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波 尹曉琦 王海燕 楊松 顧相平


摘? 要:為實現高質量教育,在新的教育改革與爭創一流課程的背景下,需要改革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該文以建設一流課程為導向,針對電子信息類學科的核心基礎課通信原理在長期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基于課程教學目標,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組織實施、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加強激勵措施,實施課程綜合考核評價等內容,以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探索實踐對一流課程建設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參考價值和實際意義。
關鍵詞:通信原理;一流課程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5-003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ducational reform and striving for the first-class curriculum background, we need to reform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mode. The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as the guidance, and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in the long-term teaching of the core basic cours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aching.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we discus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trengthen the incentive measures, and implement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ave a reference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first-class course construction;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按照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強調的“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一流課程建設成為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因而把握一流課程建設的內涵,根據課程的具體培養目標,改革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是課程建設的根本任務。
通信原理課程是高校通信、電子、電科等專業的專業基礎核心課,也是高校通信與信息類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必考的專業知識科目。通信原理課程的特點是概念抽象、數學推理較多,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是一門具有承上啟下功能的重要銜接課程。同時課程思政教育也是當前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新嘗試,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課堂這一教育前沿陣地來探索和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對全面育人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課程的持續建設過程中,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首先確定課程建設目標;發現課程與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行教學設計、組織與實施,以學生為中心,探索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滿足多元化個性化教學需求。
一? 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結合學?!敖虒W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和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制訂了如下課程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通信系統分析與設計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通信系統的概念,模擬通信系統、數字通信系統的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數字信號最佳接收等,為進一步學習其他課程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夠應用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識對通信工程的復雜問題進行識別與抽象的能力。
素質目標:具有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自我控制與管理能力和較強的溝通交流、表達能力;具有團隊協作精神。
育人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吃苦耐勞,有刻苦研究、勇于創新的科學品質。
二? 課程與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及教學設計
在連續幾年對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中,通過搜集整理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反饋意見,同時對照一流課程的建設要求,發現在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可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 如何體現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時代性問題
作為信息類專業本科階段最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需兼顧學生的專業基礎,同時又要體現通信技術發展的時代特征,提升課程的創新性。針對該問題,需要改革教學內容,引入學科前沿,注重課程之間的協調和拓展,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結合,知識與能力培養相統一。課程內容除了一些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注重構建基礎理論知識體系與現代通信新技術、新成果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老師不僅要熟悉該課程本身的知識體系,還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通信技術前沿內容,在信息多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通過新聞、網絡等途徑有針對性地搜索相關的文檔、視頻資料,教學時做到理實結合,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如何解決“線下”與“線上”有機結合的問題
將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互聯網絡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針對該問題,即要改革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授課方式,依托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持續建設線上線下教學資源,除了自制微課視頻外,精選線上一些國家級MOOC資源,通過討論、線上課堂活動等不同形式的翻轉課堂發揮學生主動性。同時改革考核評價機制,加強過程性考核,通過多元化考核方式加強激勵措施,以不斷提高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三)? 如何把專業知識傳授與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在一起的問題
