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奧
(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管樂有獨特且鮮明的魅力,受到很多人的青睞,管樂演奏要求演奏人員需具備較高的演奏技巧,它作為一門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精神世界,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更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并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音樂素養。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管樂隊的教學訓練也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訓練計劃和訓練策略,進而提升高校管樂隊教學訓練效率和質量。
管樂隊團隊成員的配合默契程度是影響演奏訓練效果的關鍵,整個團隊成員及各個樂器之間的相互配合程度影響著整個表演的效果,因此,學生要把控好節奏,團隊成員的演奏水平最好保持在同一水準,成員之間的協作能使演奏合為一體。但由于高校管樂隊的成員并非都是音樂科班身,有些學生沒有音樂演奏基礎,對樂理知識知之甚少;而有些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演奏技巧,樂理基礎也非常扎實。因此,管樂隊學生存在基礎不同、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1]在這種情況下,不少高校受傳統理念影響,并未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沒有解決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問題,這也讓管樂隊教學訓練效果受到較大影響。
當前,普通高校管樂隊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管樂教學訓練存在教師經驗不足的現象,主要體現在管樂教育資源匱乏,教學方式單一。由于部分高校教育資源不足,缺乏專業水平較高且實力出色的專業教師,而相對不專業的教師無法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進而造成學生無法進行專業的演奏技巧的學習,導致管樂隊教學質量低下,教學訓練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在管樂隊的教學訓練中,教學理念處于主導地位,教學理念為日常教學訓練指引著方向,更時刻影響著教學訓練的最終效果。當前,各大高校管樂隊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以至于樂隊管理者、專業教師及學生家長的思想理念還停留在以往階段,沒有根據現實中的管樂發展趨勢及時更新觀念。“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訓練中沒有得到深入的貫徹實施,教師沒有根據不同學生、不同樂器對教學課程及計劃進行調整。[2]教師在教學訓練中沒有重視不同學生的差異,沒有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以及不同類別的樂器表演者對評估方式及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劃分,流于形式、不夠科學的教學理念使管樂隊的教學訓練效果很難獲得有效提升。
管樂隊的學生心理素質不但影響著學生的演奏表現,也時刻影響著管樂隊的教學訓練質量。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部分學生的基礎薄弱,在日常訓練過程中,部分自尊心較強的學生會經常與彈奏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比較,進而出現自信心不足、積極性不高、心理壓力過大的現象。學生的心理素質較低不僅影響學生個人進行日常訓練的精神面貌,也會阻礙日常教學訓練效果的提升。
目前的高校管樂隊中的學生并非都是音樂科班生出身,很多非音樂類專業的學生對音樂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甚少。而樂理知識作為基礎的理論知識,是學習音樂的人必須掌握的,樂理知識的普及對于高校管樂隊的教學訓練作用巨大。管樂隊的樂理知識一般包含各類管樂器的基本操作和調試、各類曲譜的知識等。為管樂隊學生普及樂理知識除了可以讓他們掌握音樂的基礎理論外,還可以增強他們對音樂的熱愛,讓他們深入了解管樂器及管樂樂譜、樂曲,從而理解管樂隊整個組織的配合協作過程。直接在課堂講解樂理知識,學生在吸收了解過程中會感覺枯燥。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現場演奏或視頻形式普及樂理知識,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通過實踐掌握樂理知識,進一步促進教學訓練質量的提升。[3]
1.增強個人基礎訓練
首先是音階練習。由于不同的音階彈奏指法不同,為了熟練演奏不同調式的樂曲作品,就需要熟練掌握不同的指法。在日常音階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先練習升降記號不多的調式,同時增加力度、節奏的變換和音程、琶音等方面的基礎練習,按照以上方法增強日常音階彈奏訓練。其次是節奏練習。樂曲演奏過程中的節奏表現影響著整個樂曲的呈現效果,可以說,節奏是影響樂曲彈奏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把控節奏是表演出高質量作品的關鍵。這需要演奏者深入理解樂曲蘊含的情感及結構特點,加強日常節奏訓練,不斷反復單獨練習并進行團隊協作訓練。通過練習加深對樂曲的理解,進一步把控樂曲的節奏,從而在進行演奏時做到張弛有度。[4]最后是長音練習。長音最考驗演奏者的耐力,所以,長音練習不可馬虎懈怠,要進行長期訓練。長音練習可以鍛煉嘴部肌肉,使其具有較強的耐力,還可以幫助演奏者提高聽覺能力,使其能敏銳辨識高音,另外,長音練習也可以幫助演奏者對呼吸進行調整,長音練習也可以幫助演奏者深入掌握作品的結構,熟悉各種指法,演奏者通過長音練習可以掌握一些細節技巧,同時,通過強奏、弱奏等練習加強對嘴部肌肉的控制。通過以上練習,演奏者對音量的控制會更加熟練和精準。在演奏管樂時,學生要熟練控制氣息,通過加強個人訓練逐漸建立團隊協作意識,從而在演奏時與成員默契配合。以上的練習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制定長期的教學訓練計劃,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
