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婕
大班的小朋友還有一學期就要上小學了,小朋友往往會不太適應,那我們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幫助他們更好地過渡呢?
幼小銜接的關鍵不是知識的銜接,而是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銜接。良好的習慣包括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語言習慣、思維習慣,還要加強幼兒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培養。學習能力包括視覺專注能力、聽覺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等。
進入小學就意味著獨立生活的開始,部分幼兒會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所以,為了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后獨立生活的準備,幼兒園還要逐漸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還要給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選擇和安排游戲、玩具和伙伴,學會考慮和決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化被動為主動,可以使幼兒充分學會表達意見,并在執行決定的過程中獲得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機會。
當然這種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密切配合,要經常持久地進行,由于個別家長喜歡幫助幼兒做事,導致幼兒剛進入一年級不能很快適應環境。在入學前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使幼兒入學后更容易適應新環境,減少驟然進入陌生環境中在與其他幼兒交往時,不知道如何表達交流等問題的發生。最后,要抓好常規訓練,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到了大班的幼兒更接近入學年齡,入學前的準備教育要更具體。
在幼小銜接過程中,還有一位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家長,家長在其中有擔當什么樣的角色呢?
即將進入小學的幼兒,其學習和社會適應困難是客觀存在的,家長要增強自信心,讓幼兒在解決難題中感到樂趣,挫折教育也是必須的,具有在群體中既能競爭又能共處的能力。讓幼兒知道小學和幼兒園是不一樣的,需要認真學習相關知識,使幼兒直覺上感到上小學的好處和樂趣。在語言方面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要注意多用鼓勵的語言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同時家長要讓幼兒建立穩定的作息制度,讓幼兒有時間概念,形成有張有弛的生活節奏。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長們應在關鍵期引導幼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剛開始幼兒可能會比較慢,家長要有耐心,慢慢引導幼兒。當幼兒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從而順利解決問題。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小學和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需要家長熱心支持,轉變育兒觀念。總之,搞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幼兒園、小學和家長三方共同努力。