紛紛回答,“地球是太空中只有一個適合我們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們的家,我們要愛護它”……就這樣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學習,激發了大家的興趣,這節課的課堂氣氛就開始變得相當活躍。
(二)抓住課文的細節提問。課文的細節往往是文章的最精彩部分,所謂精彩內容必須使學生設法去理解,顯然教師在設計提問時也要注意這一點。如六年級上冊《夏天里的成長》一課,教師可以出示第一自然段“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然后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萬物生長的語句,再問學生作者寫了哪些萬物在夏天迅速生長。學生通過整理段落,可以知道,作者由生物到事物,再到人都寫到了,重點寫小學生成了中學生,中學生成了大學生,寓意學生要趁著大好時光,好好學習,“盡量地用力地長”。
(三)抓住中心句提問。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關鍵所在,相當于一個人的心臟。教師要抓住中心句巧妙地設問,不可錯過機會。如《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中心句是:“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痹谝龑W生理解這句話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本句的重點“只有”“別無”,接著抓住這兩個重點設計問題:地球遭到破壞,我們無處可去,說說生活中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情況,保護地球,我們可以做些什么?這樣設計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從而讓學生明白地球資源有限,呼吁大家保護環境,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有很多,如果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提問時,能圍繞教學目標適時提問,真正做到了問逢其時,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