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藝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 100083)
影視表演專業以培養合格的電影、電視劇和戲劇表演人才為目標。著名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過:“外部體現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在傳達內在的人的精神生活。演員應該具備勻稱的身材、靈活的形體。”所以,形體訓練是影視表演專業總體培養方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輔助課程之一,構建影視表演專業形體課程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社會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厘清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在形體能力方面的諸元素,以完善課程設置,并且課程內容要學以致用,符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形體訓練是培養優秀影視演員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形體訓練,在改善身體形態、增強肢體表現力的同時,可以有效提升影視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具有強大的本體自控力,能夠自如地運用自己的身體為所創作的角色服務,因此全國藝術院校影視表演專業普遍設有形體課程。在形體訓練課程方面,首先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符合該行業已成型的總體框架要求,設置科學有效的符合影視表演人才培養定位的形體課程。同時,為了切實了解社會需求,要在此基礎上展開三方面工作:其一,在專業劇院、影視劇拍攝中心等建立實踐基地,定期安排高年級同學進入這些單位和劇組參加演出和拍攝工作,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互通,學生一方面得到了實踐鍛煉,擁有了實際的社會體驗,另一方面也可以認識到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技能還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更全面地掌握表演專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學校也可以從演出單位的反饋中發現哪方面能力突出的學生更受影視劇組和劇院歡迎;其二,通過回訪往屆的優秀畢業生,了解他們在畢業后參加工作和進入劇組拍攝影視劇的經驗教訓,實際了解其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情況。通過幾屆畢業生的反饋,我們基本了解了影視專業形體課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情況,再經過教研室的匯報和討論,逐漸形成統一的認識,并將其作為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依據之一;其三,邀請專家教授來校進行學術報告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論證,聽取他們的指導意見,從而優化教學方案。
培養影視表演專業應用型人才要有別于培養學術性人才,必須突出應用型這一特點,即現場表演能力要強,對于各種類型的人物角色都可以比較好地把握和表現。作為影視表演專業的應用型人才需要在掌握表演學所涵蓋的的基礎理論知識之外,熟練掌握影視和舞臺表演所需要的各種技能。作為影視表演專業輔助課程的形體課要求教師更加細致地了解學生在電影、電視劇和戲劇表演的實踐當中形體方面所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筆者在深入劇院、電影廠和影視劇組調研以及從往屆學生的反饋中了解到,在拍攝影視劇時,諸如宮廷劇、時尚劇等,經常需要運用中國古典舞、戲曲與武術中的把子功套路,而有這方面基礎的演員更容易獲得機會,對其藝術生涯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這更需要我們在設置形體課程時厘清影視表演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形體動作上到底有什么樣的能力要求,同時結合影視表演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通過系統提煉和整合具備表演專業特色的舞蹈形體、戲曲形體、武術形體,并有機結合肢體語言創作,從而形成既有特色又有應用價值的課程定位。
所謂形體表演的諸元素,就是將影視劇演員在表演當中展現的形體表現力進行解構,從而厘清在形體表現力方面其所需要掌握的各種能力。
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過:“外部體現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在傳達內在的人的精神生活。演員應該具備勻稱的身材、靈活的形體。”這說明從事演藝工作的演員的外貌應該比一般人更有特點,身材要挺拔健美,動作要敏捷舒展,氣質也要超出一般人。多年實踐證明,經過系統的芭蕾基本功訓練和中國古典舞蹈學習的學生會在身體和氣勢上得到優化和提升,動作的協調性、敏捷性和舒展程度也超出一般人,所以此處擬定芭蕾基訓和古典舞身韻為形體訓練不可缺少的部分。
人的身體形態可以生動地反映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情感狀態和性格特點等。比如,你從屋內的一扇窗戶觀看路上的行人,雖然聽不到聲音,甚至看不清面容,但是你可以看出哪個是辛苦勞作的工人,哪個應該是教師,哪個性格急躁,哪個又謹慎內向等等。又比如,一男一女相伴而行,你可以看出他們是不相干的路人,還是互相愛慕又未能表露的少男少女,是熱戀中的情侶,還是已經進入婚姻平淡期的夫妻等。實際上,對于人的體態和動作的微妙生動的表現力,我們認識不足、開發不足、運用不足。隨著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的身體實際上是被束縛住了的。在影視表演專業的主課中有一個環節叫“天性解放”,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掙脫后天形成的種種限制和自我束縛,能夠勇敢、流暢、自然地表達自己。形體訓練當中的現代舞和具有即興舞蹈性質的訓練的目的也是打破后天形成的對身體的束縛,使身體能夠更自如、更生動流暢地表達我們的情感狀態。音樂舞蹈即興、規定人物舞蹈即興、規定環境舞蹈即興、規定情緒舞蹈即興、規定人物關系的雙人或三人舞蹈即興等都可以有效開發學生運用自己的身體表達情感的能力,所以此處擬定肢體語言訓練為這部分的訓練課。