2.加強樂團的基礎訓練
首先是聲部訓練。聲部訓練包含兩種訓練:一種是基本功訓練,另一種是樂曲聲部訓練。基本功訓練是通過吐音、吹奏音階以及和聲、節奏等方式進行,訓練要達到一定標準才會有好的效果,標準比如:彈奏的聲音要準確無誤,和團隊搭配時要把控好節奏感,音色也要統一等。聲部訓練效果決定了合奏水平,聲部訓練時應調好音準,對樂曲進行練習時也需嚴格按照樂譜標注的演奏記號進行演奏。[5]其次是力度訓練。力度的把控對于樂隊來說相對比較簡單,演奏過程中對各個聲部的力度的表演不難,但是,如果在聲部中間進行合奏就比較有挑戰性,影響音量的關鍵是樂器的種類和數量,正因為樂器各不相同,音色迥然相異,這就需要合理把控演奏力度。由此看來,樂隊整體力度的訓練統一需要所有演奏員進行協作,直到演奏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高校管樂隊的課程設置基本都是一致的,教學訓練時間大多是以一周一次到兩次為準,而每次訓練時間不少于兩小時。訓練時間可以進行調整,比如可以增加分組練習:長音練習為一組,音階練習為一組,節奏練習為一組,每一組三十分鐘練習時間,中間休息十分鐘再進行下一組練習,依次輪流進行,最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剩余部分的練習。這樣的訓練方法張弛有度、節奏較為合理,減少了因長時間訓練出現疲勞的現象,能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當前普通高校管樂隊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缺乏專業性強且實力出色的專業教師,因此,高校管樂隊要強化師資力量,配備充足的教師資源。在管樂日常演奏訓練中,高校可以依據自身需求聘請在管樂領域知名度較高的教授為管樂隊舉辦專業的管樂知識講座,聘請擅長不同樂器的教師組建專業的教師隊伍,同時,分別針對管樂隊隊員提供深入且專業的指導。例如,聘請知名管樂演奏家或者音樂學院的教授每周到高校為管樂隊提供一到兩次的管樂專業指導,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和能力水準進行單獨輔導,演奏水平較低的學生可以適當延長訓練時間,增加訓練課程等。另外,部分學生的實際表演經驗較少,缺乏舞蹈演奏經驗,專業管樂演奏家可為學生教授舞臺演奏技巧。專業的教師隊伍是提高高校管樂隊教學訓練效果的基礎,需要提高重視。[6]
不同學生的性格不同,能力水平也高低不等,另外,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教育背景也不同,因此,高校管樂隊在教學訓練中要重視不同學生的差異,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訓練策略,依據學生的性格特征進行教學,也就是因材施教。比如,管樂隊隊員的教育、生活經歷有所不同,有的學生有相關的管樂演奏及學習經驗,而有的學生僅接觸過理論,并無實際演奏經驗,或者一部分學生對管樂一竅不通,如果教師給這些學生們安排一樣的訓練,只會拉大他們的差距。這時,教師就需要針對學生的情況制訂相應的不同的訓練計劃。[7]在教學訓練中,教師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促進團隊成員的合作,從而使教學訓練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演奏過程中,管樂演奏者的心理素質時刻影響著演出效果。教師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充分調動管樂隊成員的積極性,最大化激發所有成員的潛能,提高訓練水平,從而演奏好音樂作品。高校管樂隊在日常訓練及表演過程中要加強樂隊成員心理素質的鍛煉。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出發:第一,幫學生樹立自我意識。教師作為整個管樂隊的領導及指揮者,在日常演奏訓練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內心的想法,并在團隊訓練中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比如,對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進行鼓勵和嘉獎,促使學生提高信心,從而在團隊合作及演奏中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作出貢獻。第二,充分發揮激勵教學的作用。立足于管樂團隊的需求,在實際演奏及日常訓練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的優勢,讓學生充分理解作品的理念,讓學生統一思想后把自己的理解融入作品的演奏。教師除了要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演繹作品,養成正確的習慣,熟練掌握演奏技巧外,還要幫助學生把握作品蘊含的情感及主題,從而更好地彰顯作品的情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三,給優秀的人員提供資源及激勵。對在日常訓練及作品演奏過程中表現優異且受到各位教師認可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對其給予口頭上的表揚,提升其自信心,還可以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另外,可從演奏經驗豐富、基本功扎實的優秀成員中選拔骨干人員給予職位認定,骨干人員能帶頭提高管樂隊成員的訓練水平。
高校管樂隊作為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各大高校也不斷加大力度建設管樂隊,加強管樂隊的教學訓練。管樂隊教學訓練效果的提升對于高校文化建設、學生個人發展以及音樂素質教育的落實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當前,要創建一支專業高水準的管樂隊不僅需要高校給予管樂隊足夠的政策支持、資源加持,也需要高校加強師資建設,聘請專業的教師或者知名演奏家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指導,對團隊實施多元化的針對性訓練,讓管樂隊的日常教學訓練落到實處,逐漸提高管樂隊教學訓練的質量,這樣一來,高校就可以慢慢擁有一支一流的、高規格的管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