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深度學習”是個新詞,但深度學習并不是新東西,它其實是“真”教學,讓教學回歸本位。深度學習就是好的教學,包含著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且“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減負增效,但教學質量增值的大背景下,如何守住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必須思考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深度學習 ?課堂教學 ?學生心靈
教學離不開知識的學習,但教學絕對不是簡單講授理論知識。《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022版》明確規定:堅持育人為本,引導學生樂學善學。即: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學什么”,更要關注學生是否“喜歡學”,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學”。好的教學是有教師、學生、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是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樣的教學也被稱之為深度學習。
“雙減”背景下,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教學質量,以下是我的初步嘗試。
一、精心備課,為打動學生的“心”做好準備
若教師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進行大量練習,機械性的反復訓練,這樣的教學如何打動學生的“心”?何談學習?何談學好?何談深度?所以,教師要精心備課,了解學生關心什么,他們的喜好是什么,他們目前的問題是什么等。因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有擔當精神的人。只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我以人教版九年級英語第九單元閱讀Sad but beautiful為例。根據目前學生的學情,我從他們耳熟能詳的音樂、音樂家、樂器入手,運用之前所學的知識導入新課。步驟如下:先提問What kinds of music /musicians /instruments do you like? 來復習音樂、音樂家和樂器,然后再復習本單元的重點語法——定語從句,即I like music that/which is quiet…引入本節課課文《二泉映月》。在課前,我與學生多次溝通,了解了他們的需求和喜好,有目的地尋找素材,為打動他們的“心”做足了準備。學生們在我的引導下慢慢融入到阿炳的世界里,主動學習相關的英語句型。
二、遵循教學規律,做到真正的“深”
課前先詢問學生他們喜歡哪種音樂?哪位歌手?哪種樂器?之后讓學生聽音辨別樂器,當學生的興趣高漲時,我接著問學生這首背景音樂的名稱和原創是誰?順理成章引入今天的話題——阿炳的《二泉映月》,結合本篇文章的閱讀策略——Noting supporting details,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尋找論點和論據,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從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時刻注意本篇文章的標題是Sad but beautiful,引導學生除了尋找支撐論點的論據外,也要學會歸納總結,通過觀察標題,學生們發現了標題的sad 和beautiful都是形容詞,所以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學生們通過學習和感悟用一個形容詞歸納出了每個自然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beautiful——sad——popular,接著完成71頁的2c,繼續尋找beautiful,sad,popular論據,整個教學都是圍繞閱讀策略展開的。隨著文本的深挖,學生們已經身臨其境,為阿炳的身世悲嘆,被阿炳的精神所感動,同時被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打動,最后得出結論:標題的sad指的是阿炳悲慘的生活,beautiful指的是其創作的音樂的美。課文處理完畢后,我設置了“換位思考” 環節,即:如果你是阿炳,你會怎么辦?學生們們各抒己見,共同分享心得,使課堂氛圍再創高潮,最后我增加了幾組圖片,目的是引起學生體會阿炳寧折不彎的堅強性格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向往,整節課既遵循了教學規律,同時也真正做到“深”挖教材。
三、課堂教學要觸及學生心靈
本節課通過阿炳的故事,觸及到學生的心靈深處,讓他們知道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學會勇敢面對,課后學生們都有所感觸。
總之,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積極創新,打造突出學生主體的英語課堂,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習得英語知識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以此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并不是一味地求難,求深,而在于適時點撥、引領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