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霞
摘要: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和拓展運用語言的鮮活源泉,我們應重視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淺談閱讀教學中融入口語交際訓練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口語交際 ? ?教學策略 ? ? 閱讀教學
口語交際,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人們日常生活與生產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溝通方式。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把口語交際作為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一項重要的知識內容。結合教學實踐,本人認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局限于單純的“口語交際課”,而應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尤其是閱讀教學活動中。具體策略如下。
一、朗讀文本,形成語感
朗讀是眼、口、耳、腦并用的學習形式,朗讀的過程是把文章里的書面的無聲語言轉化為口頭有聲語言的過程,是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方法。教材內容豐富多彩,語言生動有趣,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作品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要求學生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語言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并利用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如講授朱自清的《春》時,我便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揣摩文章用詞、用句的精妙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勾勒、鋪展并借助口頭語言描繪“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等各種春天的美景,學生的感受自然十分深刻。通過“讀”來帶動“說”,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復述課文,強化表達
復述課文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課文中學過的主要語句,將課文的內容有條理、有重點地表述出來的一種教學形式,也是進行口語訓練的一種重要方法和途徑。通過復述訓練,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積累語言,培養他們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的能力,達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用兩條視線去閱讀。一條是眼睛的‘生理視線,負責吸收語言符號以供心靈辨認;一條是心靈的‘生理視線,通過想象與聯想,將文字符號轉化為生動、可感的圖畫。”教師往往可通過提出“讀了這一篇(段)文章‘你了解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等層次的問題來檢查學生在感性層面上對課文內容的掌握,而學生往往是通過復述來反饋他們對課文的了解程度。如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濟南的冬天》,文章從濟南的山、水兩方面分別寫出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教讀此文,可圍繞此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選擇性和創造性復述。其他學生仔細聆聽,可作適當補充和點評。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自然能清楚、具體、生動地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見聞或感受。
三、分組討論,鞏固技巧
新課標指出:“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只有無拘無束,學生才會樂于去交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才會高,才能體會到交流的樂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證明,小組學習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形式。在講授課文時我常常按“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小組競相展示”模式進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的同時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如:討論《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討論千百年來木蘭形象深受喜愛的原因,或者讓學生自己尋找課文的“美”點進行討論、交流。學生討論時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班內展示成果時鞏固技巧,進一步訓練口語交際表達能力。
四、辯論對抗,發展應變
辯論是一種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經常用到的口語交際方式。它最能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條理性、思維的嚴密性和傾聽別人觀點的能力,是口語交際能力的最高層次的體現。在辯論中,學生的應變能力可以得到增強,同時,也可以不斷學習辯論技巧,在辯論中認清是非,明析善惡。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可根據閱讀的內容設置恰當的辯論情境,讓學生進行即興應對的訓練。指導學生掌握辯論的主動權,不斷提出新問題,提高語言表達的速度,提高應變能力,抓住對方的破綻發起攻擊。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一場 “愚公是移山好還是搬家好” 的辯論賽,學生們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后老師在肯定學生們意見的同時結合文章的寫作目的,引導學生形成共識:愚公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對于愚公的具體做法需要放回到先秦時代去考慮。但在當今的經濟社會,還需要開動腦筋,運用智慧,不光“肯干”,還要“巧干”。在爭辯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處于最緊張、最活躍的狀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聽得專注、辯得熱烈,充滿智慧和理性。
五、口頭作文,敏捷思維
口頭作文是指學生經過短時間的構思,用口頭語言順暢完整地敘述一件事情,說明一種事物、闡明一個道理,以培養學生敏捷思維、快速遣詞造句并組織成文、運用語音語調等表情達意的能力。而正確把握課文的表達特點、實現課文到作文的遷移就是提高此能力的一個有效辦法。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和掌握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在語文教材課后練習中安排了大量的說話、寫話訓練,如《蘇州園林》積累拓展四:借鑒本文說明方法介紹你曾游覽過的一座公園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點,有條理地進行說明,不少于300字。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課后練習,組織學生進行口頭作文與寫話訓練。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按照一定的體系進行有效訓練。思維上由形象到抽象:看圖說話——即席講話——按文字材料提示口述成文——按題目和要求口述成文;操作上從簡單到復雜:按照擬提綱口述構思——憑提綱口述全文——打腹稿出口成章;文體上按照記敘——說明——議論的順序逐漸過渡,做到立意明確,條理清楚,培養學生迅速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的能力。在學生進行口頭作文后教師還要抓好學生評議這一環節。教師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傾聽別人的發言,自由地發表意見。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本次作文要求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提高其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拓展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空間,善于抓住口語交際訓練的契機,把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觸覺延伸到閱讀教學的各個領域,在多向互動中實現信息的充分溝通與廣泛交流,那么,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