芭蕾舞系統訓練中有一個板塊叫“代表性舞蹈”,例如芭蕾舞劇《天鵝湖》第三幕中匈牙利的“查爾達什舞”、意大利的“拿波里舞”、西班牙的“斗牛士”、波蘭的“瑪祖卡”這四種外國的代表性舞蹈,其為《天鵝湖》平添了異域風情。而中國民族民間舞更代表了當地人民的生存狀態、情感特征、體態動作特點。如果要扮演藏族的角色,掌握幾段地道的藏族舞蹈會使角色更符合藏族人特有的體態和氣質。而如果扮演陜北農民,會扭傘頭秧歌或者會敲安塞腰鼓,那一定會為表演增色不少。所以,此處擬定外國代表性舞蹈和中國民族民間舞為這部分的訓練課。
眾所周知,以成龍為代表香港七小福從小受到嚴格的戲曲和武術訓練,為他們以后風靡世界的武打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今拍攝的電影電視劇中,需要掌握武術基礎和把子功套路的情節比比皆是。所以,此處擬定武術基礎套路、毯子功、把子功為這部分的訓練課。
通過影視表演專業形體教學實踐,經過調研、學生反饋和專家論證,課程訓練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步驟逐步成熟,最終形成了基本功訓練、武術戲曲形體、風格性舞蹈、肢體語言訓練“四單元”教學體系。
芭蕾基本功訓練和身體基礎素質訓練。通過訓練糾正學生的自然體態,解放肢體,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軟開度和柔韌度,增強肌肉控制能力和肢體協調性以及審美能力和音樂節奏感受力。
訓練分為地面訓練、把桿訓練和中間訓練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地面訓練是在雙腿沒有體重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各部位關節、韌帶柔韌度、肌肉素質和能力的訓練,能夠幫助尚不能較好地控制自己身體的初學者更好地表演。第二階段的把桿訓練的目的是在訓練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腰、腿的柔韌度、力度和控制能力,在正確的重心直立感下做動作,掌握正確的運動姿勢。第三階段的中間訓練主要以組合的形式進行基本舞姿學習和簡單的彈跳、旋轉技巧訓練,進一步提高動作能力,增強協調性,為下一單元的訓練打好基礎。
本單元是影視表演學生必須掌握的具有實用價值的專業技能訓練。教學內容包括毯子功訓練、中國舞古典身韻、持械(刀、劍)和武術格斗訓練。學生通過訓練不僅掌握了表演實踐所需的基本技能,還為今后在工作實踐中的創作應用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同時也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精神氣質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階段的毯子功訓練通過滾、翻、摔等動作訓練,掌握基本的動作做法,為之后的技能訓練打下基礎。第二階段為中國舞古典身韻訓練環節,通過對中國古典舞蹈的精、氣、神和手、眼、身、法、步的訓練,以掌握古典人物的動態特點。第三階段為武術中的對打和持械技能訓練,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武術格斗套路和使用刀槍劍戟的把子功。
該部分旨在使學生掌握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群體所特有的身體形態和動作特征以及不同種類舞蹈的表演風格,有助于學生塑造不同的人物形態和內心情感。
此單元由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外國代表性舞蹈、現代舞等環節組成,學生進入多風格、多舞種訓練階段。不同風格特征的舞種和不同類型的肢體語匯使學生學習和了解民族舞蹈的來源及舞種風格的特點,幫助學生了解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肢體變化,訓練學生掌握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各種形態的形體表演方式,幫助學生通過外部力量快速進入角色,增強表演的真實性、感染力。
該部分旨在提高影視表演專業學生運用身體語言的表現能力,其中包括:音樂即興練習。選擇不同情緒、不同風格、不同國家與民族的音樂,啟發學生運用肢體動作去詮釋這些音樂;不同環境和不同情感狀態的動作練習。使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在不同的環境和情緒里用身體感覺和動作真實自然地表達;各種人物身份和不同人物關系之間的動作練習。使學生掌握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關系在行動和互動中所自然呈現出的體態和動作。
在此階段,我們將表演教學中的過渡性片段內容融入形體教學中,依據人物角色挖掘外部肢體語言表達,將人物的“內”與形體的“外”相統一,通過造型練習、流動練習、道具練習、節奏練習、音樂練習等手段,實現雙人關系創作,最終形成肢體語言作品——肢體劇。肢體劇是通過大量肢體動作與形體語言代替臺詞,創建環境意向,突出形體展現,最大化開發學生肢體語言表達能力的形式。通過以上訓練,從單純的動作訓練發展到富有情感的形體語言表達,從而用動作創造人物關系和塑造人物形象。
影視表演專業的形體訓練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表演能力以及突出他們的形象、個性和能力方面的特點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同時也對他們在銀幕和舞臺上綻放光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由于輔助課的特點,現階段對其教學規律的研究遠不如對表演主課的研究那樣深入和完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研究、修改,構建更加合理科學的形體課教學體系,以期符合社會的需要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