該問題的核心與關鍵是課程思政。要圍繞課程建設目標、聚焦課程思政元素遴選課程知識點、構建課程知識體系。這個問題的解決,要融合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通信原理課程蘊含了豐富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專業知識講授中。淮陰工學院(以下簡稱“我?!保┩ㄐ旁碚n程組老師挖掘課程每一章的思政點,并與課程思政羅盤(已申請發明專利)中的指標點對應,開發了課程思政案例庫。案例庫內容與時俱進,從教學法、學科前沿等各方面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
三? 通信原理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組織與實施
課程組從2016年起,開始探索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影響,學生無法返校上課,課程組對所有章節內容全部錄制了微課視頻,發布到超星泛雅平臺,進行線上教學。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目前課程的教學組織也已形成了線上線下混合式的常態化教學形式。
(一)? 混合式教學組織
我校通信原理課程總學時為64學時,按照16學時線上+48學時線下分配,其中實驗8學時屬于線下,理論課為每周4學時。線上線下的學時分配是教學日歷中的安排,區別主要是上課地點不同,教學組織基本相同。線下課程,在安排好的教室進行;線上課程采用QQ群或釘釘群直播的方式。實驗采用“軟件無線電平臺”軟硬結合的方式,在實驗室完成。
(二)? 混合式教學實施
通過課前(提前一天)在班級群發布學習內容及上課安排的通知,讓學生提前預習準備;課中,首先提前15分鐘左右發布簽到,或者以做課前練習的方式簽到,課前練習是根據預習內容發布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題目,一般不會花費很長時間就能完成。若是線上教學,教師可以在平臺直播或讓學生根據線上平臺發布的任務點進行自主學習,一般是一節課時間,教師在此時間可發布課后練習或個別答疑;然后學生完成線上課堂測試;為了提高預習效果及課堂學習效率,課堂測試一般限時完成。最后教師根據課后練習情況,進行線上講解,線上講解采用釘釘或騰訊會議的方式,并且學生可以通過釘釘看回放。課后,還會發布課后作業,課后作業學生一般會花費較長時間書寫,再拍照上傳平臺,要求每一章在平臺上交一次,也是限時完成。
(三)? 強化教學管理
基于超星泛雅平臺,課程組對教學活動實施全過程化網絡管理,包括學生課堂考勤、線上課堂練習、課后作業、章節總結作業提交、課程階段性測試和教師作業批改、線上課程答疑等,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加強教學管理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為每周4學時的理論課講授時間比較緊張,課后學生自學的主動性也有所差別,造成學生課上、課后銜接性不夠,長期下來會有部分同學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效果自然受到影響。通過課前預習和練習、課后作業和總結、階段測試與總結及課程綜合作業等形式,督促學生課外學習。通過課程網絡平臺,這些不同形式的作業都要求按時提交完成,在平臺中有評分,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四)? 課程成績評定方式
課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時成績、階段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采用閉卷筆試。課程成績=平時考核成績×30%+階段考試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40%。
平時過程考核,按照公平性原則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原則,平時成績分為自主學習、實驗成績、課后作業3部分。自主學習最能體現學生學習狀態的真實性,包括在線視頻學習、章節內容總結、課堂測試。課堂測試一般占用課堂時間不多,以課前練習簽到的形式發布,或課程快結束時發布,限時完成,最能夠反映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每一章內容學完后會發布章節內容總結作業,具體要求包括:知識點總結、錯題訂正、存在的問題、學習體會、意見和建議等。教師根據學生的章節總結作業,能夠真正了解線上考核的形式和效果,隨堂測試2次,主要考核學生學習課程中期階段掌握課程知識的能力。期末閉卷考試,試卷符合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和工程認證指標要求,試卷題型全部為綜合應用題。
四? 通信原理課程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融入
依據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文件精神,我校課程組成員與恩來干部學院合作研討,科學分解出6個特色指標點與21個課程思政標準指標,形成課程思政羅盤(已授權全國課程思政領域首個專利),如圖1所示。羅盤的最內圈即是6個特色指標點,羅盤的外圈是課程思政21個指標點并進行編號,較為全面地梳理了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羅盤中6個特色指標即是我國目前高校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5門傳統思政課程加上具有淮安特色的周恩來精神。
課程思政羅盤明晰了思政元素的體系,為專業課教師提供課程思政的理論基礎。借助羅盤,專業課教師通過對主要思政元素的擴展即能將專業知識點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起來,避免思政元素生搬硬套,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課程組老師通過挖掘通信原理的思政元素,將專業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表1的思政案例庫。我校通信原理共講述10章內容,表1中最后一列為所對應的指標點標號,如A1對應辯證唯物主義,A3對應認識論,C1對應人生觀,C3對應中國精神等。
五? 結束語
我校通信原理課程經過20年的探索實踐,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通過對2016—2019級四屆學生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效果對比與總結得出,效果確實逐年有所改變,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動手能力、及格率和優秀率都有明顯的提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都有明顯改觀。課程建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績,課程組成員包含校翔宇優秀團隊負責人和校翔宇教學團隊骨干教師,課程負責人多次面向校內開展觀摩示范課,教學團隊成員教學評價優秀率保持100%,課后學生評價良好。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考研課程,相關專業學生在近年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生獲各級各類競賽獎項多項。2021年本課程認定為校級一流課程,獲?!罢n程思政”示范課,在課程建設方面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課程建設助力專業建設,專業建設助力學科發展與學校發展,我校通信工程專業2019年獲批省一流專業,2020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1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并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招收國際留學生,2022年獲批省“十四五”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品牌建設專業,屬全國同類高校唯一。在國家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通信原理教學團隊要不斷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爭取獲得更多教學成果,助力高校面向社會及就業市場需求,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閆長斌,時剛,張素磊,等.“雙一流”和“雙萬計劃”背景下學科、專業、課程協同建設:動因、策略與路徑[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9,42(3):35-43.
[2] 史儀凱.一流課程建設和教學的關鍵在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50-57.
[3] 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4] 孔英會,劉濤,王雅寧,等.以學生為中心的“通信原理”多元化教學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21,43(6):87-90.
[5] 李有桂,吳祥,朱成峰,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教師人文素養的培育[J].高教學刊,2020(31):169-171,176.
[6] 黃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設路徑研究與實踐[J].科技資訊,2020,18(27):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